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隐忧

2015-01-28岳少峰

时代人物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工具意识

岳少峰

众所周知,现代传媒是人类信息传递、交流史上的里程碑。高科技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颠覆了以往不少陈腐观念。“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不再是浪漫的夸张,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博客到微博;再从QQ到微信以及3G、4G技术的升级换代之速,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和便捷之多,既令人欢呼雀跃,又使人眼花缭乱乃至瞠目结舌。然而,当我们在共享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并为之陶醉时,可别忘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那就是陶醉之后的隐忧。

现代传媒的普及,使得工具理性充斥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主体性被挤兑和稀释。工具依赖,使人成了被工具支配的囚徒,庶几沦为工具,生活也被程式化。譬如人们对电脑、手机的依赖,几乎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状态。人为工具所驱使,生活更加个人化、私密化、封闭化。首先导致的是人际关系的疏离。在家庭,尊老爱幼的伦理面临尴尬,由于传媒的“离间”,父子、夫妇、爷孙、婆媳之间情感交流时间被刷屏挤占,关系日见疏淡,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昔日那种心心相印、其乐融融的情境缺席了,思想情感的融通愈来愈困难。促膝交谈成了奢望,正常的亲情交流渠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梗阻和断裂。在社会上,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如机场、车站等公共场合,昔日那富有诗意的“举手长劳劳,惜别情依依”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心无旁骛的读屏。除此,外面的世界似乎不复存在。即就是有人问路或寻求帮助,也不正眼瞧一下,便三言两语搪塞过去。读屏读出的是一脸僵硬、人情冷漠和礼仪缺失。

网络平台促使办公自动化,亦即进入无纸质的读屏时代,人们借助电脑和手机处理公务。人机对话、互动不断增加,以往那种面对面的人际语言交流大大减少,同时人与人在工作中面对面的情感、肢体语言交流被过滤掉了。网上电子邮件倒是多了,直面的恳谈心语却少了。长此以往,强化的是自我本位,淡化的是团队意识。过去那种不分份内份外、拾遗补缺的配合意识日趋弱化,推诿扯皮的事情多了,对工作效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机关,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的过度依赖,致使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沟通不良甚至产生误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及时有效地推进工作。人机依赖一旦成为常态,势必导致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被消解,作风浮而不入,拨一把转一把,遇事出现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长期如此,非但员工本来应有的参谋助手作用被休眠,还会造成自我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处事能力的下降,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因之受到制约。

眼下,由于我们对现代传媒已知的远不如未知的多,所以在网络的控制方面仍存在不少漏洞,网络并非一块净土。不加筛选,信马由缰,一概通吃,张大的是形而下的感官刺激,既危害社会,又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长期沉溺网络,会使人们(不唯青少年)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道德意识淡化,责任担当意识“缺钙”,戾气蔓延,行为失范。匿名制上网的放纵,很容易形成网上网外的双重人格。倘若自我思考和认知能力下降,还会派生出孤独症、人际交往恐惧症。颈椎、腰椎、肩周等一些中老年疾病,成了不分年龄段的常见病。长此以往,国民素质的下降也令人担忧。

高科技改天换地,志在高远,可百利一弊,事难两全。其弊端虽不至于是洪水猛兽,但不能不使人心存隐忧。工具理性挟高科技之威,勾人魂魄,损人精神,“老天不管人憔悴”。生活中原本有的情境和诗意正在被悄无声息的解构、稀释,健康的生活方式被丢弃,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不断水土流失。试想,我们最后留给子孙后代的,不能只是冰冷的硬盘和千篇一律的文字材料吧!这就是愚之隐忧拟或是杞人之忧。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工具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