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之处见深刻
——浅谈徐小说的细节

2015-01-28余礼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广东深圳518172

名作欣赏 2015年2期
关键词:乌黑辫子文学作品

⊙余礼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广东深圳518172]

于细微之处见深刻

⊙余礼凤[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广东深圳518172]

推介语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血肉。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的优雅、精致与细腻是徐訏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几个角度简论徐訏小说的细节及其原因。

徐訏小说细节深刻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血肉。大凡生活中存在的能够细致入微地反映人物性格、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思想、营造作品氛围的东西都可以称作文学作品的细节。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的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可见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了。古今中外杰出的作家,无不重视文学作品细节的描写。徐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细节,在细节的描绘中见深刻。

她穿了一件淡灰色的旗袍,银色的扣子,银色的薄底皮鞋,头上还戴了一朵银色的花……

她的衣领与衣袖,像是太阳将升时的光芒。这一种红色的波浪,使我想起火,想到满野的红玫瑰……

抬头看时,是一个穿着白色衣裙,腰际束黑色漆皮带,腋下夹着黑色的书与浅色纸包的女子的背影。……

她有两根乌黑的长辫,鹅蛋脸,大眼睛,小巧的嘴,笑起来从不露出她的牙齿……

她的长长的美丽辫子已经剪去,短短的头发烫得高高低低。……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的两条长长的乌黑的辫子,每个为她梳辫的人都称赞她的头发长得好。……

晓凤还是那么漂亮,只是稍稍胖了些,可是两条乌油的长长的辫子已经剪去,头发分梳着,后面卷上来,倒也别有风致……

这少女大概只有十六七岁,她正解下包头的花布……我发现她垂着两条长长的乌黑的辫子……

紫裳的乌黑无比美丽修长的头发已经剪去,她烫成了非常流行时髦的发样……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可见,头发对于中国人之重要了。头发之于女性除了装饰容貌外,更是女性生理与心理变化的一个信号。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我们都能从女性发型的变化上看出女性内在的细微变化。当拖着两条乌黑的长辫的翠玲姐、晓凤、紫裳来到了另一个时光隧道时,她们不约而同地剪去了象征少女清纯的长长黑辫,取而代之的是烙上了城市印记与现代文明的时髦发型。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发型变化,更是主人公们生理、心理、生活方式、身份的转变。从生理上来说,她们成熟了、长大了,告别了纯真的少女时代进入到了成年女人的生活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辫子的剪去也预示着告别纯朴的乡村生活进入到城市生活,她们已经由昔日那个没有见识的淳朴的乡村少女,一跃而成为典型的泼辣性感的城市少妇、阔太太和大明星。“辫子”是乡村美的象征,剪辫子这一细节标志着乡村文明的结束,城市文明的崛起。徐的深刻之处在于,看到了剪辫子这一微小细节背后的大意蕴。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我们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普通百姓也许并没觉得吃饭有什么特别和讲究之处。然而,到了徐这里,吃饭变得细腻、精致了。在《谈吃》里,他批评了“桌上不讲究布置,衣着不讲究整齐,饭筷不讲究干净,主要菜好就得”的粗俗的吃饭习惯。徐理想的吃饭境界应该是“全家要整整齐齐,桌上放点花,或者还点两支蜡烛,饭后大家谈谈天”。因此,徐在小说里也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描写吃饭的精致与情调,我们且看《风萧萧》中的一个吃饭场面:

我开始插上电炉烧咖啡,烤面包……我拿白台布铺好桌子,放好杯碟,当中安顿了一瓶今天家里为我插好的玫瑰花,我拉下绿罩的电灯,让白光刚刚笼盖圆台的桌面,最后我选定了一张Schumann的Reverie放在留声机上,我斟上咖啡,在白萍的杯上放了较多的牛奶……她不响,站起来,走到桌旁,我为她整理椅子,她沉思地坐下,我开开音乐,悄悄地坐在她的对面。我们沉默着听着音乐,喝着咖啡,吃了一片面包,彼此没有一句话,听凭音乐贯穿了夜,夜贯穿了我们的心胸……

这是白萍夜访“我”的住地,两人谈话后的一个吃饭场面。这段文字更像是一个电影镜头,贯穿这个电影镜头的是主人公因招待客人而发出的一系列动作。支撑着电影镜头的除了动作外,还有一系列道具:电炉、台布、杯碟、玫瑰花、电灯、留声机等房间设施,绿罩下的灯充当了灯光师的角色,为电影镜头斟酌合适的灯光效果,而电影镜头的背景音乐则是Schumann的Reverie。相信沐浴在灯光与音乐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感到了喜悦与温暖。何止是他们?连读者也陶醉在这一细节中了。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吃情调,这样细致的描写,唯有徐可以做到。

四周是书,顶上的天花板是乳白色,钢琴上一束庞大的月季,似乎刚刚在音乐声中醒过来。一只小圆桌在房间当中,嫩黄色台布四角绣着绿色的叶子,还有嫩黄色的窗帘,半掀的挂在窗上,上面很自然的缀着布制的绿叶。四周的沙发都蒙着嫩黄的套子。一色浅绿的靠垫,四分之一绣着黄花,于是我注意到嫩黄色的地毯,是这样的干净,是这样的美……

这段文字是对史蒂芬太太书房的描写。这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高雅书房,钢琴与书点缀着房间的古色古香,月季与绣花更见生活的高雅与精致,黄、白、绿的色彩搭配更显出主人对生活艺术的重视。尤其是“钢琴上一束庞大的月季,似乎刚刚在音乐声中醒过来”一句,幽默、可爱,俏皮中见真谛,细微处显深刻,尽显房中的浪漫与温柔。我们不得不感叹徐在处理细节上的细腻与精致了,若作者自身没有高雅的生活情调与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是不会有这样精细的描写的。

“细节的生命在于真实,在于贴切。真切的细节才能唤起美感,使人恍恍然如临其境。”艺术的持久魅力在于细节,缺乏细节描写的作品,终将失去生命力。一部耐人寻味的、经久不衰的小说,令人难以忘怀的除了那些丰满成功的人物形象外,还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徐小说的深刻之处正是那些旁支横逸、杂花生树的细枝末节。

[1]李国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J].吉首大学学报,1984.

[3]赵柏田.说寂寞,谁最寂寞——徐在1950年后[J].西湖,2006.

[7]俞汝捷.小说24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余礼凤,文学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乌黑辫子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多云转晴
外婆的辫子
换种说法更形象
文学作品与数学
词语聚焦
长辫子老师教认字
文学作品与数学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
最长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