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德意识形态下的设计思考

2015-01-28冯裕良黄山学院245041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道德人类环境

孙 伟 石 琳 冯裕良 (黄山学院 245041)

基于道德意识形态下的设计思考

孙 伟 石 琳 冯裕良 (黄山学院 245041)

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对人类的行为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设计是一种行为活动,在设计改善生存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设计道德意识的缺失。因此设计需要坚持与道德的结合,谋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文章首先阐述了道德的内涵,然后分别通过社会道德、文化道德及环境道德和设计关联,诉求设计中进行道德的思考,彰显道德的光芒,进一步的为大众设计服务,创造生态的、合理的设计文明。

设计思考;道德精神;设计文明

随着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设计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了比较大的一门学科。它不仅给我们人类了带来了舒适的生活感受,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及生活质量进行了改善。然而,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违背了道德准则,引起了设计中道德精神的丧失,导致了设计的不成熟和过度泛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社会制造出大量的废弃物。设计作为调节人类生产关系的重要力量,需要加强和道德的联系性,让设计发挥道德的作用,从而改善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设计的力量。

一、设计与道德

道德是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本能的体现。它是后天养成的一种合乎行为的规范或者准则,对人类的行为有着规范和约束作用。道德不仅调解社会矛盾,还能够平衡人与自然的矛盾。设计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规划。设计不是单纯的设计物品本身,而是更多的注重过程和服务。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在设计中坚持与道德结合,是设计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通过社会道德与设计、文化道德与设计、环境道德与设计的关系来研究设计和道德关联,倡导设计与道德的结合,从而指导设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

1.社会道德与设计

社会道德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道德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由于设计和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对着复杂的市场环境,设计人员表现出了浮躁的状态,在设计中追求急功近利,追求过度设计和不充分设计,将利益最大化,导致了盲目的市场竞争,违背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对着市场中的商业诱惑,设计表现出了满足个体利益的特征,没有从整体大局着眼,忽视了集体的利益,丧失了社会公德。例如手机设计。当代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手机设计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变换着各种样式。我们发现一些手机的设计是不符合人的使用习惯的,还有在手机的设计中没有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导致只是给一小部分人做设计。今天使用的手机大部分都是触屏滑动式的,对于年轻人来讲是迎合了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和使用方式,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讲,使用是非常不便的,很多老年人对于触屏手机的使用方式比较茫然,甚至了怎么打开也不清楚。对于这样的手机无疑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知道现代主义设计是为大众的设计,是最大限度的为大众服务的,这样的手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社会道德标准的违背,没有体现集体主义,没有做到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在设计中要坚持与社会道德的结合,用社会道德来约束我们的设计行为,建立健全社会道德机制。同时,需要设计师和制造商在社会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的引导作用,为人类提供合理,健康的引导。

2.文化道德与设计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文化道德诉求的是尊重不同文化的特性,提倡不同地域多元化文化的存在。例如,在我国有着多种语言,汉语、粤语和闽南语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文化道德对于语言来讲是保持多种语言,尊重不同地域的多元化语言存在,不能将某种语言删除,维持语言文化的状态。设计是一种文化,也一种创造文化的重要方式。设计是为了提升人类的幸福度,自然需要加强与文化道德的结合。在设计中如何彰显文化道德是其关键所在。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地域设计不同的产品。通过不同的设计迎合本土地域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比如,南方竹子较多,适合做一些竹雕或者设计一些竹工艺品,这样既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契合了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同时实现了设计和文化道德的契合,促使了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产品,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了,诠释出了设计与文化道德契合的重要性。文化道德是设计研究参考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创新的动力,有利于促进人类设计文明的良性、健康发展。

3.环境道德与设计

环境道德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由环境价值影响、约束人们环境行为的思想规范。近些年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的持续恶化,大气严重污染,资源的日趋枯竭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设计理应是一种大设计观,最大限度地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生态的平衡,积极推进可持续设计。面对着当今的设计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对设计模式进行调整,用环境道德来规范设计行为,实现设计产品符合环境道德的要求。另外,设计师个体也要积极的从自身做起,用行动去引导更多的人实现低碳消费、低碳生活及低碳生产,给人类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总结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者准则,成为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要坚持与道德的结合,防止设计带来的功利化,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设计需要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在设计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加强对道德的理解和认识,秉承道德精神,参照美的设计表现形式,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同时,设计师要树立良好的设计风气,实时对设计进行道德的思考,从而有效发挥设计的作用,彰显设计中道德的光芒,创造合理的、和谐的人-社会—环境系统。

[1]张道一.设计观念—设计艺术思考之十八[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1983(04).

[2]詹秦川,杨晓燕,王伟伟.设计艺术的道德观[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07).

[3]赵彩菊.试论设计的道德精神[J].美术大观,2001.

孙伟(1987—),性别:男,民族:汉,山东人, 硕士研究生,黄山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石琳,黄山学院教师。冯裕良,黄山学院教师。

1.2015年度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项目立项:徽州传统家具中“礼”的设计思想研究(SKHS2015B02)阶段性成果;2.2014年安徽省黄山学院校级项目:徽州民间传说资源对动画创作的价值研究项目(2014xsk0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道德人类环境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清洁工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漫观环境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