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仅仅是“舌尖”的舞蹈
——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2015-01-28保山市广播电视台678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舌尖情怀纪录片

杨 琨 (保山市广播电视台 678000)

不仅仅是“舌尖”的舞蹈
——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杨 琨 (保山市广播电视台 67800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CCTV播出以后,其风头即力压各种电视热播剧,迅速火爆媒体与网络,引起了观众强烈的精神共鸣和广泛的关注与喜爱,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和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网络搜索量和点击量持续居高不下,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吃货”们又重新纷纷回到了电视机前,坐等收看,在一向以曲高和寡著称的纪录片领域开启了一种“舌尖”现象,在时下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大环境里,不仅重新点燃了中国观众对纪录片的热情和期待,也以一个更为贴近人们生活的主题,用一种史无前例的唯美表达方式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纪录片的重新定义和认识……《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为何能够赢得人们如此热切的关注和追捧?它又能为我们在纪录片创作上给予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本文将尝试从人文关怀和画面美学两个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超越美食的人文情怀,是《舌尖》得以走红的胜出之道

《舌尖》它首先是一部美食纪录片。然而,《舌尖》却并不像以往国内众多以美食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那样,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结构,更多地去展现精湛的厨艺和某种菜品的制作过程,而是把纪录片的格调高雅与电视的市井百味结合在一起,另辟蹊径,透过自己独特的角度,以开阔磅礴的视野,通过一种食材、一门技艺以及与美食相关的人和故事,展现生活在中国广袤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借此进一步引入一方水土、一方人情,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入到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意义上来,让观众跟随食物这根主线,走遍大江南北,看见烟火之中的世态人情。这种极富历史关照和人文气息的委婉细腻的表达,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1.质朴的视觉,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情怀

从一开篇,《舌尖》就摒弃了“好好吃”“太美味了”这样空洞的介绍,而是将更多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它所关注和讨论的,决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这么简单,所展现的劳动、收获、传统、传承,更多观照的是人的生存态度以及人们对饮食和文化的认知。纵观两季《舌尖》,我们既看不见“烹饪大师”,也没有“美食专家”,整个系列的主角几乎全部是普通劳动者:挖莲藕的工人、采竹笋的山民、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人、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等等,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纪录片的“就地取材、就材化味、就味品人、就人成文”的思路和结构方式,让人、场景、食材、命运变成了一种丰沛的直指人心的力量。《舌尖》记录的视觉,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而是那些最懂得人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美食制造者——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种平行、微观而质朴的视角选择,彰显的是一种润人心肺的人文关怀,使《舌尖》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2.情真意切,人文情怀引共鸣

相对于以往众多的中国美食影像素材,《舌尖》拍摄对象的草根化和质朴的温情显得格外难得。正像许多观众所评论的那样,《舌尖》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在《舌尖》里,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个体,而每一个鲜活个体的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生活气息。它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味蕾”的生理反应,更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正是这种对普通人和他们家庭的真实、真诚的本色描绘,拉近了向来以高端严肃面貌示人的央视与普通小民之间的距离,进而把观众都带到《舌尖》所阐释的世界中,透过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百姓故事,从心底感受到灵魂的冲击,咀嚼到一层又一层难忘的况味。

贯穿片中的浓郁的人文情怀,让《舌尖》所勾起的,不光是人们对于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或许正是这种“冲动”,首先铺就了《舌尖》的胜出之道。

二、精致优美的画面所营造的艺术美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搅动舌尖的同时也戳动了观众的心

画面是影视艺术作品结构最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影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视觉元素。从画面美学的角度,《舌尖》制作精良,画面精致优美,视觉呈现堪称美轮美奂。其将真实性和艺术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画面语言所营造出的艺术美感,对于其成功是不可忽视的,在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深深地戳动了广大观众的心,喜悦,赞叹,继而感动并引发一系列的深思,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学习。

1.构图、光影和色彩运用独具匠心

面对“读图”时代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需要,《舌尖》在视觉呈现上所展示出的美轮美奂,为我们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本。

在构图上,《舌尖》力求表现真实,将真实与艺术完美结合,让观众们看到的,虽然是中国土地上存在的真实诱人的美食,但在真实的背后又流露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用美食抒发情怀,使真实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在光影运用上,《舌尖》既不是一味的追求华丽绚烂,也不是简单的进行生活形态的还原,而是具有一定的写意性,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渲染了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让观众在光影所塑造的艺术氛围中身临其境;在色彩方面,《舌尖》不仅用鲜亮诱人的色彩来表现各种美食、吸引观众,更善于用不同色调传达深厚的艺术内涵,体现出一种时尚精致的时代风貌。这种在构图、光影和色彩运用上的独具匠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影像的视觉表现力,造就了《舌尖》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值得借鉴、学习。

2.强大的高清技术支撑,使画面更为真实完美

《舌尖》是国内第一部全程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纪录片,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制作模式打造的。高清技术将美食的发生过程还原到了极致,一捧抖落的水珠、一滴浓厚的汤汁、一枝春笋的萌动、一粒虾籽的晶莹剔透、一抹光影的瞬息改变,不仅仅是纤毫毕现的真实记录,更是充满想象力的呈现。片中反复使用超大广角、显微镜头、航拍、水下摄影和高速摄影、延时摄影等手段,让本来普普通通的日常食材绽放出新鲜诱人的色彩,再普通不过的细节画面都被清晰、真实、美轮美奂的纪录下来,画面精美而极富张力,镜头语言表达丰满而细腻,庸碌生活中许多被忽视的美好突如其来的呈现于眼前,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动。比如第一季第1集里的煮盐场面,第3集里的酒坛画面、倾倒黄酒的画面等等,这些摄影师们借助高清设备用心构造的众多优秀画面,不仅耐人寻味,更堪为业内人士学习的范本。

《舌尖》不仅抓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攥住了众多观众的心,更为我们电视纪录片创作同行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借鉴对象。正如《舌尖》所说:厨房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包括纪录片在内,它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仅是纪录,还在于对我们文化中所固有的精神气质和对于传统的深深眷恋的传扬与讴歌,这也许才是《舌尖》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猜你喜欢

舌尖情怀纪录片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