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2015-01-28张银春

科学中国人 2015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数学

张银春

重庆市开县九龙山镇中心小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张银春

重庆市开县九龙山镇中心小学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场,单一的目标变成为了多维目标,教学内容走向了生活化,教学手段逐步走向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课堂生成……我们的课堂有了新变化、新气象。

课改;自主;合作;探究;恰到好处

《课标》提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正确把握这种师生关系要从学生学习方式上下手,切身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谈几点思考:

现象一:走进教室,课桌的摆放形式都由以前学生面向黑板变成了围成一团的形式,方便小组学习。然而看上去形式的确改了,从形式上一看该班级就在搞小组学习,走在了课改的道路上。对此,笔者在教学当中发现,对于部分农村学生这样的座位方式恰好方便了他们上课开小差,小组合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小组长代替了老师的“应试教育”。这让我们思考这样的形式到底达到了什么效果?意识上的改变,实质上的改变那才是硬道理。

现象二:笔者在听一些课时发现,部分课堂一堂课下来大多是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成果展示,老师的讲解和言传身教都由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所代替了,或者是小组组长成为了老师,小组长来言传身教了。在这些课堂中,教师将教学方式简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然而简化后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不是真的能让学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一味的最求自主真的就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吗?

现象三:多媒体代替黑板。整堂课完成了,黑板上没有必要的重点板书,必要的演算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完全代替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而又给孩子们带走了什么?

对于怎样提高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对以下方面给予思考:

一、正确看待课改与小组合作,用好小组合作,促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达到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改变,那样会适得其反。然而小组合作必须要在教师、学生的意识上改变,行动上改变,方式上改变。“自主、合作、探究”对孩子的要求更高,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活动组织、合作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总体上看,习惯比较差,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相比城镇来说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的同时应该加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具备部分能力后,加强小组合作会事半功倍。

二、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必然要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去改变。教师将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说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必须使用这种学习方式。没有老师的参与、指导、提示和具体的要求,会使得“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

我们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数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有的数学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讨论也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同时讨论的数学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是说抛开教师让学生自己学习。接受学习方式不容忽视,教师要切实抓好“精讲”,对于基础性知识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讲授。课堂中不可以“教师牵着学生走”,也不能“教师跟着学生走”。

三、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要恰到好处

《课标》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什么时候该放手自主、放手探索、放手合作,并且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全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有合作探究也并不是探究到哪里就到哪里,课堂上小组交流也并不是简单的你讲、他讲、大家讲,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将学生为主体变成了学生“一统天下”。作为老师要清楚的知道一堂课下来,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存在的问题在哪个地方?

所以,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探”的这个度是重要的。我们要十分清楚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哪个地方需要学生的小组活动,那些地方只能教师精讲。需要小组活动的就应该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老师应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一起探究学习,该教师精讲的还是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者的身份,教师要做到课堂的收放自如,从而形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恰当好处,完善教学方法,落实数学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带来了各种信息课件化,表现力强,增大了课堂容量。信息呈现快捷方便,合理的动画、音效、图片能增强课堂气氛,然而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时往往会走向不同程度上的误区:重视课堂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情况;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过分追求快节奏,大容量。课件显示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笔记,常引起学生的反感。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必要的板书、演算、讲解是不可少的。数学课堂中不要一味使用课件、多媒体。备课力求做到细和实,细化各个环节,包括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什么时候该老师板书。学案既要有预设性又要有生成性和扩展性,课件必须要有交互型,知识性。课堂上我们要讲解精当,合适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系统规范,板书工整清晰简洁,多媒体应用恰当。尽量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机结合力争做到知识的当堂消化。

猜你喜欢

有效性探究数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