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鸣冤
2015-01-27杨庆杰
杨庆杰
唐中宗年间,蓬莱古镇有一奇景,一个卖馄饨的早餐铺顾客盈门,吃馄饨的人排着长龙一样的队。
有一个山西的客商姓刘名山,是做玉器生意的,长期旅居他乡。这一日他来到蓬莱,便在蓬莱一家客店住了下来。他早上起床看见馄饨铺门口排起了长龙,心里好奇,他是个好吃的主儿,到哪儿都要尝尝鲜,便也加入到长长的队伍中。
好不容易等到馄饨上桌,一尝,果然是人间美味,此后,刘山每日必吃一碗。时日一长,便认识了馄饨铺掌柜。掌柜姓郭,祖居蓬莱,夫妻二人照料这摊生意已有数年。
这天刘山又来到馄饨铺,他问郭掌柜:“你这馄饨是怎么做的?我吃过天下馄饨无数,唯有你这里的馄饨最好吃。”
郭掌柜沉默了片刻,面有难色,说道:“您真想知道?”
刘山说:“我真想知道。”
郭掌柜问:“您是做什么生意的?”
刘山答:“我做玉器生意,这次是从陕西蓝田进的玉器,到中原来卖。”
“那没事,”郭掌柜说道,“因为做馄饨是吃饭的手艺,是秘诀,算是行业机密,您是做大生意的,那我告诉您,我做馄饨的秘诀在馄饨汤。”
原来郭氏夫妇做馄饨用的汤是青蛙腿做的,他们每天早上都要去护城河边抓青蛙,用青蛙的腿吊汤,然后用来煮馄饨。
刘山听了眉头一皱。古人崇拜青蛙,因为古代无法正确解释变态发育的现象,人们看到从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认为青蛙有神性,所以古人不食青蛙。
“你生意这么好,每天做汤要用多少青蛙啊?”刘山问道。
“实不相瞒,每天用上百只青蛙的腿吊汤。”
“那你卖这个馄饨多少年了?”
“这是祖传的秘方,从我爷爷那辈就开始做。”
刘山眉头又是一皱,他心地善良,见不得杀生,于是他对郭掌柜说:“好吃是好吃,但是为了口腹之欲伤了这么多性命,你能不能不做这个生意了?”
“看您说的,不做我吃什么?我上有老,下有小,我得赚钱养家,我要是像您一样做大买卖就不做这个了。”
“哎,说的也是!”刘山叹了口气,思索了片刻,接着说道,“要不这样吧,我借给你钱,给你一千两银子,你去做点儿别的买卖。”
郭掌柜赶忙说道:“不行,不行,我还不起。”在唐朝,一千两银子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六品官员一年的俸禄。
“这样吧,如果你赚了就还我,赚不了就算了,就当没这回事。也不用立字据,我借给你,咱们但凭良心。”
刘山言而有信,当天下午就拿了一千两银子给了郭掌柜。转过天来,刘山的玉器卖完了,打算从山东去一趟东北,进些人参、貂皮,便匆匆辞别,离开了蓬莱。
转眼过了三年,蓬莱比以往繁荣了许多。
这一日,刘山从东北进了人参、貂皮,返程途经蓬莱,此时的蓬莱县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蓬莱镇。傍晚,他走在蓬莱最繁华的一条街上,看到一家大酒楼,想要留宿一宿。
进门之后,只见掌柜的正在柜台后算账,见客人进来,掌柜的忙抬头打招呼。
当刘山与掌柜的四目相对,顿时楞住了。
“是你!”
“是您呐!”
两人不约而同喊道。酒店掌柜正是当年馄饨铺的郭掌柜。
“哎呀,厉害呀,看你这里里外外,几间大门脸,你现在做的是大买卖啊。”刘山对郭掌柜的产业十分惊讶。
“这不都是托您的福嘛,要不是您借给我钱,我哪能有今天。”
郭掌柜当年用刘山借给他的一千两银子在这里雇了厨子开了饭店,此人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大,前面门脸大酒楼,后面是客房,仅仅三年时间,便成了蓬莱鼎鼎大名的有钱人。
故人相遇,说不尽千言万语。
郭掌柜准备了上等酒席宴请刘山,酒席上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推杯换盏,吃饱喝足,刘山有点儿喝多了。郭掌柜安排了上等客房,安排刘山休息。
郭掌柜安顿好了之后,才回去休息。
卧室内,夫妻二人四目相对。郭掌柜也喝了不少酒,这时闷声不语。夫人郭氏坐在旁边直叹气。
“要债的来了,怎么办啊?”郭氏问道。
郭掌柜眼也不抬:“还钱呗,还能怎么办?”
郭氏凑到他跟前:“还钱?还多少?”
郭掌柜:“一千两啊。”
郭氏:“你当初借钱的时候没现在这么大的家业,你还一千,他如果说一千不成,没有他那一千,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家业?那该怎么办?”
郭掌柜:“那还多少?两千?四千?”
郭氏:“他若是多要怎么办?”
郭掌柜:“那不成,我们是借了一千两,可是这家业是我辛辛苦苦挣出来的。”
郭氏:“他要是闹起来,打了官司,咱可不占理。”
郭掌柜:“那怎么办?”
郭氏:“今天伙计帮他拿东西的时候我看到了,他带了不少货,那几个箱子分量都不轻。”
郭掌柜:“夫人的意思是?”
“这月黑风高的,要不我们把他给……”郭氏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他家离这儿远,神不知鬼不觉,不仅不用还钱,那些东西也都归咱了,你说呢?”
物欲面前,人心难料。郭掌柜此时听到媳妇的话,借着酒劲,忘了当初刘山的恩情,心一横,顿生杀念。
“哎!好,好,好!”利欲熏心的郭掌柜此时已经血贯瞳仁。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三更时分,郭掌柜手提切肉刀,闯到客房,杀死了刘山,刘山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因为当初好心借出一千两银子竟引来今天的杀身之祸。
趁夜色,夫妻二人把后院的磨盘抬起,绑到尸体上,把尸体扔进了护城河,把刘山的财物据为己有,发了一笔黑心财。
天一亮,跟往常一样,郭掌柜的酒楼正常营业。
神不知鬼不觉,事情过去了几个月。开始郭掌柜还提心吊胆,时间一长,也就放心了。郭掌柜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endprint
这一天,蓬莱县第一任知县到蓬莱上任,在快要进城的时候马车停下了。
随从的二爷前来告知:“老爷,走不了了。”
知县好奇:“为何走不了了?”
二爷说:“老爷,您出来看看,青蛙拦路。”
知县下了马车一看,心中一惊。只见成千上万的青蛙在路中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几个随从和赶马车的人想驱赶青蛙,可是青蛙并不怕人,也没有走的意思。更奇怪的是,这些青蛙并不鸣叫,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知县眉头一皱,第一天上任便有青蛙拦路,难道此地有冤情?知县制止了驱赶青蛙的随从,然后走到最前面看着遍地的青蛙。
“你们若有冤屈,但讲无妨。”知县对青蛙说道。
知县话音刚落,遍地的青蛙忽然开始“呱呱呱”地鸣叫起来,然后众青蛙朝着同一个方向跳去,在离桥不远的一个地方“扑通扑通”纷纷跳入护城河,霎时间水中泛起无数气泡。
青蛙带路?知县不顾随从的阻拦,跟着青蛙来到护城河边,眼睛紧盯着护城河,看着无数的波纹和气泡,知县手捻胡须,沉思片刻,说道:“此处有蹊跷,打捞!”
众人下到护城河打捞,发现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有疑似衣物的东西。
“是尸体!”有人惊呼。
知县令人将尸体打捞上来,见尸体已经腐烂,无法分辨容貌,奇怪的是尸体背上绑缚着一片磨盘。
分明是杀人沉尸!此时知县心中已明白几分,他悄悄吩咐将尸体掩埋,让人把石磨抬回了县衙,并吩咐众人不得声张,违者重罚。
连续几个月,知县仿佛淡忘了这宗案件,只口不提此事。开始衙门上下议论纷纷,但时日一长,众人便不再谈论这事了。
忽然有一天,蓬莱城里大街小巷到处贴满县衙告示:“大唐天子,亲征东藩。王师浩荡,粮草为先。磨粮需磨,征之民间。县民之磨,高价备选,三日为限,违令者斩!”
自告示贴出,知县便终日亲自坐在县衙门前登记交磨的人。凡交上磨盘的人,每人发二两纹银。一个磨盘二两纹银,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可谓高价收购。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忽见一个贼眉鼠眼的年轻人用独轮车推来一片磨盘。磨盘通常上下两片,而年轻人送来的只有下面的一片磨盘。
“大人,我这儿只有下面这片磨盘,不知能不能用?”
“为何只有一片?另一片何在?”
“另一片前些日子不见了,不知这一片能不能值一两银子?”年轻人满脸含笑问知县。
“可以,稍等片刻,这就派人取银子。”
知县说罢,随后令手下人将从护城河里打捞上来的磨盘与此磨盘相对照,果然相合,不差分毫。
知县当即下令:“抓人!”
年轻人吓得变了脸色,连忙求饶。
知县指着合在一起的两片磨盘,厉声问道:“这可是你丢失的那片磨盘?怎么回事?还不把杀人沉尸经过从实招来!”
年轻人一听心惊胆战,颤颤巍巍道:“大人,我也不知道那片磨盘怎么会在这里。这、这磨盘是我偷来的。”
知县道:“从实招来!”
原来送磨盘的人是郭掌柜店里的伙计,他见县衙高价征收磨盘,他早看到后院角落里有一片磨盘被弃置不用,就想拿去县衙换点银子,于是趁郭掌柜不注意,偷偷用独轮车将磨盘推到了县衙。
知县立即下令年轻人带路,去抓郭掌柜夫妇!
郭氏夫妇做梦也没想到几个月前犯的案今日昭彰,二人会与自己店里的伙计对簿公堂。
知县对郭氏夫妇进行审讯,一说到护城河磨盘沉尸,郭掌柜就招了。郭掌柜把自己如何认识刘山以及重逢后如何杀人的过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知县听罢大声呵斥郭氏夫妇恩将仇报,将两人打入大牢。
送磨盘的伙计虽说是偷盗有罪,但因送磨帮助知县破案,从轻责罚十大板了事。此案在蓬莱县引起了轰动。因为案件影响很大,知县写了处决文书上交到河南道批示。
很快,批文就下来了。郭氏夫妇图财害命,杀人者偿命,定于秋决。知县机智破案也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原来知县上任之后不急于破案,尽管衙门中议论纷纷,他却一直在考虑如何破这桩没有头绪的案子。因为尸体无法辨认,而经过调查蓬莱本地最近也没有失踪案件,所以线索只有磨盘。经过反复斟酌,他想出了征收磨盘的妙计,贴出朝廷征兵用磨的告示。
一桩公案了结,收缴的许多石磨却派不上用场。于是知县下令将收集的磨盘用来铺路,铺成了一条著名的磨盘街。
再说那郭掌柜杀人图财,本来做得天衣无缝,奈何天理难容,青蛙拦路喊冤,知县能谋善断,揭开了这桩无人知晓的沉尸案。可见天理昭彰,万物有灵。善有善报,恶有恶果。为人处世切记,但行善事,莫问前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