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5-01-28郭一瑰周一春
郭一瑰 周一春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及对策思考
郭一瑰周一春
周一春(1990-),女,汉族,山西朔州人,研究生,会计硕士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趋严峻,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增高,资源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党中央的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则应运而生,它是新型的特殊审计模式,旨在推进我国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顾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致使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关注物质的富足,慢慢意识到雾霾的加剧、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严重性。PH2.5这一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如何使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提高,环境审计研究越来越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企业进行环境审计,对其结果披露,对相应的企业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恢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环境审计在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与实施,我国环境审计与国际环境审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自身环境审计面临很大的困难与阻碍: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审计法,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企业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很多企业仍然不惜破坏环境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方面没有很强的复合型专业队伍,相关资源环境审计经验不足;公众的环境监督力度不足,同时低碳意识不强。
三、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提出相关措施
(一)转变资源环境审计的侧重点
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应从传统的检查向评估转变:使环境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上,而要向评估各个企业将来可能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的可能性评估上转变。这要求资源环境审计要从传统的对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转向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已经和将要给环境带来的破坏进行评估、指标量化和审计。从而,资源环境审计侧重点的转变将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抑制环境破坏发生。
(二)转变经济生产经营模式
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破坏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从而进行一定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型或技术转型:如使用节能环保的燃料运用高效能的机器提高燃料使用率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或者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高污染的能源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能够很好地改善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能够起到保护环境“治本”的作用,并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环境和谐发展的经营模式。另外,为促进企业经济生产模式能够更好更多的转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制定一系列相关促进措施如对实施零污染,节能环保生产模式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
我国一直秉承依法治国为前提,各行各业都需要法制才能有序顺利进行。资源环境审计更需要法律来监督维护,而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只处于初级,不完善阶段,相关法律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因此,国家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促进环境审计的落实。
首先,应尽快建立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政策、法律及规章制度,以具体的法规形式规定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程序以及具体准则,使审计组织能够在具体环境法规监督并依据法规来发挥审计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审计法规与标准,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并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环境审计法律标准以适应环境审计的需要。最后,要同时建立起环境会计,规范资源环境信息的披露。总之,国家政府的相关环境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环境破坏评估政策以及环境审计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促进和推动资源环境审计能够顺利的进行,以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人员,一部分擅长于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一部分是刚招进来的资源环境专业的相关人员,能够很好地掌握审计与资源环境两种专业能力的很少。但资源环境审计需要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熟练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熟悉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与制度。因此,政府的审计部门与环境审计部门可以进行交叉任职,使双方能够共同沟通交流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顺利有效进行;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也应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组织学术交流与实践交流等方式;注册会计师等环境审计相关人员也应从自身提高自己的审计专业知识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规定,以促进资源环境审计顺利进行。同时,审计人员对资源环境审计的相关报告要公开披露增加其威慑力。
另外,要提高公众对环境审计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通过公众对环境审计进行监督和反馈。除此之外,我们要利用信息化工具,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环境审计平台,使环境审计贯穿整个环境审计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并且要不定时的抽查对其环境审计结果予以公布,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四、总结与展望
资源环境审计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旨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还处于不完善阶段,需要各界部门作出更大的努力。
这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都要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从而促进环境审计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对于国外的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要吸取精华,多借鉴国外好的环境审计模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新模式。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需要我国各个部门与人员在环境审计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找到面临的困难与阻碍并制定一定的措施,以使环境审计得到发展与进步从而真正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璐,张龙平.WGEA的全球性环境审计调查结果_分析与借鉴_李璐.审计研究, 2012
[2]太树田,宋传联.我国环境审计监督主体的协调定位_太树田.会计之友, 2013
[3]刘明玮,朱文莉.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发展与推进_刘明玮.会计之友, 2013
[4]杨知宇.完善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_杨知宇.财务与会计,2014
[5]谢赞春.前瞻性视角下的环境审计研究_谢赞春.会计之友,2014
[6]张学军,王霞.我国现行审计法律环境分析.财会通讯, 2014
作者简介:郭一瑰(198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会计硕士,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