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光旦工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5-01-28兰秋林铜仁学院5543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工匠工业人才

兰秋林 赖 全 (铜仁学院 554300)

潘光旦工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兰秋林 赖 全 (铜仁学院 554300)

潘光旦先生的工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华部分,科学而精准地诊断了我国工业教育不发达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工业教育分类分层理论和四大发展原则:工读兼营、训教合一、通专并重、理实分殊。

潘光旦;工业教育,通专兼备;工读兼营;训教兼行

本文为铜仁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材校本化建设”阶段性成果。

潘光旦先生长期致力于教育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工业教育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独特魅力的重要部分,值得单独辟出进行剖析,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提供有益助力。

一、工匠地位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下困境

潘光旦先生首先梳理了我国历史上工匠群体社会地位的变迁,勾画了从“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到“君子不器”,再到“目前对于理工的狂热的鼓吹”1的变化轨迹。

在我国早期历史中,工匠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认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考工记》中的这一论述是总结性的判语,史书记载也有与此相印证的地方。有巢氏造屋居人,燧人氏人工取火,神农氏亲尝百草,皆因在百工之事方面有成就而被尊为圣贤。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取向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对人工技巧一类心存歧视,重道轻器成为一大文化传统。“士农工商”四民,士居首,工居下流,甚而随着士商一体局面的形成,工沦落为社会末流。在长达两千年的时段内,工都被视为贱业。可是,近代以来,因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侮,国人终于意识到理工知识的重要,终于开始重视器用之学。随着工业化建国浪潮的涌起,普及理工知识被列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各大学纷纷设立理工学院,“君子不器”成为落伍的思想观念,自然科学得到了社会精英的充分肯定。

然则,理工知识得到重视并不意味着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历史惯性仍要发挥影响力。潘光旦先生用一个事例点出了“重视理工”这一社会背景下工匠人才的困境:某学校未装设电灯,负该项职责的工匠不在,不得已寻求电工专业的老师帮忙,但是这些老师都不屑于从事匠者的工作。由此可见,重视的是工业知识而不是具体从事技术职业的工匠。工匠仍未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即“士贵工贱”的局面没有根本的转变。优秀的工要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唯有脱离工的行列,挤进士的行列,做劳心的人,不做劳力的人。

古代中国技术进步缓慢,工业发展滞后,长期停留在农业国的生产力水平上,未能转型为工业国,原因即在于“重道轻器”“贵士贱工”。那么,何以工会被视为低贱之职业?原来,只具备某一种具体的技能常常意味着缺乏广阔的视野,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识大体,知识体系不健全,终要被知识精英瞧不起。如此,匠的声名便坠落了。名不彰,则位不高。其次,只具备某一种具体的技能常常意味着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获利偏少,终要被能力强的精英摒弃。工匠群体中的精英之才纷纷流失,日积月累之后,工匠的社会地位也就坠落谷底。如若不能改善工匠的社会地位,则我国工业化建设将倍加艰难。潘光旦先生认为“改正制度与转移风气最有效的一条路是教育”2,即办好工业教育是改变工匠地位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工业国的基础。

二、工业教育的分类分层理论

潘光旦先生认为,基本的教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般的思想教育;第二,技能教育;第三,专门教育。其所谓一般的思想教育指的是人文素质教育,属于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而技能教育则与人们一般认为的职业教育不同,实质是指向科技素质教育。最后,专门教育的意思是学科专业教育。在潘光旦先生看来,工业教育是专门教育,是具体的学科专业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通识教育作为基础。

进而,潘光旦先生又指出,工业教育“至少牵涉到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工业理论的,二是关于工业技术的,三是关于工业组织的”3。潘先生认为,工业教育应当理工并重,工业理论教育即其中的理科,是技术发展的基础,由大学的理学院来承担。而工业技术教育则由工业专科学校和艺徒学校承担,工业专科学校提供高级技术人才,艺徒学校提供初级技术人才。因潘光旦先生所处之时代,中国还没有研究生教育,此处所言工业专科学校指的是专科,对应当下的高专;而艺徒学校则对应中职学校。对于这两类技术人才的培养而言,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思想观念的修正至关重要。工业教育要培养的三类人才中,潘先生极重视工业组织人才,在其教育理念中,此类人才由大学工学院负责造就。大学工学院不是应该培养技术人才吗?怎么转而培养组织人才呢?那么,什么是工业组织人才呢?潘先生举了一个实例:有一个美国工科大学的学生毕业十年后,同班同学做着技师、工程师,其已经主掌最大电力公司的分厂,成为业界领袖。由此可知,工业组织人才是指管理人才,能够承担工程管理或工商管理的责任。潘先生认为,我国的工业教育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只重视技术人才,忽视了理论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学理学院建设力度不足,大学工学院未能辨清自身责任,冒领了工业专科学校的责任。

潘光旦先生的工业教育分层分类理论对于当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指导该类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准确定位。工业是一大技术含量高,运行系统复杂的产业,需要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工业理论人才——大学理学院——科学家(scientist);工业应用人才:工业管理人才——大学工学院——工程师(engineer);工业技术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专科学校——技术员(technician)、初级技术人才——中等职校——机工(mechanic)。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轨迹: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本科,然后朝综合性本科大学转型,因基础薄弱和同质化建设,普遍陷入发展瓶颈,罢脱困境的方法为应用转型。从潘先生的工业教育理论可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为应用本科院校,应着力于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员。

三、工业教育的四大指导原则

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潘光旦先生“提出四个宽大的原则来:一是工读兼营;二是训教合一;三是通专并重;四是理实分殊”4。这四个原则对于近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有很深远的意义。

所谓理实分殊,是指教育改革应该遵循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分离的原则。此处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不是泛指,而是专指自然科学的理论与应用,即理科和工科分别建立各自的教学体系,理工分行。也就是说,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各自的特殊规律。这一原则并不违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精神,也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不相冲突。其实,潘先生理实分殊的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当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的发端即源于对“理实分殊”教育规律的认同,承认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有各自的特殊规律,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标准。

在潘光旦先生看来,通专并重是一个极重要的教育指导原则,原来“重道轻器”是偏向通才教育,造成书生不分五谷的局面,现如今则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识知识的教育被荒废。潘先生认为,所有的精英必然是通才,唯有通才能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淘汰中存活下来。但是,潘先生主张要真的通才,不要假的通才,中国历史上曾犯过“假通才”的错误,“没有真的专,而有假的通,假的通便阻碍了真的专,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错误”5。

所谓训教合一,训指的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点和行为规范,教指的是激发学生自有的品性进而培育其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讲解、行为矫正需要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潘光旦先生认为,我国早期的教育有训教合一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反而趋向于训教分离,重训轻教,存在重智育轻德育、教育应试化、教育行政化等问题。在潘先生看来,训教合一的实质就是“力量要多多的用在学的一方面,就是,要青年多多的自动,所谓教,也无非是激发与鼓励此种自动的力量罢了”6。

潘光旦先生还说到了“工读兼营”原则。所谓工读兼营其实就是说知识学习要与知识应用相结合。这一原则并不与理实分殊原则相冲突,应用知识的学习当然要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分离,因学科专业自有其特殊性,但是应用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不是一回事。知识的学习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学习,两种知识的学习都应该与知识的应用紧密结合。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意思。其次,工读兼营还指向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学习者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应该深入社会体验国家和民族的实际,如此方能增长济世的情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本意是指排除世俗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如若片面的理解为不关心民间疾苦则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坚持工读兼营原则一方面是为了知识体系的健全,另一方面是为了人格的健全。

四、小结

潘光旦先生的工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华部分,科学而精准地诊断了我国工业教育不发达的原因以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工业教育分类分层理论和四大发展原则:工读兼营、训教合一、通专并重、理实分殊。这些理论成果在指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过程中实现精准定位和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潘光旦.《工与中国文化》.《潘光旦文集》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59.

2.潘光旦.《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潘光旦文集》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21.

3.潘光旦.《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潘光旦文集》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21.

4.潘光旦.《说工读兼营》.《潘光旦文集》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86.

5.潘光旦.《说“通”“专”并重》.《潘光旦文集》第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75.

6.潘光旦.《说训教合一》.《潘光旦文集》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76.

兰秋林(1989.8-),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铜仁学院助教。

赖全(1985.10-),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哲学博士,副教授,铜仁学院重点支持学科“宗教学”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工匠工业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致敬!老工匠
毛遂自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为国家选人才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