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叙事学及其中国本土化推进

2015-01-28周萌萌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叙事学文学批评

周萌萌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 404100)

女性主义叙事学及其中国本土化推进

周萌萌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 404100)

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上个世纪,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兼收并蓄、交叉融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精髓,它借鉴结构主义叙事学科学严谨的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理念而拥有了客观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因此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探讨其在中国化本土推进过程,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中国本土化

引言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世界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尽管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国化进程推进起源于西方,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众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因其传入中国时间短,对于中国文学影响相对较小,再加上国内文化传统、文化习俗、历史语境、社会意识、人文理念等与西方世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推进中被深深烙上了中国特色的痕迹,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一、女性主义叙事学概述

女性主义叙事学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后经典叙事学最重要的分支,也是后经典叙事学影响最大的流派。随着西方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反映女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作品出现了,并且逐渐占据了西方文论界的领导地位。女性主义叙事学,顾名思义,兼顾了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两大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在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和结构主义叙事学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对于促进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而言,女性主义叙事学囊括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结构主义叙事学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而对其他非重要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增加与运用,更能够适应当前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需求。女性主义叙事学消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身的片面主观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叙事学本身过于注重叙事,导致文学本身形式过于单一,促进了后现代叙事学的发展。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和性别政治两者进行综合,最终将两者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充分吸收两者的优势,有效避免了传统女性主义文评过于印象化的缺陷,以及经典叙事学不注重文本意识内容和社会历史语境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女性批判文学的发展。

二、女性主义叙事学扎根中国的必然性

(一)弥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陷性

与其他自西方世界传入中国的学术理论一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引入我国以后,由于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人文思想、理论诉求等方面与西方世界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这一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并且这种阻碍在当前中国式理论研究尚未健全的环境下,是很难得到有效的既觉得。因此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我国著名文学家王岳川曾经说过:“女性主义在西方实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才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框架早已经深深烙上了资本主义的痕迹”。而中国女性主义的兴起,尚不足三十年,因此这种具有政治化色彩和女性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存在较强的现实局限性。尽管从整体而言,政治化色彩和女性意识形态是女性主义核心特征,但是任何事情均不能一条路走到死,如果过于强调女性主义的这两大特征,那么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化就会转变成女性主义的不足。而女性主义叙事学则可以有效克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缺陷性,促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长效发展。

(二)修复中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局限性

自从结构主义叙事学从西方世界引入到我国文化批评学界,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于拓宽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始终不能够拜托中国传统文化、现有社会观念、约定成俗的理念及思维模式等要素的影响。中国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继承了西方世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保留了相关的局限性,呈现出强调理论规律的普遍性而弱化创作个性,重视刻板叙事技巧而轻视社会历史语境以及审美的弊端。女性主义叙事学重视文学文本的女性意识研究,分析女性意识的表达方式,形成作者、读者、历史语境三者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这种方法无疑可以有效修复中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局限性。

三、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的演进

西方世界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相关理论能够推动中国批判文学的发展,能够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自从本世纪初申丹教授最早传播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我国批判文学界逐渐重视该理论,很多学者对于这一理论纷纷进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后经典叙事学译介的发展,学者们从女性主义叙事、解构主义、修辞性叙事、跨学科叙事、后现代叙事等方面展开探讨,不断丰富这一学说的理论,因此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的演进,需要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

中国最早的一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品是1989年出版的《浮出历史地表》,这部小说诞生的背景是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逐渐对于我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日趋增进的基础上。这部小说首次用女性主义去研究当前中国环境中存在的女性压抑问题,并且充分运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多位女作家的精神状态与精神内质,作品的研究核心内容也集中于叛变、革命、主导权、抗争等方面,对于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其后,经过发展,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多集中于意识形态批评和史传研究。

陈顺馨教授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一文中,科学系统地采用西方文学界的叙事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方法,对于《浮出历史地表》中没有描述的“十七年文学”进行揭示与阐述。陈顺馨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文学作品中之所以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归根到底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的压制,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女性的“声音”,而是将其一笔带过。在文字通过对比男女在语言叙述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认知的差异、立场角度差异等内容,深刻揭示了女性对于表达“心声”的渴望。尽管陈顺馨教授的写作方式与苏珊.兰瑟的叙事权

威理论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其并未有意识地进行女性虚实主义理论建构。禹建湘教授在2004年在《徘徊在边缘的女性主义叙事》一文中,深刻论述当代女作家的性别书写和主体性,但内容上重在女性主义角度,较少运用叙述学理论,并不意在女性主义叙事学。

因此,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来说,其与西方世界第一与第二阶段在内容、特征上基本相同,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批评和建构妇女文学史。但是与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却呈现较大的区别,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在第三阶段方面仍然处于探索期间,在此期间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引入到现有的文学体系中,对于促进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和方法的利弊

任何学说、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尤其是对于文学理论来说,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传播地区文化背景,那么势必会造成传播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目标是从文学作品中准确把握女性性别与叙事关系的充分证据,进而可以改善语言叙述将文字与社会现实相互分离的现状,将文章的核心思想解读与菲勒斯中心意识形态批判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关注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立特性,塑造出来一个个鲜明、生动、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叙事学理论从语言对话角度对于文学作品的结果设计进行了客观系统的研究,但是当前很多学者仍然没有充分把握叙事学理论研究成果,对于作品文字细致揣摩、解读以及批判能力明显较低,符合中国特征的系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和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于女性美学标准仍然存在较大的偏见,这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整体而言,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是诞生于资本主义环境,其深深受到西方研究理论与历史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涉及到的女性多为欧洲、美国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女性,对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女性小说传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于因为区域差异而导致的理论差异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因此在我国引入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相关理论、方法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力求契合中国发展实际。

(三)中国女性主义叙事研究应该契合中国文学发展实际

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是为了促进我国女性主义批判文学的发展,因此在推进这一学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我国文学发展实际情况的联系。尤其是在批评实践过程,一定要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准确把握中国本土的文本叙述传统与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说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从女性书写、文体学、叙事理论和女性主义语言学等学说角度出发,挖掘文化批判元素与内容,促进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说理论和方法在我国文化土壤的生根发芽。如小说《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深入分析了女性的内在精神,从女性对于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存在困惑入手,分析了女性对于自由、主导的渴望与欲望,对于男性社会主导下给女性施加的“樊篱”进行客观描述,系统、客观分析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意识给女性带来的痛苦与不幸。

在美学标准层面上,需要重新界定每一种女性叙述的特质,使用正面术语,而不是沿用经典叙述话语的负面术语,从而建构女性叙述的理论关键词,实现女性叙说的良性发展。当前文学界很多学者之所以批判张爱玲的小说为女人的“小写作天地”,主要是因为其文学选择题材过于狭窄,很多作品在题材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冲突现象。因此对于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创作而言,在创作之初应该准确把握选材中有哪些是过去小说不曾重视的内容,如何去把握过去小说创作存在的不足,怎么样去创造出新的文学理论模式,推演出最适合女性创作题材的定律,扬弃陈腐的“女子气质论”,重构女性美学的标准。

在文章内容层次方面,重点考虑的内容应该是如何挖掘优秀的创作题材与创作内容,寻找最佳的故事佐证。虹影的《饥饿的女儿》采取怎样独特的个人型叙述声音策略?在研究中应该明晰是什么样的环境导致了这种叙述模式的产生?这种叙事模式有哪些优劣?张洁的《方舟》是个人经历的叙述者,还是用大量的间接引语把三个离婚的女性建构成一个社群?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准确把握女性化的的个人型叙述声音的描写?如何去把握不同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以及作者希望通过这些女性角色来表达什么样的精神诉求?因此从整体而言,进行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应该尽可能选取有意识进行叙事试验的女性作家作品作为研究重点,如张洁、王安忆、许薇安等人的女性文学作品。

从研究方法层面来说,如果想要对女性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细致的文学研究,就必须练就叙述学剖析功力。但是从中国当前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实践来看,当前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方法的掌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说,其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不是简单地讲叙事形式与性别区分简单粗暴地加在一起,而是需要构建更为系统、准确、客观的理论研究体系与方法。这就要求不断从我国的批评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归纳出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研究对象是从个例还是到一般?是通过理论方法去推证作品文本、语言内容?中国女性文学作品是怎样契合当前中国文化语境以及汉语言特点,如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叙事特点内容的?如果将苏珊·兰瑟的相关研究学说进行中国化实践,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够保证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1]申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J].国外文学,2004(02).

[2]陈妍.实现叙述声音的权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作品[J].长春教育学院学,2009,25(2).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4]尚必武.超越与走向:后经典叙事学存在之维论略[J].学术论坛2008,31(3).

[5]刘琳,李晓飞.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解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7).

[6]陈妍.实现叙述声音的权威——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谭恩美的作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

[7]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1).

[8]Dan Shen.Defense and Challenge R eflectionson the R elation between Story and Discourse[J].Narrative,2002.

[9] R oss Chambers. Story and Situation, Minneapolis[J].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10]R obyn R. Warhol, Gendered Interventions: 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Victorian Novel[J].R 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 Susan .S. Lanser,.The Narrative Act: 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2.

[12] 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ii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Um[J].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叙事学文学批评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意义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