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2015-01-27李生彩
李生彩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发展空间,更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除了各种指导课外,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中,他们要按计划进行调查、考察、实验、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研究活动。也正是由于这种发展空间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积极参与、亲历实践中,会经历各学科课程难以遇到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76综合实践活动包罗万象,在小学课程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生活动中容易出现的现象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要研究的主题能表现出极高的探究热情,但兴趣不易保持。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现象。
1.浅尝辄止,缺乏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中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探究时并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有些学生甚至只是跟着走过场、看热闹。小组的探究活动停留在热闹的活动表面,成果也多是资料的简单罗列。这样的活动缺乏深度探究与思考,也就谈不上有深刻的体验了。
2.虎头蛇尾,不能持久
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要调动多种学习方式,并且学生要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自然。小学生年龄小,在活动中兴趣不能持久,对活动的兴趣会逐渐衰退,加上研究活动不像开始想象的那样顺利、有趣,因此许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在开始的时候兴趣盎然、信心满满,而随着活动的开展,探究热情渐渐消退,结果草草收场。
3.激情消退,兴趣转移
小学生思维方式具体形象、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与好奇心去学习。在研究活动中,每天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新鲜事物面会影响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开始的研究激情渐渐消退后,学生会对研究活动失去刚开始时的兴趣,而被其他事物吸引,兴趣发生转移。如有的学生本是研究家乡水资源的,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却又觉得研究水资源有点枯燥,研究家乡的旅游资源更丰富多彩,于是又想研究旅游资源了。
4. 遭遇失败,消极面对
小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遇到了困难或是实践失败,比如调查中的冷遇、实验的不成功、社区服务的不被人理解、与同伴合作的不顺利等,这些会让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积累,就会使学生对研究活动失去信心,从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二、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仍需要教师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的准备与指导,让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转变成积极因素,寻求提高小学生活动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学生兴趣激发策略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就是兴趣。指导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要精心创设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良好的兴趣既可以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直接动机,又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
(2)及时表扬,保持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及时激励,教师的每一句表扬,家长的称赞,马上能将学生的实践动力和探究热情激发出来,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我们要捕捉时机,从最细微处入手,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点滴成果。
(3)指导帮助,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创设条件。如场地、课时、指导教师、相关部门的协调、一些校外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安全措施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指导教师的任务不是袖手旁观、置之不理,也不是给出现成答案、越俎代庖,此时需要指导教师为学生的探究与和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援,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效、细致的指导也是提高活动的有效性、避免学生不必要的失败的保障。
(4)成功体验,增强信心。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参观访问、动手试验等一系列程序后,学生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也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己探索、自己研究、洒下了无数汗水和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品尝到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喜悦会促使他们形成再次研究的愿望,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成功开展“家乡水资源”活动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出主意,讨论下一个研究主题。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主题活动中。
(5)多彩活动,乐于参与。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方式上大胆探索,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研究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参与研究活动,让研究的学生充分体验到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在研究“家乡水资源”时,我们到各河边考察、到水厂参观、到实验室研究水质、到水利局和环保局采访、到附近居民家中和饭店洗车店调查、到街上和社区中发放宣传单等。这样的活动开展,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自然是乐于参与。
2.教师指导策略
兴趣激发,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指导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实施策略,使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
(1)目标定位,合理可行。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出发,在活动中,使其知能水平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过高的目标定位,学生不易达到,反而会让学生对自己、多活动失去信心。过低的目标,也会让学生失去挑战的动力。只有目标定位准确了,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探究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
(2)自主选择,维系动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学生对身边的动物、植物、校园里的一些现象、社会生活现象、家乡新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研究兴趣,也便于学生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因此,指导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如春天到了,学生喜欢养蚕、养小鸡,就可以鼓励学生去研究这些小动物。
(3)应对失败,巧用价值。失败也能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达到成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学生的失败和挫折也是一种必要的情感体验,失败让学生更加务实,在活动中更加关注细节,为下一次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失败的价值,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让学生在失败中学会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失败后,师生设法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从而逐步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整个活动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4)引导反思,取长补短。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过去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找到自己与同伴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分析研究,相互取长补短,以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为以后能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打好基础。如在“了解我们的学校”活动汇报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反思自己的研究活动,有的认为自己在采访时还显得不够大方,有的认为自己需要向同伴学习做PPT,有的为自己当时负责承担摄像任务却因自己对摄像机操作不熟而导致没摄下来而懊悔,表示自己以后要好好努力等。这样的反思活动,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
综合实践课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