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州市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对策分析
2015-01-28徐向慧
徐向慧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州市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对策分析
徐向慧
摘要: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在市场上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在中原战略提出和实施背景下,以中原经济区为依托,郑州市如何发挥省会地位优势,把握机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从而把郑州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区域中心,带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辐射中部地区,发挥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因此,研究和分析郑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物流现代化;推进策略
1.中原经济区及现代物流概述
1.1 中原经济区提出背景
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省辖市(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县区,共28.6万平方公里。经济区内约1.7亿人口,4.59万亿GDP,粮食产量超过1.2亿吨,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中央决心要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1.2 现代物流的概念
物流现代化指的是在处理传统物流的信息、运输、库存、配送、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基本物流活动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进行全国联网,对物流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尽可能物流运输速度加快,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延伸传统物流功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郑州市推进物流现代化发展现状
2.1 郑州物流交通发达
仓储企业在郑州市占较大比重,仓储公司涉及各个产业部门,较大规模的仓储企业有80家左右,集中分布在郑州市的西南、东北和东部,中央和省级的仓储企业也在此聚集。另外,107国道和310国道在此交汇,有利于货物的集散,分布有64.3%的仓储企业;107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通过北环直接与西北部相连,分布有25%的仓储企业。郑州铁路分局所管辖的营业线路14条,货运站93个,货场77个,仓库174所,郑州北站每天平均办理车数约为16000辆,居全国第一,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
2.2 货物周转量增幅明显
根据郑州统计信息网,统计的历年货运量、周转量和邮电业务总量显示,2010年至2014年货运量、周转量和邮电业务总量逐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货物周转量为685.3亿吨每公里,2014年为739.4亿吨每公里,比2013年增加了54.1亿吨每公里。而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为2963194万元,2011年为1168481万元,下降了43.44%,但随后几年,情况有所改善,业务量稳步上升。
2.3 郑州物流行业分布越来越集中
郑州是我国集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一体的重要中心枢纽,粮食产量在全国占很大比重,农产品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占重要地位。铁路、公道路运输业以及仓储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物流企业快速扩大规模,发展也越来越集中。
3.物流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规划和监管
河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监管和发展体系,因此目前郑州物流并没形成一个全面的、有特色的、专业化的商业经营模式。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物流企业的法律法规的改革步伐被物流业的发展节奏狠狠地甩在了后面,且部分环节存在着政策法规缺位和胡乱收费等违法现象。
3.2 基础设施水平差
郑州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铺天盖地,但基础条件显然较差,有的小物流公司没有专门的运输车,只有物流市场一个狭窄的门面,通过与其他物流公司拼车来完成物流业务。由于物流企业规模小,各个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不完善,所以导致物流效率非常低下。
3.3 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郑州市的物流产业还在建设初期,单从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以及功能来说,郑州市许多物流企业提供的业务服务有限,物流增值性业务寥寥无几。物流产业的资源空间布局分散、企业的规模较小、业务较零散,且大部分是单一形式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这也使得很多的物流没有办法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有竞争力的抗衡。
3.4 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郑州物流信息化技术装备依然有点落后,配送的基础设施薄弱,多数物流公司还未过多的应用物流信息体系,以致于导致物流之间的信息缺乏连接,造成物流行业内部和物流企业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这样的局面。大多数物流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普遍偏低,物流运作依然在使用手工来操作,物流效率低下。信息系统管理极少使用,办公室自动化技术还没普遍推广。
3.5 人才缺失严重
虽然郑州开设的有物流专业的高校和开展物流培训的机构都不少,但几乎所有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应试型的,这跟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符,以至于人才输送与需求相违背。所以,每年河南省物流专业毕业生与其他省市相比不少,但是仍然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需要。
3.6 管理水平较低
郑州市大批物流企业的服务管理方法原始,服务方式单调,经营管理模式疏忽,只办理运输和仓储等基础性服务业务,缺少规范的服务和内部管理规程制度,缺乏品牌观念。物流业的管理权限混乱不堪,被分为多个部门,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独立存在,使权利和责任在部门和地区之间彼此重叠。
4.郑州市推进物流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4.1完善政策监管体系
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对物流业进行规划、引导、培育、投资与协调,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部门协调机制,各个相关政府部门联合推进现代化物流发展。首先政府可以明确扶持物流行业主要部门的发展,如在土地、税收、重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其次,严格把守物流企业的准入关,规范行业秩序,并制订严格的法律制约物流企业,确保客户的正常权益,定期举办物流企业评级活动以及质量管理认证活动,对达到评级的优秀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表彰和物质奖励。最后,政府部门在为物流公司颁发相关文件时,做好记录管理,便于以后的任何时间管制和教导,保证物流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4.2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备是影响物流现代化发展的直接因素,所以要想发展现代化物流,需从优化公路建设,加快铁路、机场运输通道的建设,完善各个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入手,以保证物流运输渠道畅通。各地政府应该从全局着手改善我省整体的交通路线,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加大投资力度,以确保交通流的顺畅,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正确引导园区企业规模化发展,鼓励物流产业园区扩大规模,严格加强园区管理,积极改善环境。
4.3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像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可通过兼并或者联合等形式存在。积极发展能够提供一体化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优质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鼓励有潜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上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依据物流市场的需求和本身的优势,把市场细分化,明确自己的定位。
4.4 建立信息化的物流
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引进外地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不断地提升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地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地提高物流企业效益,通过信息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实现货运物流运作自动化、经营网络化。
物流企业要加大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利用,吸取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化物流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积极宣传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网络是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赚取利润的润滑油,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4.5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从技工学校到本科、硕和博等各个层次的院校,都须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并根据物流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育相应技能的物流人才。实施相关物流工作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定期检查全体从业人员关于物流业务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的物流技术培训情况,尤其是要求掌握 的现代流通技术的应用技巧,并要求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和把握新型流通模式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4.6 创新经营理念
第一,各大物流企业应当进一步理顺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全面消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明确各个部门和地区的权利和责任,使全国物流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第二,各个物流企业应拓宽物流服务范围。比如,物流包装、处理物流信息、管理库存和控制物流成本等物流增值服务,特别是在设计物流方案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积极拓展。
第三,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任何物流企业如果只靠企业本身的盈余积累资金,是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谋求资产市场的支持。所以,政府必须扶持使用国内和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或募集资金的有市场、效益好的物流企业发展,并且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应对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在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州发展现代化物流机遇和挑战都存在,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局势下,传统物流的经营模式、服务理念和基础设施等经济主体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市场的需求。现在的物流市场需求迫使物流企业必须向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所以,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 项目编号:20141150
项目名称:中原经济区背景下郑州市推进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中原经济区视角下河南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中州大学学报,2013.
[2]陈勇.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策略简析.改革与开放,2011.
[3]张鹏伟.郑州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商贸,2011.
[4]李炎炎.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产业与科技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