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是复杂性之源
2015-01-27赵光武
赵光武
[摘 要]非线性与系统复杂性有内在联系,但不是产生复杂性的根源;自组织与复杂性有天然联系也不是产生复杂性的根源。只有以同一性斗争性同时存在紧密结合又地位作用不同,为内涵的对立统一,才是复杂性之源。
[关键词]对立统一;同一的有条件性相对性;斗争的无条件性绝对性;非线性;自组织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1-0004-04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1]333。对于由一些矛盾组成的矛盾网络具有涌现出来的不可还原的复杂性是公认的毫无疑义的。那么只有一对矛盾构成的单纯的过程就是简单的吗?虽然它不存在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这种复杂性;虽然从表面来看、静态来看,似乎是简单的。但是,只要我们从对立统一的内在机制与动态过程来考察,就会发现对立统一是产生复杂性的根源,是复杂性之源。
一、从何谓对立统一说起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的发展观不仅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且不断地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把矛盾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课题。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美尼早就提出了对立面引起变化的观点。这就是矛盾观念的萌芽。
中国战国末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提出的“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变化是由自然界对立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引起的,也是这个意思。
后来,中国宋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进一步把矛盾称之为“一物两体”,认为矛盾是统一体内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
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观点。王夫之把“一物两体”的“两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表述为“大辨”与“至密”。所谓“大辨”,就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差别、对立、排斥;所谓“至密”就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他认为任何矛盾都是既大辨又至密的。他说:“大辨体其至密,而至密成其大辨”。
到了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给矛盾下了一个明确定义。他说:“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2]它概括了以往的思想成果,正确地揭示了矛盾范畴的内涵,具有科学价值。因此,至今唯物辩证法仍然沿用这一说法。比如,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所说的“统—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3]408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讲的“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这个意思;我们时常提到的“一分为二”、“相反相成”、“既是冤家又是聚头”,等等,也都是这个意思。所以,“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矛盾学说是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它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3]408
(二)矛盾范畴的内涵
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作用是矛盾范畴的内涵。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彼此相成的关系,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彼此相反的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矛盾,单有那一方面都不能成为矛盾。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曾写道:“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1]308
这就是说,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同样,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斗争,乃是互相依赖着、联结着的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没有互相依赖和互相联结着的对立面,就无所谓矛盾,当然也就无所谓斗争,斗争只是表示统一物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的关系。从空间上来看,同一性在什么范围内存在,斗争性也在同样的范围内存在。从时间上来说,同一性在什么时候存在,斗争性也在同样的时候存在。
因此,要按照矛盾的本来面目去认识、把握矛盾,就应该从同一中去把握对立,从对立中去理解同一,不能把它们人为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离开同一性来谈斗争性,也不能离开斗争性来谈同一性。离开同一性来谈斗争性,就等于把相互对立当成相互隔绝,把现实的矛盾拆成彼此孤立的没有矛盾的两个东西。离开斗争性来谈同一性,就等于把对立统一当做僵死的统一,把相对的统一性绝对化。
总之,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把两者割裂开来,就会脱离辩证法导致形而上学。同一性与斗争性同时存在紧密结合,不等于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同。这里引进同一的相对性与斗争的绝对性这对范畴,就是为了进而说明同一性与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二、论同一性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先从同一的有条件性相对性来看
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一般指同一性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不能脱离具体条件;而是指它只能在一定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起作用,靠它既不能冲破相互依存的条件,即矛盾双方共居的条件,又不能创造转化的条件,被一定条件所局限。简言之,同一性的有条件性、相对性是指同一性的作用受一定条件局限的特性。
具体说,相互依存作为同一性的第一种情形,在矛盾运动的量变状态,只具有对共居条件的依存性,不具有冲破这一条件的能动性,受这个条件的局限,因而是有条件的。比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互为存在前提的关系,只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个条件的作用,靠它不能冲破这个条件,改变这种关系。
相互转化作为同一性的第二种情形,在矛盾运动的质变状态,是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个条件下发生的,不具备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个条件是不能相互转化的。这是众所周知的毫无疑义的。但是,靠相互转化不能创造这个条件,这个条件是由斗争逐渐创立起来的。相互转化只能依赖于这个条件,受它的局限,因而是有条件的。
总之,同一性的有条件性、相对性,不是一般地指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是指它的作用受一定条件局限的特性。这种特性所反映的不是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而是同一性在矛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第一,由于同一性的相互依存只能体现一定条件的作用,靠它不能冲破这个条件,所以同一性在矛盾运动中能以相互联结的作用、相互吸引的趋势,为矛盾斗争提供场所、规定界限,使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形成一个矛盾统一体。第二,由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也只能体现一定条件的作用,靠它不能创造转化的条件,受一定条件的局限,所以,同一性的相互联结作用,能使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质的确定性,使事物分化成为可能,并能巩固事物的发展成果。第三,由于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又受一定条件的局限,因而它能使矛盾运动具有与一定条件相联系的,被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独特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即使矛盾具有特殊性。
(二)从斗争的无条件性绝对性来看
说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不是一般地指斗争性能脱离具体条件,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而是指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又不受一定条件局限的特性。
具体说,斗争性不仅能够在矛盾运动的量变状态,逐渐为实现相互转化创造条件;而且能够在质变状态,以更加活跃更加显著的作用,冲破相互依存的条件,使旧的矛盾统一体被新的矛盾统一体所代替。
可见,斗争性的无条件性绝对性所反映的不是斗争性的有无问题,而是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这就是:第一,矛盾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展开,即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发生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使相互依存不是僵死的依存,而是变动的依存。第二,矛盾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解决,即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只有在斗争中才能相互转化,特定事物的存在限度只有经过斗争才能突破。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1]327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根源。
三、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是复杂性之源
前面所说,主要是通过对同一性、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论述,从为什么的角度彰显了对立统一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便于进一步探讨,对立统一为什么是复杂性之源。
谈到复杂性,人们往往想到非线性、自组织。非线性与系统复杂性具有的内在联系。“什么是非线性?非线性是个数学名词,它指两个量之间没有像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有许多问题要用非线性数学模型。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个前提会导致几个不同的结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各门学科有各自的非线性问题。”[5]如果系统的要素之间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按均匀比例变化的线性关系,不论其构成要素,子系统多庞大,其整体性质也仅是部分性质的简单叠加,其行为也是简单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拉兹洛说:很多沙粒堆在一起还是沙子。如果系统的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不均匀不成比例的非线性关系,就会使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出现协同效应,使整个系统表现出要素、子系统不具备的性质,并使系统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而难以预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复杂性的内在原因。那么能不能由此直接推出:非线性是产生复杂性的根源呢?不能!为什么?对非线性相互作用进行一下哲学思考就一目了然了。从哲学角度来看,“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1]322非线性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体现。世界上万事万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进化,一定是在非平衡中。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绝对的斗争性,可以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造成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所以,从根本上讲,不好说非线性是复杂性之源,只有对立统一才称得上复杂性之源。
自组织与复杂性有天然联系。什么是自组织?它是描述动态系统由于其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有序状态,是复杂性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自组织范畴是与自组织理论同时形成的。经过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们的努力,自组织概念定义和内涵已比较清晰,哈肯的定义在自组织科学共同体内获得了公认。这就是“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们便说该体系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换句话说:自组织,是指事物朝向空间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的演化过程,即事物自发自主走向组织的一种方式。
自组织,或称“组织化”。组织化意味着事物从无序、混乱朝有序结构方向演化,或从有序程度低向有序高演化。包含着三类过程:第一过程,是从非组织到组织,从混乱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它意味着组织的起源。第二过程,是一个组织层次跃升的过程。第三过程,是同一组织层次中或同一组织水平上复杂性的增长。这三个过程形成了组织化的连续统一体。可见,自组织演化过程就是一个产生复杂性、增殖复杂性的过程。
自组织的主要特点是:自组织过程必须是一个不受外界干预也不受系统控制者的特定指令而形成的过程。它是一个自发、自主的过程。例如自由恋爱形成家庭是一个自发自主的过程,它不是由外界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加于他(她)们而组织起来的。自组织系统是由系统元素中局域性的相互作用引起,虽然没有哪个组元可以处于控制地位,但它们的局域性相互作用仍然出其不意地协同产生复杂性的有序模式。
自组织既然是产生复杂性、增殖复杂性的动态过程,与复杂性有天然联系,自组织概念又是复杂性科学的基本范畴。由此能不能直接推出:自组织是复杂性产生的根源。不能!为何?对自组织进行一下哲学思考就清楚了。从哲学高度来看,自组织是基于系统的内在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演化过程。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形成有序运动的动因。但是,如果只一般的承认矛盾是产生有序运动的内因,不进而深入到矛盾的内涵,不考察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作用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作用,还不能弄清自组织产生的根源。由于同一的有条件性相对性通过为斗争提供场所、规定界限,使矛盾运动具有特殊性、异质性、多样性、有序性;又由于斗争的无条件性绝对性,能通过对矛盾的展开、转化,使矛盾运动成为生生不已,不断生成的过程。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自创生、自复制、自适应,复杂性不断生成不断增殖的自组织的动态演化过程。所以,可以说自组织概念偏重指的是复杂系统具体的演化过程自身,而对立统一的内涵则着重指的是复杂性演化过程产生的根源。所以说,对立统一是复杂性之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黑格尔.美学(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4.
[3]列宁全集(3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9.
[5]欧阳颀.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责任编辑 姚黎君 彭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