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山水画的“以线造型”
2015-01-28冯越昕张国兴北华大学132000
冯越昕 张国兴 (北华大学 132000)
小论山水画的“以线造型”
冯越昕 张国兴 (北华大学 132000)
本文借由“以线造型”为视点,叙事中国山水画流变,深入研析作为造型语素的线,其审美学理的特殊性;运用比较研究法从中西绘画入手,对比线造型在两种绘画语言中的成因及特点,深入浅出,论证辨析,力图梳理以线造型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笔者在理论框架上完善和丰富了对山水画哲学背景的有趣探讨,坚持山水画审美趣味的品质,提出以古开今,继往开来的观点。
山水画;线造型;笔墨;时空;意韵
人类绘画的诞生之初,就使用线条作为描绘自然事物形象的手段,线条作为绘画艺术中最主要的造型要素,其描绘便捷,善于表型,视觉突出的特点被早期山水画家发现和使用。
一、中国山水画以线造型背景阐述
伴随着两朝文化的繁荣,中国的艺术史也开启了新的篇章,优秀的画家,雕塑家,书法家,诗人粉墨登场,书写和记录了一篇又一篇文化的传奇。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一枝独秀,继往开来,携两晋高士之风,植根沃土,枝繁叶茂。在这些星辰般璀璨的巨匠中,山水画家展子虔清新俊雅,逸笔翩翩,他的传世之作《游春图》更是中国绘画中最早的传世精品,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开山之作。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隋唐时独立成科,五代、两宋时趋于成熟,元明之后渐衰落,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自《游春图》始,山水画逐步脱离人物画,形成自身独立的画面语言,在这件作品中,山水画的画面特征第一次完整地集中呈现,其中“以线造型”为建立形象,处理空间层次,抒情达意,提供了画面意义上的可能。
近代山水百年承接古制又开新意,新的社会酝酿了新的艺术变革,谈及当代山水的发展更多的受到西方美术造型观念的影响,素描速写模式的使用,使得画家在转移摹写中更多了份游刃有余,轻松自如的勾画方式,以线为主的记录,画面别开新样。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表达对比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表达有很多相近之处,西方原始绘画也是以线造型,比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中的《野牛》。但,西方绘画不断地追求理性与科学的方法,加上地域人文因素的影响,文化的不断发展,架上绘画逐渐发展为以体面和光影为表现手段的再现生活真实式的绘画体系。从此线条便退而其次,成为造型艺术的辅助手段。以线造型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轮廓塑造物体的体态,离开了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就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西方绘画中线的变化也要服从于形的需要,与中国画中的以线为主、造型为辅的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三、山水画中以线造型绘画方式的形成原因
山水画中以线造型的绘画方式则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首先,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一体相融,人与天地万物合二为一,达到完满和理想的圆融之境,这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标准。鉴于此,画家们常常通过总结抽象来概括生活,赋予绘画高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以抒情写意的方式使观看者体验到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引导人们去感悟符合人的本性追求和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其次,中国美学的主旨是“空禅”与“虚境”,中国画以形写神,以线造境,摈弃了一切繁琐的过于逼真写实的绘画语言。最后,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书法的线条融入抽象的韵味。中国画中的线条是可以不依附形而独立存在的,书法艺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掌控笔墨的能力加强,对线条的艺术性也更加重视,“以书入画”理念的形成,使得中国画加强了对笔墨线条的重视和发展,绘画也增加了虚化的形式感与书写意味。
四、中国山水画的绘画以线造型的过程
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复杂神秘的绘画系统,其精神上主张以形写神,以形媚道,演化出中国绘画独立的审美思想,“以内为美”。这些特殊的诉求中,启发了画家们在塑造描绘物象上常常借用线条为载体,以勾勒,点划,方折,等手法取物立形,转换自然,线条的自身魅力跃然纸上。中国画家用线与西方人不同,其中有个很特别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用毛笔来书写,这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知性都使得线条显得与众不同。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很特别的观察法,画家们起了个名字叫“卧游”。在这可行,可游,可居的画面空间中,古人“以线造型”,立线为山,结山成岭,次第相生,腾挪摆放,推展开来,于生动中看清新意韵,树石云水,亭台楼阁,彼此不扰,各自有序,都离不开线条的塑造。在快慢急栩中,古人用线,大小相生,彼此生发,疏密有间,虚实掩映,山水的清丽与繁复,便跃然纸面。可以说,正是线条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画家们弃繁从简,乐此不疲地反复用之。
“以线造型”在面貌上虽从容地使画家建立了有序空间,但借由毛笔而书写出的点划组合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在此历朝画家都精心专研,总结了一套便于掌握又富有变化的笔墨造型系统。以笔为体,以墨渲染构成了山水画的笔墨形制。笔墨的快慢不同,疏密不同,轻重不同,这些集结成型,就构成了神秘而复杂的山水体系。无论两宋的格物,元初的野逸,还是明清的泥古,以致石涛的“我用我法”都离不开以线造型和笔墨转换。
反观以线造型的自身,作为三大平面语素的线,在造型艺术中的位置,无可替代,从理论研究的层面直入线造型的实质离不开绘画艺术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以线造型,可以呈现出很多特征,如疏密,聚散,节奏等等,这些外显的表征,恰好为画家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理。东方绘画艺术讲究含蓄的美学原则,含而不露,以内为美,线的造型也带有典型的东方意味,藏而不露的线条,坚韧而挺拔的用笔运力,都内收了古老谦逊的东方品质。在清朗殊胜的山水之境,透露着画家精心的营造和唯美的内在追求,线条寄托了无数文人画家的默默幽情,借物抒情,以线状物,山水留给我们的是无限遐思秀美的精神家园。
五、结语
总而言之,纵观山水千年的历史,在造型的本体语言上,一直没有离开“以线造型”的核心构架,学习研究山水也当以线为源,当可窥得全貌。
[1] 邵琦著,尹洛导读.中国画文脉[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5.
[2] 潘运告主编,云告译注.清代画论[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3] 邱振中著.笔法与章法[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
[4]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
[5] 熊志庭等译注.宋人画论[M].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6]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7] 云雪梅编著.黄宾虹画论[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8] 孙美兰编著.李可染画论[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9] 岳仁译注.宣和画谱[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