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1-28周一凡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准则



公允价值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周一凡

从上世纪至今,公允价值一直备受会计学者的关注,我国自引入公允价值以来从未间断过对公允价值的探究。我国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的提到公允价值,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并行,这是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一大突破。实践证明,在会计的计量中公允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充分的体现市场的公允性,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也更具有可理解性。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在运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也凸现出来。本文将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和应用方面展开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研究部主任Maurice Moonitz最先提出了公允价值一词。1998年6月,FASB对公允价值给出了较为成熟的定义:“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而达成的金额,并且这一交易的达成是在双方自愿交易的情况下实现的”。2000年2月,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再度对公允价值定义,指出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前提下,并非被迫且不是清算状态下的交易中,资产或者负债买卖或者是清偿的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2006年9月份发布的SFASl57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正,该文提出,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当天在有序交易中的市场参与者为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转移负债将付出的价格。这个定义也是目前最被学者所认可的。

同美国一样,其他国家和诸如IASB的国际组织也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公允价值定义的活动。1995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在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如下定义,公允价值是指交易资产或者支付负债时的金额,并且交易双方是熟悉情况且自愿的。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市场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应用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不光是对真实价值的反应,更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也是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在我国应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1.可靠性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1)公允价值主要是通过市场确认的,而在很多情形下市场无法提供最直接的价格。但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市场具有滞后性,企业经常不能准确地掌握所有相关有用的信息,而且我国市场也还未形成比较成熟公平的价格机制,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企业很难给出一个比较合适的公允价值;(2)在关联方进行交易时,交易双方经常通过不合理的价格进行成本与收入的转移以此来粉饰各方的报表,这对公允价值也是一大挑战。(3)由于公允价值主要依据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我们常常使用的方法是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估计公允价值,但是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和时间上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想准确的计量出现金流量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可能影响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2.理论体系不完善

公允价值对于处于市场经济环境里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体系,对于公允价值的叙述主要存在于各种准则的相关条例中,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只在个别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给出了比较详明的规定,涉及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就是如此,其他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都需依照上述两项具体准则。而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从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这两个事项的角度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也是不完善的。同时在资产减值中规定把销售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首要选择参照,而金融工具准则中则把活跃市场中的价格当最为可靠的计量参数,这种准则规定中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公允价值实务操作上的不一致。

3.公允价值的应用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在投资性房地产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前,若有明显迹象表明该投机性房地产会减值则会进行相应的减值测试,并且计提减值准备,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由此可见,企业很难改动经营业绩。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到投资性房地产之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记到当期损益中,这样就为企业掩盖其经营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可能造成经营业绩的波动性,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

三、公允价值如何在会计中更好的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国际上的运用较早,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成熟的机制。我国在衡量自身发展需要和迫于与国际接轨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但是实践中距离真正使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发挥其积极意义,并且形成一套真正成熟的会计理论体系和计量方法还有很漫长的路。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使用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待于深入探究,尽管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但依旧能够看到公允价值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而这些不足都会影响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因此跟进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探究,不断地完善单个会计准则细节,尽量排除单个准则间相互矛盾的部分,整合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问题,真正解决由于各个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规定不一致造成的计量难题,使公允价值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会计计量。

(二)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明确提到价格这一因素,意在说明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最直接的来源。因此,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使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势在必行。具体而言,首先,我国要强化法制环境建设,拥有好的法制环境,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如果法制环境欠缺,则会阻碍交易的顺利进行。其次,我国要大力发展价值评估中介机构,要借助价值评估中介机构的支持,保证各项交易的公平与合理。国家应该重视资产评估师行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对估价行业的监管,确保企业价值评估工作能够得到合法而有序的开展。再次,我国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影响交易顺利进行的情况。通过确保信息畅通,来推动资源的有效流动。最后,我国应加快各种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金融产品市场中的广泛应用。

(三)强化会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从业能力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数据不易获取,加上市场不活跃、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等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时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限,职业道德水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又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因此,要在会计中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养,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既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会计计量的条件,更是推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成本计量模式而言,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充分的体现市场的公允性,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也更具有可理解性,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税制的要求,公允价值模式的推行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相信随着多方的共同努力,公允价值模式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学东、高学敏,论公允价值应用模式的正确选择,财务与会计,2010(5):73-75.

[2]邓秋梅、吴祖耀,国际趋同背景下公允价值在我国面临的挑战,会计之友,2013(13):26-29.

[3]蒋舟、银杏,公允价值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会计之友,2012(20):55-58.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