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概论》课程考核中的艺术实践考核

2015-01-28邹雅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41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音乐学概论选题

邹雅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17000)

论《艺术概论》课程考核中的艺术实践考核

邹雅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17000)

课程考核方式作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师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针对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概论》课程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将从目的和意义、内容、考核占分比、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此次课程考核改革中新增的艺术实践考核展开论述,希望能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考核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艺术概论;课程考核;艺术实践考核

课题项目: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湘教通【2015】507号

《艺术概论》是高校为艺术类学科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主要是通过对艺术原理(如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功用、艺术创作、艺术评价等)和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电影等)的系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展艺术思维,为他们日后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长期在高校担任音乐学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为了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课程考核方式为切入点,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以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中,加入了艺术实践考核环节进行了本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与问题总结如下,和同行们进行探讨与交流。

一、艺术实践考核的内容

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锦扬主编的第二版《艺术概论》为教材,将学生按教材内容分组,为各组设定一个选题,要求每组学生围绕选题分工合作,可以采取表演、课件演示讲解、辩论等方式完成选题内容,教师根据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并将其按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以第七章“音乐”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交响乐队”“音乐剧”“歌唱形式”等选题,学生既可以以乐队合奏或合唱等方式进行音乐表演,也可以以PPT的方式为大家介绍各选题中的世界名曲,或者就选题中某一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展开辩论,形式不限,学生完成选题后,教师根据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各组的艺术实践进行考核。

二、艺术实践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同时影响、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观、考试观,对理论课程而言,单一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但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考试只需要“突击强化记忆”即可的学习懈怠感,这种消极观念在注重音乐实践的音乐学专业学生中影响更甚。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音乐学专业学生对术课的重视(如声乐、器乐)要远远超过理论课(如中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考试更是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和体会到理论课程对于实践课程起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考试观呢?笔者正是以解决此问题为目的,增加了艺术实践考核。

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考核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纸上文字变成了可以指导实践的具体理论,改变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无用”的学习心理,并将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考试变成了具有多次性、连续性的过程化考试,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和考试过程中不能有丝毫放松,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考试只需强化记忆”的考试心理。

三、艺术实践考核的占分比

艺术实践考核在整体考核中所占比重非常重要,占分比太重会让学生忽视理论知识的笔试,占分比太轻则会达不到预期教改效果,如何才能合理分配各考核环节所占分比例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次采取“期末笔试(40%):艺术实践(40%):平时成绩(20%)”的考核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艺术实践考核,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选题表现形式,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理论复习与艺术实践相平衡,虽然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部分学生几乎放弃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对主观题型交了白卷,由于艺术实践分和平时分较高,即使是卷面分数极低,最后的总成绩也能及格。

针对以上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笔者在第二次的尝试中对考核比进行了改动,并设置了必要条件。第一,对期末卷面分数在60分以上者,采取“期末笔试(50%):艺术实践(40%):平时成绩(10%)”的考核比;第二,对期末卷面分数在60分以下者,采取“期末笔试(x):艺术实践(40%):平时成绩(20%)”的结构,其笔试成绩占分比如下:卷面成绩在50分—60分、40分—50分,40分以下者,分别按40%、30%、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通过这种等级化的考核占分比,学生彻底改变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学习心理和考试心理,获得了理论与实践双赢的教学成绩。

四、艺术实践考核中存在问题

第一,学生的参与问题。笔者采取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艺术实践考核,目的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艺术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仍然会有少部分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如在以PPT方式进行选题知识讲演的小组里,出现了不需要人人参与也能完成考核的情况,而在以表演方式进行的考核中,有的小组仅派出2—3名同学为代表。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对全体学生进行艺术考核呢?第二,考核的评价问题。目前对学生艺术实践考核的凭借,笔者主要是从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表现形式、创新性等方面对各组的完成情况予以等级评分(优秀90—100分,良好70—90分。一般60—70分。较差50—60分,未完成0分),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但是以教师一人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仍然有失客观性、公平性,能否建立一种包括所有学生在内的新的评价方式呢?又该如何量化这种评价方式的评分细则呢?以上问题将是笔者日后要继续进行实践研究的教改方向。

艺术实践考核是笔者结合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科特点而进行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它不仅仅只适用于《艺术概论》课程,同样也适用于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其它理论课程,希望本文能对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起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学概论选题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新年刊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选题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