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对公司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5-01-28冉优卓
冉优卓
金融体系对公司发展的影响研究
冉优卓
摘要:本篇论文介绍了金融体系的历史和重要转折点,并在此基础上阐释金融提的分类原因和主要类型,并按照不同时期来具体分析在不同金融体系状况下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以及笔者的分析和总结。论文的最后笔者对中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最切实可行的金融体系方式进行主观的预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金融体系;历史;公司
金融即资本在回收、上升、与流通过程中的回流过程。从五个方面来说即: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到银行,存款的提取与存储,汇兑的经济往来以及贷款的收回和发放。自等价交换有了新的进展,增添了等价物一环节后,金融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的记载中,有两笔极为浓墨重彩,是金融界不可忽视的两个丰碑,即法国密西西比事件和英国南海事件。这两个事件造成了金融泡沫,给世界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同时形成了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出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这两种体系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了两股势力,分别也英美和日德为主。而中国仿佛在努力的寻找中间的平衡点即以市场为主导,辅助国家宏观调控的金融体系。但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在我国仍然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公司如何适应国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金融体系分类
金融体系的形成同社会环境、监管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及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健全。是否强调少数股东的权利是金融体系分类的法律起源。强调并保障少数股东权利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为国家倾向采取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反之则为国家倾向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而世界银行采取的数量分析方法,用三套指标将全球的金融体系划分为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金融体系如此,形成了以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为首的不发达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以丹麦秘鲁为代表的不发达金融体系——市场主导型和一巴拿马挪威为代表的发达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以及以英国、美国为主的发达金融体系——市场主导型。四种金融体系对各国公司的发展以及治理结构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和影响。
二、金融体系与公司结构的联系
公司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个目的都可以通过金融体系的功能得以实现。金融体系的功能即动员储蓄、配置资源、改善商品、服务和契约交易、实施控制公司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逐渐融合为一体,并共同完善,公司的治理发展阶段即为金融体系的进步阶段,其明显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银行占主导地位、市场化时期以及证券化时期。
银行占据主导时期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经理人和所有者彼此和谐统一的时期。在中国占据绝大部分。这时,因为市场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并不能快速的传入企业,相应的评价机构也没有充足的发展,这时银行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公司解决信息不完备等情况。从银行给公司的风险承担度,以及对公司的定价和分散包括事后监督都可以侧方面了解到公司所处的地位以及客观的发展前景。且银行提供的信贷活动对于尚未发展起来或者还并没有存在的小型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推助力。
市场化阶段是金融体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证券市场的出现使得公司融资不再特别依赖于银行,在银行和证券的博弈中,证券市场慢慢以其优势占据了金融的主要地位。从证券市场的运作来获得外部的资金补击,使得公司的治理结构由原来的业主制变为了集体制,参与公司的治理让员工在无形间有了更充足的干劲和最直接的动力。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金融体系内部随之改变,而金融体系内部的变化让公司也顺应着潮流作出更加内化的改变机制,让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细致流畅和多途径多方面。银行在这一变化中逐渐退出了金融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银行、中介、证券市场三方共同促进金融市场形成、变化、发展的局面。
最后的时期是证券化时代,证券化时代是一个各行业各显神通的时代,公司遵从的不再是银行的规则和国家的调控,而是在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共同制造的规则圈子内寻找自由。三种市场相互作用,使得金融走向了多巨头多发展的新的道路,为金融风险低价和交易也是这个时期新发展的功能。公司也从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变为了所有权高度分化,管理者只能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敌意性收购来保障公司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控制。
由以上三个阶段看公司治理结构和金融体系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和金融体系的关系可以说成是金融体系间差异性的被理解和被感知。对金融体系改变范畴的把握和演进可以帮助公司正确的预知未来的金融走向和自身的发展前景,并随着潮流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以确保自己不落入历史的洪流。
三、未来中国可能的金融体系模式选择
“银行应该抓经济,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笔者认为因国家自身发展的阶段来看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是本国的首要选择。首先银行主导是在金融体系中奖储蓄尽可能的转化为投资和资源分配,以保障保护企业经营,对风险进行规划和避免,其中银行占据领导地位,这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宏观调控仍是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次,我国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大陆法系国家的特点就是“重债务轻权利”,适应于现如今仍没有彻底解决一切所有权问题的国家。第三,我国的公司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并不能我安全反映出所有的市场信息,易对公司在产品选择、产品定价等发面造成误导,这时候“隐形的手”只能带给公司领导者无力感而不是指明方向的后盾感。世界金融体系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哪种金融体系,银行仍旧是其中重要的环节,银行体系的完善直接反应在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之中,而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将直接的影响公司和社会的选择模式和方法。故,从国情的大角度出发,结合金融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中国适合的道路,走社会适宜的路线。正确的选择将直接带给国家新的气象和新的发展。
结论
金融体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会给不同的银行、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带来不同的影响。由于各国经济、条件、文化、历史等大环境的不同,其适宜的金融体系也大有不同。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适应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但这种金融体制因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同同时期的最优金融体系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企业也与相应的国家比较处于下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着眼当下,畅想未来。企业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必须要符合国家各种经济政策,公司经营受到诸多包括市场准入、市场占有、行业规范、产业政策、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不仅要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还将面对各种金融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左右一个公司的命运。(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旭.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九大问题.现代商业银行,2000:10
[2]徐伟,郭为.金融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借鉴意义.世界经济情况,2004:13
[3]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远东出版社,1996
[4]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王晋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
[5]张杰.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6]刘朝明、张韬.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7]李木祥,钟子明,冯宗茂.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冉优卓(1994.05-),重庆,本科,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