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

管 权



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

管权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党和国家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将有助于延缓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同时可以克服失独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探讨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保障中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四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单独二孩;社会保障;养老;老龄化

一、单独二孩政策提出的背景

计划生育政策提出及实施30多年来,我国人口规模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伴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就业成为了问题,失独家庭也随之产生和增多。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规模的控制造成了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的风险。这种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有所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新问题。

二、单独二孩政策提出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龄化使劳动力供给水平降低,经济增长面临趋缓压力。其次,老龄化使我国消费水平下降,降低了内需的拉动。第三,老龄化使我国养老金支出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主要会从抚养比方面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2、失独家庭的社会问题

首先,经济缺乏保障。对于失独家庭而言,依靠子女养老已经难以实现,根据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补贴每月每人仅一至两百元,这一政策很难保障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其次,难以抚慰精神的痛苦。中国自古以来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孩子是家长的一切是传统观念,由于失独家庭失去了唯一的后代,这对于父母来说其痛苦可想而知。最后,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失独家庭由于失去了子女,随着失独父母步入老年其日常生活缺少子女必要的照顾。

三、单独二孩政策对于社会保障的影响

1、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1)社会抚养比的减轻。单独二胎(孩)政策的实施将降低社会抚养比。在“未富先老”的中国,单纯通过政府养老的模式来解决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调整生育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生育率,可以使新出生人口经过15-20年陆续成长为劳动年龄人口后,增加社会保障的缴费群体,降低老年抚养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而加重的养老保障压力。

(2)缓解老龄化进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自2014年开始,逐步落实启动“单独二胎(孩)”政策,该政策将适度增加出生人口数,而这些孩子陆续进入劳动年龄时,恰好可以大大减轻2030年前后开始的劳动力资源快速萎缩与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的“人口负债”压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育政策越宽松,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4.0%;后者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从而直接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2、对医疗保险的影响

(1)减少精神疾病。众所周知,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失独家庭的产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百万。他们将面临精神疾患的问题,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帮助。“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使独生子女的家庭降低面临的因失独而产生的心理疾患风险,由于每个家庭保证两个子女的存在,进而使这个家庭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即使出现了失去一个子女情况,其父母仍然可以将情感寄托到另外一个子女的身上,缓解因失去子女而带来的伤痛。

(2)减少医疗病房需求。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因为工作、成家等种种原因使父母变成了空巢老人,因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会由于无人照料而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同时,又因为患病而无人照看从而导致其需要住院就医治疗,进而增加了医院病房的需求量。同理,由于“单独二胎(孩)”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因为每个家庭会有两个子女所以老人如果产生疾患会得到至少一个子女的照看,如果不是必须住院的话,老人会更愿意在子女的照顾下居家养病,从而使医院病房需求量相对减少,可以提供给其他更需要的人。

(3)增加了子女对老人的照顾。计划生育政策下我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他们将离开父母逐步走向社会结婚生子、就业,这会使其因为工作,抚养子女等原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即使有空也只能是简单的探望,无法真正做到陪老人聊天,关照其饮食起居。此外,对于失独老人而言,将面临更大的生活困难,主要表现在日常的饮食起居无人照料。随着我国“单独二胎(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家庭结构逐步由“4-2-1”变为“4-2-2”,这可以使两个子女相互协商调配时间,轮流照顾老人,为父母尽孝,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避免了其成为空巢老人的风险,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3、对失业保险(就业)的影响

(1)保证人口红利。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我国15-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为9.2亿人,占总人口的67.6%,其绝对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两年下降,这预示着,如果不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将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时限。根据《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1/12: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预测,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峰值生育率达到2.4,出生人口将达到2600万。不管这一预测数据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单独二胎(孩)”政策将增加出生率和劳动人口总量保证人口红利。

(2)保证岗位招得上人。由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会使人口适量增加,因此,劳动力会充足。大量的人口会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适应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优秀的员工为自己工作。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将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这将有利于其健康发展,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企业发展的好坏,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会推动该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女性就业问题。我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为了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她们在生育期间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济公缴纳生育保险,女职工生育按法律规定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这一规定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使不少职业女性由于二次生育增加了产假次数,这将会使本来在就业中处于劣势的女性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四、总结

随着我国婴儿潮的逝去、白色浪潮的来临,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适量的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虽然,这一政策的全面展开,会对我国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主要的影响在于对社会保障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方面的影响,总的来看,二孩政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

[2]谢勇才.黄万丁.王福茂.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探析——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社会保障研究.2013,(1).

[3]李兰永,王秀银,重视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精神慰藉需求.人口与发展,2008.(6).

作者简介:管权(1990.06-)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养老之要在于“安”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