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模式分析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

张 晔



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模式分析

张晔

摘要:智能配电网是城市供电的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智能配电网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加、网络运行布局更加复杂、网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智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很大挑战。本文对智能配电网中的安全域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深入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的安全防御体系以及安全域下的自愈控制功能,以期提升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安全。

关键词:安全域;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

要确保智能配电网能够进行安全运行,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切入进行相关工作,即建立智能配电网的安全防御体系以及实现自愈控制功能。尤其是自愈控制功能,是确保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其包括了自我修复和故障排除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安全域理论简要介绍

智能配电网的安全域理论一般简称为DSSR,能够在安全域中确定运行点的位置,对运行信息进行详细反映,从而大幅降低智能配电网安全评估的相关计算量,比传统的逐点法更加方便快捷。在智能配电网中,安全域的定义是符合线路N-1和主变N-1的约束条件,并且能够进行安全运行的工作点的集合。工作点是指智能配电网在某一时刻全部节点的负荷功率。安全域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安全域的边界是线性的,通过大量超平面组合而成,可以通过相关计算得出。

第二,安全域范围内是不存在空洞的,只要工作点处在安全域范围内,那么该工作点的运行状态就是安全的;如果工作点落在安全域之外,那么该工作点的运行状态就是不安全的。三是工作点在安全域范围内的位置可以代表该工作点的安全程度。工作点越靠近安全域中心,该点的运行状态就越安全;工作点离安全域中心越远,该点的运行状态就越不安全。

另一方面,利用安全域的基本特性以及安全域模型,就可以对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将预警和控制结合起来,在智能配电网处于不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工作点的位置,使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回归到安全范围。安全域理论为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安全提供了全新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配电网运行安全,加强配电网的输配电能力。

二、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探究

(一)划分智能配电网安全状态

简单来说,智能配电网的安全状态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状态。

第一,安全状态。该状态下配电网能够满足各项安全指标,并且符合N-1准则,即便是配电网某处出现单一性故障,非故障范围不会失去负荷,仍然可以满足安全指标。根据安全域理论来讲,就是非故障范围的工作点仍然处于安全域范围内。

第二,不安全状态。该状态下智能配电网能够满足当前的安全指标,但是无法符合N-1准则,也就是说配电网的工作点没有落在安全域范围内。

第三,高效安全状态。该状态下配电网和符合分布达到了最优状态,工作点的安全程度很高。是安全状态之上的高效状态。

第四,紧急状态。该状态即指配电网出现了故障,电网处在异常工作状态下,工作点落在了安全域范围之外。

第五,恢复状态。该状态是指配电网出现故障,通过紧急控制达到了一种过渡状态,通过恢复供电措施就可以使电网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进行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就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运行状态的转换,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预防控制。将智能配电网从不安全状态调整到安全状态,包括了线路切换、网络重构等方式。

第二,预测控制。对未来某一时刻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如果结果显示为不安全,那么就发出警报,以便在达到预测时刻时将配电网调整到安全状态。

第三,优化控制。在配电网本身处于安全状态时,为了优化电网的运行状态,将其从安全运行状态调整到高效安全状态,常用方法有调整负荷分布、均衡设备负载等方式。

第四,紧急控制。当配电网处在紧急状态下,通过切负荷、切机以及主动解列等手段使配电网转换为恢复状态。

第五,恢复控制。当配电网是恢复状态时,通过可靠的路径进行供电,使配电网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安全域下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实现

(一)基本功能

根据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需求,自愈控制应该具备以下功能: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分析计算、接线识别、状态预估、可靠度分析、符合特征识别等传统功能。在此基础上,自愈控制还应该具备安全距离计算、供电能力分析、安全边界可视化以及N-1仿真模拟校验等高级功能。

安全距离计算是根据配电网的实时负荷,计算出工作点与安全域边界之间的距离。安全距离既是描述配电网运行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配电网进行下一步操作的重要依据。

供电能力分析一般是通过预先离线进行的,只要智能配电网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参数不发生变化,在运行过程中就不需进行二次计算。

当工作点在落在安全域范围之外时,主变或馈线N-1校验就无法通过。但是安全域的边界是超平面,无法对其进行直接观察。安全便捷可视化就需要通过N-1检验无法通过的元件作为变量得出二维或三维的安全域可视化边界。

N-1仿真模拟校验是比较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需要对大量模拟故障进行仿真处理。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实现

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功能主要可以通过五个步骤实现。

第一,进行监视和预警。通过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作出预警。在不计N-1的情况下,对配电网运行参数是否越限进行判断。在考虑N-1准则情况下,对是否满足N-1安全进行判断。

第二,进行预防控制。对安全距离变为负值的馈线和主变进行N-1仿真,得出越限信息;再对局部负值的馈线和主变进行可视化。综合两步结果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进行预测控制。首先跟踪工作点轨迹进行短期预测,预判工作点的发展趋势;其次利用安全距离计算,得出配电网运行安全变化趋势;最后对工作点在安全域内的变化进行预测,提前制定轨迹修正方案。

第四,进行运行状态优化控制。根据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运行状态优化控制,通过网络重构获取合理的工作点位置,在保证负荷值的前提下进行负荷分布调整等操作,优化运行状态。

第五,故障后控制。在配电网故障后,首先进行故障定位,然后隔离出故障区和非故障区,最后对故障区进行故障排除。

结束语

由于智能配电网在城市电力供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安全域的角度下进行安全运行控制,可以通过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和自愈控制功能来提升配电网的运行安全。(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府谷县供电分公司安全监察部)

参考文献:

[1]陈星莺,余昆,等.城市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2]肖俊,谷文卓,等.配电系统供电能力模型.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

[3]贺琪博,苏步芸.基于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模式.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猜你喜欢

智能配电网安全运行
智能配电网研究
探讨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与故障恢复
关于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的探讨
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浅析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配电网技术
浅析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
关于对汽车维护管理的研究
配电设备运行中的安全维护措施分析
变电站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