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继父母子女之间法定继承权问题的思考

2015-01-28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7期
关键词:血亲法定继承继承权

王 炀

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民法院

对继父母子女之间法定继承权问题的思考

王 炀

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民法院

根据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继父母子女之间若形成扶养关系,其相互间即有法定继承权,该规定突破了世界通行的传统基础,将继承权范围拓宽到血亲及配偶之外,除造成对传统继承习俗的背离,在实务中也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分析继父母子女关系的性质,从姻亲关系的角度探讨二者间存在法定继承权的不合理性,主张以适当分得遗产份额代替之。

继父母子女;扶养关系;法定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1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若形成扶养关系,其相互间即有法定继承权。而继子女在继承了继父母的遗产之后,仍然有继承生父母遗产的权利。异于传统理论中的继承权基础,该规定旨在稳定家庭关系,鼓励养老育幼,长期以来被视为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在法治实践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特色。然仔细推敲审视,该规定在理论与实践上却存在一些缺陷与漏洞,对其合理性需进一步反思与厘清。

一、继父母子女关系之性质

我国《婚姻法》第27条第2款规定,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鉴于此,我国理论中通说认为继父母子女关系为拟制血亲关系,从而确定了继父母继子女作为父母子女的一种类型。[1]然此观点着实值得商榷,首先,存在扶养事实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同样是由婚姻关系派生出来的一种亲属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无须经过特定的法定程序,完全符合姻亲关系之法律特征;其次,我国并不承认事实收养关系,在姻亲关系之上仅凭抚养教育关系就将未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继父母子女认定为拟制血亲,从我国收养制度的角度上看并不妥当;再者,如果继子女未经继父母收养,其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不曾切断。而拟制血亲的法律地位等同于自然血亲,将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理解为拟制血亲关系,则无可避免会出现“双父母”之窘境。

二、继父母子女法定继承之否定

(一)是对继承权基础的违背

法定继承权的产生需基于特定身份。各国继承法一般依照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的先后顺序,一般亲等越近继承顺序越靠前。[2]法定继承权产生的基本前提为亲属关系之存在,虽各国对于亲属关系范围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无论从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系之视角,姻亲均不在其列,不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3]除血亲之外,一般只能基于合法的婚姻关系成为配偶后始得互为法定继承人。因此对于原本不存在血缘关系的两个自然人而言,合法的夫妻关系是唯一被普遍认可互相享有法定继承权的基础,且该法定继承权并不及于任何第三人,其他基于该婚姻关系而产生联系的非血亲,如姻亲就不纳入法定继承人之列。坚持继承权基础仅有血亲及婚姻关系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遵循。

(二)扶养关系不直接创设继承权

首先,继父母子女之间有扶养关系只能区分双方之间有无权利义务的根据,但并不能以双方之间存在权利义务而判定他们成为拟制血亲。所有身份关系的确定应问当事人的意志。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为共同财产制,在夫妻双方共同使用的情况下很难分清继父母是否真正对继子女进行了抚养教育,若直接推定扶养关系成立,甚至赋予第一顺序法定继承权,很可能有违继双方的意愿。且继父母的这种抚养义务是出于自愿,以其设定出拟制血亲的关系,以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双方,未免过于严苛。如果姻亲之间能因扶养关系而创设出拟制血亲关系,则当非继父母的其他姻亲,如继兄弟姐妹的配偶等与继子女形成了扶养关系,难道皆可推定为拟制血亲从而产生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权吗?

其次,亦不能通过将扶养解释为收养继而推定为拟制血亲。我国不承认事实上的收养关系。根据《收养法》第14条规定,收养继子女除需要有收养意愿外,并应当办理收养手续。且根据《婚姻法》第27条与《收养法》第23之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虽然适用父母子女的相关规定,但继父母的近亲属与继子女的关系并不必然发生变化,不能视为拟制血亲。另一方面,继子女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发生变化。因此,若以收养理论来解释亦不妥当。

三、目前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一)对“扶养关系”缺乏统一认识

要判断继父母子女之间是否存在法定继承权,其前提条件在于确定继父母对继子女是否有抚养教育的事实以及继父母子女间是否已经形成了法律所认同的扶养关系。但是《继承法》、《婚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未就“扶养关系”做进一步的说明或解释。而学界既有认为“扶养关系”应是一定亲属间有经济能力者,本于身份关系,对于无能力生活者应予的扶助维持。[4]亦有认为应是特定亲属间根据法律明确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扶助照顾的权利义务关系,囊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同辈亲属间的“扶养”和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三种具体形态。[5]学者对何为“扶养”持不同见解与认识,莫衷一是。

(二)与继承习惯背离

继承法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为基础,必然无法脱离对民众长久以来民风民俗、继承习惯的考量。而根据近年学者对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的调查显示,在有的地区,继子女的继承地位并不受到重视,80%以上的被调查者甚至根本未曾考虑过继子女的继承权问题。[6]由此可知,除婚姻关系之外,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即便在今日依旧是我国民众确认继承人资格的首要因素。因此,即使在继父母子女关系中存在扶养关系,也不可直接推定继父母子女相互之间有使对方成为自己法定继承人从而继承自己遗产的当然意愿。

四、结论

综上所述,首先,继父母子女之间关系非拟制血亲关系,而为姻亲关系,将姻亲纳入继承领域并授予其法定继承权缺乏传统的法理基础。其次,扶养关系创设继承权并不成立,抚养教育及赡养扶助行为并不能将继父母子女由姻亲关系转变为拟制血亲关系,更不能创设出法定继承权。另外,除对“扶养”为达成统一认识外,与民族传统继承习惯的背离也削弱了现行继父母子女法定继承的可操作性。

[1]余延满:《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31页。

[2]刘素萍:《继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页。

[3]陈苇:《外国继承法比较与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制定研究》,2011年版,第168页。

[4]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1页。

[5]杨大文:《婚姻家庭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

[6]陈苇:《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调查实证研究》,群众出版社2008年版,第310—311页。

猜你喜欢

血亲法定继承继承权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吗
篡改遗嘱一定会丧失继承权吗
浅议法定继承
约翰·高尔特的《限定继承权》与18世纪苏格兰经济发展史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哪个优先
继承权的阶段性性质之辨析
口头放弃继承可以反悔吗
法定继承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