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艺术性创新

吕 露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吕露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从问世以来影响至今,他们的很多观点到现在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处于文化发展的高速时期,面临着不少的机遇,同时也有不少的问题。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分析当代中国文化现状,能够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创新;艺术性;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法兰克福学派最著名的就是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大众文化这一概念,使用的比较多的是“肯定的文化”和“文化工业”这两个范畴。“肯定的文化”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使用的一个概念,由霍克海默提出,后来马尔库塞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文化概念本来应该代表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失去了总体性,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分离,这种独立的、特殊形态的文化就是肯定的文化;“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技术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①他们根据大众文化的内容,对其进行了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变的商品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技术世界中,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已经丧失了真正的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即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质。②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时,法兰克福学派除了借鉴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还借鉴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社会生活被商品化,人失去了其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取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支持,文化产品的创作者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推动文化的发展从原来的人的需要变成了市场的需要,文化工作者不再关心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担心市场中的经济效益,而在文化市场中,消费者也容易被各种宣传广告所误导,沦为了消费的奴隶。

2.文化变的标准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产品对利润的追求会使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文化本身的艺术性,阿多诺认为,当文化工业产品在市场上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后,人们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就会制造出大量的相似产品。当相似的产品大量出现之后,市场上就会出现标准化的产品。而标准化会导致艺术性的丧失。当文化产品成为一种商品之后,它就不具备艺术性了。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艺术产品应该是具有独创性的,有自己的风格的,是与模式化、标准化相对立的,而大众文化产品恰好缺乏这些艺术产品的特质。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产品像其他工业品一样,遵循着统一的标准和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其内在的艺术性,也削弱了人们对于艺术的创造性。

3.大众文化具有欺骗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与以前的比起来更加具有逼真性和迷惑性,文化工业就是以其酷似真实的外表来迷惑大众的视线,从而对他们实施欺骗,让他们对这个社会缺乏反思与洞察,从而顺从社会的既定现实状况,丧失对社会的反抗性。③

阿多诺认为,人们消遣文化娱乐产品,这种享受是一种逃避,它使得人们安于现状,严格遵守社会的规定。同时,大众文化产品通过语言、许诺等方式来欺骗消费者,尤其像广告语言,将消费者描绘为至高无上的人,产品度身为其打造,让人感觉到这些产品都是为自己而设计,但是这次词语只是为了掩盖它与大众之间的矛盾关系,它并不是为了大众而专门去生产的。文化工业中好多的许诺也只是画饼充饥,把日常生活描绘的十分美好,而使消费者去购买它的产品。

4.大众文化具有控制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自由的,它被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所控制,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已被纳入行政管理之中,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对于文化的管理和控制大大加强,文化它的精神意义逐渐在消失,文化变成中性的,可以被管理、被组织计划的东西,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说教工具。由于文化产品传播的广泛性,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而文化产品通过满足人民所谓的“需求”,赚钱人们的金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强化了他们对于社会的顺从,阻止他们对社会的抵抗。

二、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1.坚持文化创新道路

我国现在文化发展步入快速化阶段,但是目前很多文化产品都是“中国制造”,距离“中国创造”还有一段距离,火遍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版权来自荷兰,爸爸去哪儿的版权来自韩国,各大真人秀、选秀的版权,多是国外引进的,甚至连工作人员也是聘请的国外的,中国本土文化产品的创新性,竞争力和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中国的文化产品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产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文化创新,以我们大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我们国家的民族特色,打造具有中国符号的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我们文化的竞争力。

2.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性

艺术工作者在从事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光要追求经济利益,更应该追求艺术价值。我国现在每年的图书市场都在蓬勃发展,但是再没有四大名著这样的图书问世,各种网络小说充斥着读者的书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电视剧、唱片业和电影市场。数量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并不能弥补其艺术性的缺失。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有一种使命感。文化是承载着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体验,它不光是我们谋取利益的工具,它更要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发着我们对于社会和未来的思考,启迪着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生活不光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坚持中国主流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保证中国大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进行发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建设中国大众文化要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正确的积极的价值理念。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137页

②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137页

③张雪梅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山东师范大学 2013

参考文献:

[1]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晓娟.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北方丛刊.2001(4)

[3]张雪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梁雅菲.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问题的研究——借鉴霍克海默德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2012

作者简介:吕露,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艺术性创新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