绿色经济增长
2015-01-28刘艳丽
刘艳丽
绿色经济增长
刘艳丽
摘要: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环境问题频发。大气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传统的粗放式增长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大。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下,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能适应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转换发展方式,寻求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高技术附加值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增长
一、何为绿色经济增长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概念及由来
所谓绿色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粗放式发展造成环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下,追求经济绿色增长已成为实现长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绿色经济增长的意义
1.有利于削减环境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低碳绿色经济在全球环境问题频发的情况下,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环境成本内部化也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整治环境的成本较高,如果将整治环境的成本内部化,那么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将会丧失。绿色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循环发展的路径,以新技术、新能源为动力,削减环境成本,以产品的高附加值为主要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有利于淘汰落后产业,促进新环保产业的发展,改变过去以粗放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为集约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产业目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目标。
3.绿色增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绿色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约束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的绿色增长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产品的环境成本,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二、目前经济中的问题
(一)传统粗放式增长不能适应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1.传统粗放式增长问题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以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虽然粗放式增长是探索经济发展必经的阶段,但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以钢铁为例,过去凭借先天丰富的矿产、煤炭资源,我国的钢铁等产量迅速增加,现已占到世界钢铁产能的一半左右,然近两年来,产能利用率低、粗钢价格下降等都表明传统的粗放式增长已不能适应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向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2.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我国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占到了1/3,沙化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5,全国约有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到了GDP的10%……愈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二)资源的粗放式利用与有限供给的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高达7.4%,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美国的2.4%,韩国的3.3%。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式增长。据统计消耗1单位的能源所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若按照生产单位国民收入的能耗比较,中国的能耗数量约为日本能耗数量的11倍,美国的4.6倍。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对资源产生巨大的依赖。
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存量是有限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各国的能源供给承受着巨大压力。BP中国发布的报告指出,若保持现有的能源开采速度不变,地球上的储存的石油资源可供开采40年;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65年,煤炭资源可供开采160年。若资源枯竭,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如何得到满足,若研发新能源,那么新能源对石油能源的替代率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能源、资源的粗放式利用与有限供给之间愈加突出矛盾,要求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上,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集约式绿色增长。
三、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
实现绿色经济增长,需要个人将消费理念转变为绿色消费理念,也就是指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消费理念,之所以可以通过影响消费,改变经济增长路径,拉动经济绿色增长主要是由于消费的下游效应与弹性效应。经济学中的下游效应是指产品的消费会对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下,减少产品的消费可以成几何级数地减少资源的使用。消费的弹性效应,是指消费的增加会抵消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改进的效果。当消费增多,引致需求增加时,生产者为抢占更多市场,尽可能增加供给,就会减少产品生产的技术环节,从而节能环保技术的效率便会大打折扣。正是由于消费具有这两种效应,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才显得更加重要。
绿色消费观念,具体来说包括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限制过度包装,避免过度消费等内容。
(二)企业层面
创新是推动一个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绿色经济增长,企业必须加大生态创新。一是要创新技术。技术创新是生态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企业应不仅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要创新商业模式。以商业模式为基础的生态创新,有利于企业探索绿色商机,转变企业的运作形式,从而为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三是要创新产品。为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在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同时,企业还应创新产品,即生产低碳含量的产品或是可回收、可降解的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品。
(三)政府层面
绿色经济增长的实现,离不开政府财税、金融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为实现低碳绿色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政府需要对于高技术含量、绿色集约化发展的企业予以补贴,从而发挥榜样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各个企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的覆盖面,提高资源价格,间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倒逼企业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结束语
绿色经济增长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节约与充分利用的必然选择,是在新常态下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虽然经济转型的过程是漫长而且痛苦的,但我们仍深信,符合可持续标准的低碳的发展道路会给我们国家给整个世界带来绿色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绿色经济增长道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化‘绿色壁垒’为绿色增长”,北京:经济日报2012(4).
[2]环境时评:以绿色消费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环境保护网 2015
[3]张友国.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成本——基于能耗视角分析 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5.
作者简介:刘艳丽(1990—),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