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地区劳务输出问题研究

2015-01-28周梦蝶

2015年16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南疆务工人员



南疆地区劳务输出问题研究

周梦蝶

贫困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不仅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阻碍,往往还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文化交通相对闭塞的南疆三地州更是如此。由于南疆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也没有提供劳动力市场,因此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对南疆经济发展乃至新疆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劳务输出政策的实施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劳务输出的必要性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南疆三地州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3%, 在农村人口中, 维吾尔族人口占95%以上。由于南疆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缺乏,本地工商业不发达,以及维吾尔族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如不能实现转移,势必会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的困境。例如在喀什市疏勒县,农业部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中, 新疆调查组在调查了洋大曼乡、亚曼牙乡、巴仁乡3 个乡镇的5个村庄, 调查组所到村庄, 几乎没有维吾尔族农民具备汉语交际能力,这就为他们进行劳动力转移增加了难度。

二、劳务输出的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21世纪初就开始鼓励农民进行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内容包括区内输出和区外输出,区内主要是面向棉花产区,由于棉花采摘季节缺少劳动力,每年这一季节政府组织甘肃、青海等外省及新疆区内的农村劳动力到棉花产区手工摘棉花,这已经成为西北季节性劳动力流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外输出是以合同工的形式跨省转移,各个县区做法各有不同。

为积极促进和正确引导劳务输出事项,各个县乡设有专门管理劳务输出工作的职能部门。疏附县与内地企业签订的所有“用工合同”都由“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或“县劳务输出办公室”出面签署,全县的劳动力转移和跨省输出都由县“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和管理。县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负责保存各乡镇初中毕业待工人员名单、与企业签署的“用工合同”档案、派遣人员体检登记表、向内地企业派遣人员的名单、部分企业转来的务工人员考勤与收入名册、在内地企业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照片等资料。疏勒县为有效推动当地劳务输出,县委专门成立了以一名县委常委为组长,相关十几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在人事局设立了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并制定下发了《疏勒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要积极做好动员工作,鼓励劳动力走出去。莎车县《莎车县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若干规定》中规定,对于务工人员家属予以适当照顾,解决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对进城务工六个月以上的人员,给予办理城镇户口;务工人员回乡进行创业将享受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等等。其次,做好劳务输出的岗前培训工作。由于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缺乏又不会汉语,很容易导致输出劳动力在语言沟通和工作效率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需要做好汉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第三,要做好联系沟通就业单位和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的维护。疏附县政府为该县外出的女工聘请了专门的律师, 协助她们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督促企业为本县务工人员缴纳养老、工伤等保险。除了这些,政府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职责,比如疏勒县政府的劳务输出部门通过中劳网等电子劳务网站专门安排发布当地劳务供给信息。

南疆的劳务输出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向外输出的单位一般位于沿海地区,产业一般为服装制造业,因为沿海地区的服装制造产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而且维吾尔族妇女具备这些工厂所需要的技能和优势;务工时间具有周期性,这些组织的劳务输出一般以几个月到几年为一个周期;在务工人员的性别比例中,女性人员占绝大多数,未婚妇女的数量多于已婚妇女的数量。

劳务输出对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根据伽师县的劳务输出数据显示,伽师县从开始劳务输出到2010年底,转移的劳动力总人数达到为371261人/次,创收达到10.5273亿元人民币,效益比较显著。其次,提高了农民收入。外出务工的人员为家庭增加了的年收入,每年从千元到万元不等,能有效地提高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准。第三,在外出务工者的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维族青年思想观念的变化会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南疆社会逐步接受现代化和对外交流的程度,从而发展成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第四,对沿海和其他地区的企业劳务输出的员工,需要进行汉语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南疆外出务工和欲出外务工的青年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对于当地正在推行的双语教育具有正面的影响。

三、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劳务输出成果显著,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第一,政府在劳务输出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有的做法不当,激化了务工人员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例如有的县区在进行劳务输出时采取了强制输出,引起了务工者的不满。第二,政府在相关政策的落实上不到位,也阻碍了劳务输出的健康发展,例如有的政府在做动员时候承诺的相关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影响了务工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务工人员在城市适应中遇到了困难:在生活适应层面上,语言方面和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严重;在心理适应层面,远离家乡到外地的孤独感和社会歧视引起的排斥感,这些都容易影响务工者的不适情绪。第四,维吾尔族农民文化和劳动素质低,针对性的培训存在着问题。在有的地区岗前培训中,培训机构工作不到位,导致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针对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落实及执行上要多从务工人员角度考虑。在动员工作中应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命令”其输出,政府干部起到示范作用,促进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务输出工作,也可以通过采取宣传表彰劳务输出中优秀员工来鼓励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在对劳务输出人员的相关优惠及补贴政策需要积极落实,照顾关心他们的家属,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于劳务人员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应主动采取一些措施。在生活方面,饮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应督促用工企业注意在厨师和饮食上的规范,务工人员的医疗卫生方面也应多关心。除此之外的与宗教有关的节假日、斋戒等也需要按照国家的宗教政策妥善处理。在心理方面,劳务输出随从人员应和企业多关心务工人员的生活,多和他们交流,适当在休息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使他们眼界更加开阔,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宽容度。

应加强岗前培训力度,优化岗前培训内容。在岗前培训中,一定要将语言培训作为重点,解决语言障碍,职业技能培训也需要加强,培训教材和负责培训的老师应该仔细挑选和加强。在务工人员抵达企业后,企业方面的负责人也应当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汉语培训和技能培训,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务工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务工人员很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阶段,南疆维吾尔族人口通过劳务输出流动到内地大城市,这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了解、学习和合作,促进南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城市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劳务输出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劳务输出这项政策的顺利进行,才能使南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马戎.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工走向沿海城市——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劳务输出调查.中国人口科学,2007(05).

[2]邢剑鸿.新疆伽师县劳务输出的调查和思考.世纪桥,2012(17).

[3]杨骁.关于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以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为例.实事求是,2012(03).

作者简介:周梦蝶(1990.07-),女,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在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南疆务工人员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筑梦南疆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