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调查和思考

2015-01-28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陈 果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针对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调查和思考

陈 果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产品逐渐成为消费热点。手机,因其携带方便、易于使用、高信息量和大众化等特性而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然而,手机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部分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试图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扩大手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首位。与此同时,随着3G和4G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仅仅局限于基本的通讯这一传统认知被完全颠覆,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娱乐与社交等各个方面,手机都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从2013起,中国智能手机的销售便保持着接近4%的年增长率,到2014年中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需求量已达到4.22亿台。其中,大学生群体拥有手机的比例相当之高。

手机能够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状况,本人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询等方法展开研究,对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及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二、当前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此次调查一共发放了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00份,回收率95%。其中男生980人,女生1020人;大一450人,大二600人,大三480人,大四370人;研究生200人;经济管理类专业150人,师范教育类专业248人,工科类专业290人,艺术体育专业180人,数理信息类专业220人,人文研究类专业400人,法学专业212人。

调查发现67.6%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非常重要,29.7%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一般重要,只有2.7%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可有可无。

学生使用手机的功能主要包括电话、短信、听歌、上网、游戏、摄像等功能,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短信功能(37.3%)和电话功能(31.1%)。其中45.9%的学生每天发短信的条数≥10,短信内容主要涉及朋友联系(47.5%)、工作(20.8%)、家人联系(17.5%)、以及恋爱(16.2%)四个方面。有27.2%的学生每天打电话次数≥5,电话内容主要涉及朋友联系(37.4%)、家人联系(31.4%)、工作(17.9%)以及恋爱(13.3%)四个方面。大部分学生(91.1%)每月手机消费控制在100元以内,8.2%的学生消费在100元~200元之间,0.7%的学生消费在200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有43.3%的学生曾因为发过多短信导致手指酸软不灵活,有35.8%的学生曾因为打太久电话导致耳朵嗡嗡作响,有41.4%的学生曾因为手机而影响睡眠,有23.5%的学生曾因为使用手机导致头晕头痛。

三、比较高中时期的手机使用情况的启示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我还选取了教师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法学专业各一名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对他们高中时期手机的使用状况与大学时期的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高中时期的手机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大学时期。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管理模式偏向于“圈养”,而手机往往是许多高中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手机不被允许出现在教室当中甚至被禁止带到学校。因此高中生对手机的使用率往往较低,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小,手机所能发挥的用途往往不大。进入大学以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偏向于“放养”,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自己课余时间,能够供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充裕,手机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渐渐的“大展身手”。

通过纵向对比学生在高中时期和大学时期对手机的使用状况,我们可以发现,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利弊兼备,是利大于弊亦或是弊大于利,还是看学生自己本身的把握。

高中时期,由于手机受学校老师的控制,手机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能仅仅限制于与父母家人的联系沟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隔绝了网络世界中那些负面新闻,灰色消息,所谓的“负能量”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依然处在塑造时期的高中阶段,杜绝这些“负能量”的侵蚀,对于一个高中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而自控能力又往往欠缺,手机中所包含的手机游戏,社交网络等等多少会分散其学习注意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学校对手机的把控还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控制学生使用手机从而减少了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关上了面向手机网络中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新闻实事的大门。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发达的今日,手机网络能够查阅到我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几乎能够同步传播和了解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大事,几乎只是动动手指,我们便能找到我们需要了解的任何事情。除此之外,智能手机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了兼备电脑,闹钟,计算器,录音机,MP3,MP4等多项功能的“神器”。

因此,身心发展都步入更为成熟的阶段的大学时期,若使用得当,手机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手机带给大学生活的利与弊,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本人的自我把控。

四、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是人们沟通交往的重要“媒介”。有人将现在的手机比喻成“一台随身携带的迷你型无线宽带电脑”,可见手机的功能己经越来越丰富而且强大。大学生作为活跃而前卫的青年群,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加上手机的便携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出极强的吸引力。根据我在浙江师范大学的调查,手机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止一种的重要角色,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除了最基本的通讯功能,手机的其他附加功能在大学生的手里得到了极致的发展。可以说,手机对大学生活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经过调查,手机带给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变革交往模式,扩大交往空间

保罗·莱文森曾说过:“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而诸如拨打固定电话、书信等等的传统交往方式往往分割了这两个功能。手机的横空出世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大缺憾,它使人与人之前的沟通不再受到地域的阻碍,使沟通变得更加的直接和容易。

大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汇聚到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过集体生活,手机的存在缩短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通过手机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做到实时的交流,手机拓宽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媒介。交往空间的扩大使得大学生社会性特征显现出来,有助于排除孤独感等不良心理情绪。如今,大学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形:教室里低头飞快地点击手机屏幕的;边赶路去食堂边手持电话大声说话的;在排队时也低头盯着手机屏幕。有人这样评论:“人们使用手机己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手机己经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往方式,一种新的人际运动。”

(二)满足学习需求,促进自主学习

大学是知识殿堂,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大学生的社会身份首先是学生。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从书本里获取想要的资料。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的来源与储存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手机无疑成为了最佳的学习媒介进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在课堂上,手机的拍照功能能够取代记笔记将老师的板书记录下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的幻灯片,可以使用手机直接进行拷贝和播放,不用再通过电脑;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手机可以取代录音机直接下载和播放英语听力;当需要查找资料时,手机可以直接上网查找出想要的内容。

手机直接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课堂—学生”的学习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因此变得无处不在。手机的存在填补了大学日常生活中许多的“时间空隙”,在从寝室走到教学楼的路上;在公交车上;在食堂排队等饭的时候;睡前的5分钟……这些在从前容易被忽略被浪费的“时间空隙”因为手机的使用,都能变成充分而有价值的学习时间。只要大学生想要去学习,手机的方便性与功能性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全面的提升学习效率,让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图书馆,让零碎的“时间空隙”都变成有效的学习时间。

五、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浙江师范大学,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老师上课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手机的流量”。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深刻体现了手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用手机,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方便、更有效地开展学习,然而,手机对当代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专门的学习工具,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手机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工具。

(一)养成惰性思维,影响学习成绩

在大学课堂上,时不时响起的手机短信、电话提示音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好像变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手机的便携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不易被老师察觉,于此同时,许多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都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种情况在一些比较枯燥的公共课上尤为明显。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占用了本该学习的时间,这必然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另一方面,手机的便携性和通讯功能直接导致了考试作弊现象的愈演愈烈。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考试复习的过程中抱着在考试时可以通过手机作弊的信念,在学习上敷衍了事。这种投机取巧的观念扰乱了高校正常的上课考试秩序,也让学生实际上难以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促进了不良风气的形成,危害巨大。

(二)改变思维方式,影响身体健康

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平台的崛起发展,使得获取资料变得十分快捷方便,搜索网站在大学生心中“无所不知”,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百度一下”找到答案。这种方式固然方便快捷,但凡事靠搜索的方式不利于培养积极主动的思考习惯和独立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埋下肤浅浮躁,缺乏整体意识和思考的隐患。更重要的是,搜索平台上的资料虽然充沛,但是却缺少甄别选择。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意见观点,但却没有人去筛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正面。这种相信很容易让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受到别人的左右,将负面的,错误的知识吸收。

与此同时,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会造成伤害。手机辐射可损伤脑组织细胞,诱发肿瘤。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癌的几率比不用手机的人高80%。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6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手机在看不见的地方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长期使用手机对手指关节,脊椎,耳朵甚至睡眠质量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出于健康的考虑,大学生应该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与频率。

六、结语

手机本身作为新时代的兼备多项功能的传播工具,在走向3G、4G时代的过程中,功能发展的愈来愈强大,这本身是尖端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完善的表现,是非常正面、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它,减少手机能够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手机成为能够使学习生活更加便捷高效的工具,这归根到底在于大学生本身的态度。而对于学校和社会而言,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正面引导,使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抹“正能量”!

[1]陈永福.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2010.

[2]甘慧娟.改变与被改变——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分析及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3]尔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4]王萌.大学牛手机依赖症的克服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J]文学界(理论版),2012:4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快把我哥带走
国际大学生节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