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成蝶 载梦飞舞
——浅谈独舞《蚕》

2015-01-28王敏玲曾金华敖明俊云南艺术学院6505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蝶傣族舞者

王敏玲 曾金华 敖明俊 (云南艺术学院 650500)

破茧成蝶 载梦飞舞
——浅谈独舞《蚕》

王敏玲 曾金华 敖明俊 (云南艺术学院 650500)

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云南省第十届青年演员比赛”于2014年10月中旬在昆明举行,此次比赛是云南发现、培养、展示艺术人才的品牌艺术赛事,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九届,培养和早就了一大批专业艺术人才,是推动云南艺术繁荣、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成就了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艺术之梦,更值得关注的是由此带来的一些影响及思考。在此,笔者仅以个人浅薄的观点对舞蹈《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蚕》;作品概述;创作心路

由云南省文化厅主办、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以“中国梦筑人生 艺术美献青春”为主题的云南省第十届青年演员比赛(舞蹈类)于2014年10月19日圆满落下帷幕。本届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尤其是部分原创作品引人注目。其中由廖运宝老师和贝毓卓老师共同指导,敖明俊表演的《蚕》以新颖的创作手法、精湛的表演技艺受到评委和观众的青睐,获本届比赛“一等奖”。作品《蚕》给广大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云南傣族舞蹈的另类审美特征。

一、破茧成蝶——作品概述

作品《蚕》在保留传统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舞蹈艺术的空间概念和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生命与自然的对话,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蚕》的精神。舞蹈主要分为三段,分别是新生、成长、蜕变。随着音乐的缓缓流淌,舞者蜷缩的身体开始蠕动,我们仿佛感知到在静谧的大自然中一个小生命正小心翼翼的萌生,它不需孵育,知侯而生。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快,舞者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开始跳动,身体的每一次起伏都预示着勇敢的尝试,不畏艰险的成长。舞蹈动作的力量与空间的对抗预示着它开始准备第一次挑战,可惜稚嫩的新生命没能成功,它迅速团回身子继续大把的吸收养分,双手不断重复交织,不断探试成功的路径。此时音乐有了片刻的平静,舞蹈进入了第二部分,舞者慢慢的褪去了身上的一层蚕茧,汲取着四周所有的养分,丰满滋长。随后音乐节奏变得激烈,动作频率加快,意味着第一次蜕变的失败,蚕加快了成长的步伐,奋力向上,它不畏失败,只为有一双美丽的翅膀,飞向广阔的天空。虽“作茧自缚”但最终“破蛹成蝶”,留下的是华丽的蚕丝和新的生命。在舞蹈的最后,蚕张开了美丽的翅膀,迎来了自由的天空……

舞者在表演时面部几乎没有表情,这是秉承现代舞蹈用肢体动作传达主题、感情和人物特征的创作手法,完全不同于傣族民间舞蹈运用眼神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传递感情的表演特征。舞者在表演中闭目舞动,完全沉侵在蚕的世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不言放弃的生命,在努力挣脱束缚、想要自由翱翔。这种终此一生不断剥离的生命过程也印证了蚕执着忍耐的优秀品质。

二、作茧化蛹——创作心路

在一部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蚕》无论从选择题材上,还是表演形式上都不同于传统的傣族民间舞蹈。如何在继承傣族传统民间舞蹈特征、动律和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呢?编导和舞者在试图积极探寻。敖明俊出身于云南这个歌舞之乡,早在18岁时就有作品《傣画》参加了第九届桃李杯。结合自身的基础条件,依靠自身的本土背景和经验,充分利用傣族舞蹈语汇,运用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塑造了“蚕”这个作品形象。舞蹈《蚕》创作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在方寸之地表现整个作品,这对舞者的表演能力是巨大的挑战,需要调动上身所有的运动细胞去渲染和增强表现力,表现出傣族独特的韵味。现代舞之父”鲁道夫·拉班说,“身体就像万花筒”,一道缠绕在我们四周的空间,它的周围能被延展的手臂轻易触及。舞蹈《蚕》在手臂的运动轨迹和路线上极力探寻空间的无限性,充分利用中段的扭转以及收缩放松,将蚕的形象与精神表现极致,创造出一种“象外之象”的意境。在舞台布局上,整体采用了极为简洁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外向化的“蚕蛹”和“翅膀”——毛毯和白纱,希望用简炼的手法营造出深刻的主题内涵。在音乐方面编导选择了《英格玛》专辑里的音乐作品。其特点是以神秘主义风格为主旨,使人产生一种时空交错感,与舞蹈作品想营造出空灵的意境相结合。

三、载梦飞舞——美献青春

蚕是一次神圣的精神洗礼。蚕一生多次蜕变,羽化蝶成美丽结局,仿佛人生,人人渴求新生活,既然你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那么,你要有舍弃现有一切的勇气,去直接面对新生活中一切未知的困难。只有舍,才能得。就像舞者自己的成长,积聚所有能量只为“载梦飞舞”。敖明俊出生于云南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尽显舞蹈天赋,2004年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敖明俊刚考上北舞附中后,父亲高血压去世,母亲下岗,在政府和各方热心人士的资助下,总算顺利进入舞蹈学院开始了为期10年的学习,2014年敖明俊完成学业,带着知识与梦想回到了云南。2014年6月中央3台舞蹈世界“青春梦想季”节目中,面对留北京工作的诱惑,面对同学朋友的挽留,敖明俊依然选择舍弃华丽的外衣回到云南,他说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回到家乡当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把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有选择的正确运用到舞蹈教学中,为云南的舞蹈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自己还是一名学生,云南民族舞蹈资源丰富,堪称祖国民族艺术百花园的一个缩影,深入云南可以学习到更多少数民族舞蹈精髓。现在敖明俊已是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的一名老师,他践行着承诺,承载着梦想,刻于律己,严谨教学,如同“蚕”丰满长大,却不自满,反而严格的自我约束,作茧自缚化蚕为蛹,只为实现更高层的自我超越——腾飞。“动于中,本于心”,如果说《蚕》的编创在传承和创新上都有所作为的话,在最后绽放于舞台的过程中敖明俊作为年轻的舞者,以精湛的舞蹈技艺传递出的对家乡热爱的情感给了这部作品更加清晰、具体的光彩。

四、结语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为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唱响云南声音、舞动云南形象、打造文艺滇军”的口号。云南省举办了各式艺术赛事,旨在发现艺术人才,保护、传承、发展民族舞蹈。舞蹈《蚕》在沿袭传承傣族民间舞蹈的形态和动律的基础上,关注的是现代人的审美特征,是对民族文化精神提炼后的抽象表达,从精神层面与观众交融共同探求人性的本质和意义。习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期待有更多像敖明俊一样的文艺工作者,如“蚕”一样,破茧成蝶、奋发向上,只为有着承载艺术之梦的翅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艺术事业,以更高的艺术造诣为人民服务,为边疆文艺的持续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王敏玲,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

曾金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敖明俊,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成蝶傣族舞者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