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民国名僧:黄宗仰
2015-01-28吴月霖中国书协华文创作基地主任226500
吴月霖 (中国书协华文创作基地主任 226500)
不能遗忘的民国名僧:黄宗仰
吴月霖 (中国书协华文创作基地主任 226500)
黄宗仰所处的时代,在民国初。他曾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他虽处佛门,却紧跟时代步伐,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之爱国事业。热心中国教育会,两次写信给孙中山,能文能武,其诗文涉及面广,他属于大乘佛教。利己利他,美化人生。
黄宗仰;佛教;爱国;书法
在我的收藏里,一件黄宗仰的真迹一直伴随我身。
黄宗仰,在民国时代很有名。他的名气远远超过弘一法师,印光法师。
他是僧人,他的书法,属于颜体风格。
那时,许多僧人,为了以宗教信仰救苦救难。他们为时代所召唤,为民族存亡而奔走,为崇高理想而剃度为僧,钻研释家经典,同时,迎合新旧世纪的变迁,救难救国,表现的是社会忧患意识和文人情怀。
黄宗仰,出自常熟商贾之家。他自幼信佛,早入禅门,在镇江剃度,热心于中国教育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出家未出世,成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
黄宗仰的字,我在晴天会拿出来看看,雨天也会有时摩挲一下。
他的风格,柔中带钢,黄宗仰的书法,浑厚圆成,苍老之至。
本雅明说:“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与它根植于传统的关联是一致的。”我可以想象,他从唐代名家的书法中汲取风格,加上自己的了悟,临摹多次后,有了颜体的气韵法度。有人一生只写颜体,比如我们梁溪书法家,写的颜体在旅游景点可见,也颇见天性。
在人类所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福音书上说,它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佛学信仰,让黄宗仰真气流露,笔画稳健中颇多姿。线条起伏,顿挫有致,舒缓徐疾,完全是佛家的澄明流露。
他的书法,中锋行笔,字形端庄,墨迹饱满,精气十足。有如黄宗仰在佛家修行,又不安于寺庙,在尘世救苦救难。即使隔了快大半个世纪,看上去还墨汁饱满,润莹透澈,毛笔运行的肌理清晰,浓浓写来,笔墨自然。
他写的字:没有世俗气,娇贵气,只有刚劲气,挺拔气,脱俗气。
当时,黄宗仰,影响力巨大,追随着众多,不得不提到上海的一个地方:爱俪园。
一座风光旖旎的大花园,源自信佛的犹太夫妇哈同的筹建。因黄宗仰与哈同夫妇的佛缘,黄宗仰到上海,住进爱俪园。
在这里他接待过孙中山与各界名流。切磋诗词书画,成立海上书画公会。它揭开了中国近代艺术社团的新篇章。黄宗仰结交了海上名家,大胆借鉴外来艺术,开拓了海上画派的新风尚。
此刻,黄宗仰与李叔同都在1899年来到上海,同在海上书画公会相识,后来又各自拓展了传奇人生,都成为了近代爱国高僧。
看黄宗仰登台演说,呼吁反清,抵抗外国入侵,反对帝国主义。他又西北云游,四处学佛,饱读经书,也在日本避居。
他说:“哲学之病流于空想,史学之病蹈于泥古。”他广泛阅读,国学厚重。他修葺的爱俪园中西杂糅,也有哥特式的圆柱,拜占庭的影子。顺便记起黄宗仰的诗一首,那是写给乌目山静安僧人圆寂后,他赋诗致哀:
寂照明月炯,牟危果树香。
涅槃馀密度,诗卷共龛藏。
一塔袈裟地,千花舍利光。
法身原不坏,留与阅沧桑。
一首五言律诗,文字朴素,读来从容。黄宗仰除了书法,关涉文学、哲学、史学、佛学,写诗也有才气。梵音浸染,洗涤尘心,写来诗句,恳切脱尘,净土必彰。
黄宗仰不同于一般僧人,他没有躲避世事,而是访遍名山道场,各地风土人情,梵宇道场,高僧事迹,每每入心。
他同时看到了人间万家的疾苦,颠沛流离的世俗众生。黄宗仰站在了佛教的立场上,巧妙的发挥佛教的时代精神,不仅了悟心性,明心见性,而是改造民国道德,民国艺术,振兴社会。
他属于大乘佛教。利己利他,美化人生。
他的功底源自何处?《古典写实主义》认为:“艺术是人品人格的体现,一定有精神力量在后面支持,表象只是在最大程度的表达内在精神。”对于黄宗仰来说,除了佛教思想,从日本辗转而来的西方知识也是资源。他放弃仕途,甘愿寂寞,有人形容黄宗仰,温温如笑,待客如亲人。
我珍藏着他的书法,一个爱国僧人的墨宝,且是我喜欢的颜体,爱不释手,自然。颜体如何表达书法的风格,我总觉得以上一些形容不足以道出我的感觉:它像是茂密而不枯燥的树丛,又像是峭秀而冷冽的秋山,看了总觉得亲切有血性,骨气蕴藏在温柔的笔锋里。望之,民国时代的风潮隐约有声:
孙中山接见他,章太炎写诗唱和他,名人居士写信给他,名噪一时。又见名山大川留下他的足迹,山色溪声,一一尘中一切心,灭过去之罪业,种未来之善根。或者,落笔书写,窗明几净,梵香氤氲。
黄宗仰,冷眼心犹热,一位颇具个性的爱国僧人。朱光潜说:“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细微,也可以蔓延无穷。”民国过去了,黄宗仰不像弘一法师被炒作,他的名声,越发沉寂了。在这个图像的漩涡里,观看远胜于相信。最后,我们还是来观照他的书法作品。
朱光潜说:“观照就是欣赏,欣赏就是快乐。”如是我闻,不能遗忘。
[1]沈潜.出世入世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2]杨云飞、朱春林.古典写实主义[M].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7.
[3]张旭东,王斑译.启迪:本雅明随笔[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