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京“新沙皇”的野心

2015-01-27

时代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克里米亚普京乌克兰

随着亚努科维奇下台并被通缉,持续三个多月之久的乌克兰动荡,似乎将以反对派的全面胜利收尾。就在全世界都以为克里姆林宫失算乌克兰之际,2月28日,俄外交部网站声明,确认俄黑海舰队装甲部队已进入克里米亚;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同意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克里米亚议会17日宣布从乌克兰“独立”,申请加入俄罗斯。 18日,俄罗斯正式与克里米亚在莫斯科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条约》。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系列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让整个西方都有些手足无措。

当此之时,美国前总统布什,想必会回忆起5年前那场充满火药味的俄罗斯-北约首脑峰会。闭门会议期间,普京曾大为光火地对他说:“你知道,乔治,乌克兰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国家!乌克兰是什么?它的一部分领土是东欧,还有很大一部分领土是我们送给它的!”无独有偶,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也回忆道,“2004年底的一天,弗拉基米尔·普京和我正站在他在郊外总统别墅的办公室里。这时,亚努科维奇突然从一间密室走出来,普京说,‘给你介绍一下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他在竞选乌克兰总统。普京希望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我的人,乌克兰是我们的不要忘记这一点。”

如今,这位被《时代》周刊冠以“新沙皇”的小个子斯拉夫人,用他的实际行动,给了健忘者们一击重拳:我,不是在开玩笑!

神秘的特工生涯

1985年,普京从克格勃直属的莫斯科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结束后,被派到当时属于民主德国的德累斯顿市从事谍报工作,公开身份是莱比锡“苏德友谊之家”主任。在德累斯顿,普京一干就是6年。普京在自己和一名德国特工之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接头程序。在易北河边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接头点,该特工每晚都在那里慢跑。他往往将一个压扁的啤酒罐或者一个香烟盒扔在事先约好的地点,或者将情报藏在水泥块里,等待普京来取。如果普京办公室里的电话响3声,那么就是该特工需要紧急约见他,普京会在60分钟内准时抵达接头地点。

据普京当年的同事尤索尔泽夫称,他和普京当年还干过“科学盗窃”的事儿。一些西德科学家经常向东德同行寄一些科学论文,但这些论文在海关就被“斯塔西”( 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扣留,并送到克格勃分部。俄国媒体报道称,“据说,在德国执行克格勃任务时,普京从未失过手。至于说成就……好像就在那个时候,我国成功地获得了欧洲战机的绝密技术资料。”

当然,“只要谍报人员在国外开展工作,肯定会被人盯梢。”据普京本人透露,有一次,他正驾车准备和一个情报人员接头,发现被跟踪了。普京将礼帽放在车前座上面,使联邦德国的特工误以为是两个人在车上,以此蒙混过关。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后,在调阅自己的档案时,他发现有心理学家对他的评价是“缺乏恐惧感”。

柏林墙被推倒后,普京停止了在德国的间谍工作。 “那时候,多数人都处于迷茫之中,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那时想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就用我那辆在东德当情报官员时买下的俄产伏尔加轿车。”不久,普京向克格勃打了辞职报告,但未被批准。1991年8月20日,在“8·19事件”后的第二天,普京第二次打了辞职报告。这一次,报告被批准了。

在获准辞职后,普京马上找到在列宁格勒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沙德汉:“我想坦白诚恳地讲讲我过去的工作,使之不再是秘密,并且没有人能够再以此来威胁我。”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并承认自己“做过许多见不得人的工作,这是事实,很遗憾。”这次谈话后来在列宁格勒电视台播放了。此后,每当有人对普京暗示他的过去时,他就会说:“都说了,这一切大家都已知道了。”但大家知道的是全部吗?

在普京被叶利钦定为“接班人”后,早已统一的德国情报部门试图调查普京当年在德国的活动。但让人震惊的是,在被接收的东德国家安全部的档案中,有关普京的档案已全部不翼而飞。

军事强国梦

“给我20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是普京就任总统之初,引用老沙皇彼得大帝所说的一句话。

外派做特工的经历,使普京 “胸怀世界”、眼界开阔,也更加务实。在普京就任总统之前,从俄罗斯内部环境来看,苏联解体重创了国家军事力量,二十世纪90年代又遭遇经济改革失败,导致近二十年俄军无力更新装备,俄军面临兵源不足、战备松懈、军队士气不振等弊病。重振军队已经是燃眉之急。从普京的个性来看,他出生于卫国战争老兵家庭,受训于克格勃的军事化学校,有着深厚的军事情结。斥巨资振兴军队,将为他的政治生涯增添又一笔筹码。

2000年,籍籍无名的普京凭借武力平定车臣,一跃而上权力中心。同年,普京当选为俄联邦第二届总统,致力于巩固俄罗斯的国防实力,在他看来“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便没有强大的俄罗斯。”

当他知道造新核潜艇面临资金困难,明确表态:即便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及时造出新一代潜艇来。2004年普京重申:“一支高效的、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是保卫俄罗斯不受任何形式的军事政治压力或潜在侵略的最重要因素,是巩固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最重要因素。”2011年9月,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许诺,他如当选下任总统,将全面更新俄罗斯的军备。次年,普京如愿再度当选总统, 8月31日,他允诺未来10年拨款大约7200亿美元,用于军备更新和军工现代化,目标是2015年俄军战斗力全面超越前苏联。

与强军相同步的,是俄罗斯对外政治姿态的日趋强硬。

2000年普京当政后,出人意料地宣布俄罗斯也可以加入北约。“如果北约由军事集团变成与俄美平起平坐的政治组织,俄罗斯入约,何乐而不为?”北约倒有自知之明,它吞不下俄罗斯这只大熊。于是搞了个折中之法,成立“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在反恐、军控、防止核扩散、危机处理、海上搜救等问题上与俄平等合作。endprint

2004年普京连任总统后,对北约的态度开始强硬,他故意安排反西方色彩浓厚的罗戈津担任俄罗斯驻北约代表,成天给北约“找茬儿添堵”。普京还针锋相对地把战术核导弹部署到波罗的海的加里宁格勒,多次对“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验,同时对海基“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射,对“图—160”战略轰炸机进行改造,以加强“三位一体”的核战略优势。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各国领导人都是一脸轻松地观看表演,唯有俄罗斯总理普京的表情冷峻。他刚刚接到消息,俄罗斯的邻居格鲁吉亚的“好斗总统”萨卡什维利,突然发动了武装进攻,攻占了格鲁吉亚境内与俄罗斯接壤、政治立场亲俄罗斯、有独立倾向的南奥赛梯地区。

开幕式结束后,普京连夜飞赴俄罗斯南部,亲自指挥作战。曾在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俄第58军作为先头部队,开赴南奥塞梯;20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独立陆航团、防空导弹旅紧随其后;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军的60架苏—24轰炸机、100架米格—29战机、60架苏—27战机、75架米—24武装直升机等陆续出动……5天后,俄军取得胜利,南奥塞梯随后宣布独立。

当西方战线面临美国、北约和小邻居的包围时,俄罗斯的东方战线也不平静。日本对“北方四岛”提出主权要求的调门越来越高,其铁杆盟友美国也打起“战略东移”的主意。

2000年9月,普京出访日本,虽然他摆出了亲善姿态,但对北方四岛的态度却比谁都强硬。9月3日,有外国记者问他此次日本之行是否要解决“北方四岛”问题,普京冷峻地反问:“谁告诉您俄罗斯政府准备交出有争议的岛屿?”第二年,在俄日首脑的再次会晤中,普京干脆否决了赫鲁晓夫“齿舞、色丹两岛归日本”的说法。2005年,普京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俄罗斯决不会就北方四岛的主权问题举行任何谈判”。日本记者连声痛呼:“我们失去了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历史机遇,这个强人不会给日本任何机会的。”

从2009年开始,日本的盟国、俄罗斯的老对手美国高调喊出“重返亚洲”。普京随即强硬表态,俄罗斯不会对亚洲事务“坐视不管”,一连串军事行动随即在俄东部地区展开——2012年1月,第五代战机T—50在俄东部边境的共青城首飞成功,其假想作战对象正是美国F—22战机;6月,俄军在远东地区举行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共有来自陆军4个军区、海军3个舰队、空军前线航空兵、远程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两万多名军人参与;10月,被称为“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体系”的“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从核潜艇上发射成功,击中俄远东地区勘察加半岛上的目标;12月,俄两架反潜机出现在美日联合军演区域上空,西方惊呼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大胆挑衅”。

可控民主下的威权政治

在很多人看来,普京的成功源自威权与市场的完美结合。依托持续近十年的“石油红利”,普京让俄罗斯摆脱了经济疲软和政局混乱,同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超级总统”地位,也壮大了自己的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国家杜马、联邦委员会在“一党独大”局面下,纷纷为普京的“强人政治”开道。但普京的“可控民主”同时也在经历尖锐的考验。

为了保持国家稳定,普京和他的政权给自由套上了紧箍。他的政府曾经关闭电视台、报纸,将那些可能利用财富影响克里姆林宫政治的商人关进监狱,削弱反对党的势力,逮捕那些公然反对他的人。但是这笔豪气的交易——用自由换取安全的交易——符合普京对俄罗斯未来的设计,多年的执政使得他对早期许诺的西方式自由民主已经产生厌恶。普京的国内支持率一直以来高居70%左右,他是一个民选总统,很多俄罗斯人将他和伟大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但俄罗斯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反普的声音日渐高涨。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议普京参加2012总统选举。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在上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赢得315个席位,而在俄罗斯杜马大选当中,统一俄罗斯党取得了48.5%票权。在一片反对声中,普京虽然赢得了2012年大选,但此次选举已让普京意识到危机。成功竞选后,普京当众流下泪水。为了赢回渐渐失去的民心,普京通过被外界称之为“普京2.0”的一揽子改革以体现自己的施政诚意。

2012年2月,普京总统向国家杜马提交法案,禁止政府官员持有境外发行证券或海外银行账户。违反规定者将被处罚,甚至被开除公职。2013年10月,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报道,俄罗斯政府宣布付费医疗的终结,公民可永久享受免费医疗。俄罗斯卫生部长在全俄医疗媒体论坛上援引宪法规定,宣布保证俄罗斯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所有政府和市政机构免费享受医疗服务。但在外界关心的民主这一项,普京并无大的进展,在西方眼中,甚至有所退步。

也是在2012年2月,普京在《生意人报》连续发文谈论俄罗斯国家与民主的发展问题。在他看来,真正的民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仅在表面上进行复制。社会必须为民主机制发挥作用而做好准备。在这种“可控民主”的思想下,2013年4月11日,俄司法部宣布,将关闭或处罚上万个非政府组织(NGO),包括最大的独立选举监督机构“戈洛斯协会”。6月30日,普京签署“禁止在未成年人中宣传同性恋”的法案。前者被西方国家视为“打压人权”,后者遭到各国同性恋组织的强烈反对。

2014年,对普京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但其开局比2013年更不容乐观。

就在俄罗斯决定出兵乌克兰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将普京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行动,比作希特勒的侵略行径,多家外媒披露美国“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编队进入黑海;3月15日,莫斯科近七万人因克里米亚问题游行,其中有五万多人挥舞乌克兰与俄罗斯国旗,高呼乌克兰先前反政府示威的口号,吁请俄罗斯总统普京撤军,以化解与乌克兰间的冷战式对抗。国际上,尽管安理会反对克里米亚公投决议草案被俄罗斯一票否决,但相比13票赞成的集体压力,莫斯科已显出“形单影只”。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普京仍然一意孤行推动克里米亚公投。在3月16日的公投中,近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脱乌入俄。17日,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为独立主权国家。endprint

普京就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演讲中,将克里米亚公投与科索沃公投相提并论,直斥西方赤裸裸的“厚颜无耻”,但同时也委婉吐露了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真实意图,“在基辅已经有人扬言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了。……这意味着在俄罗斯的军事荣耀之城将会出现北约的舰队,而这将会威胁俄罗斯南部,这不是什么稍纵即逝的骚扰,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如果没有克里米亚人的这一选择,这一切都很可能会发生。为此我要感谢克里米亚人民。”

面对西方制裁的威胁,3月18日,俄罗斯驻日使馆主页发布“熊”照《我等着你们的制裁》。画面上一只熊倚着桌子站着,桌子上放着一瓶伏特加,桌旁立着乐器和来复枪,根据表情来看似乎在喊:“喂!这就完了吗?” 日本某著名军事网站对图片发表评论称:“俄罗斯大使馆的公共主页上上传这种图片,其与欧美的对抗究竟会走向何方?”甚至有留言称,“熊后面的车上还装有核导弹”。有网友评论说,这种“霸气侧漏”的表达,也让人看到一种无赖的野蛮与凶狠。

一张熊照正映射出当今俄罗斯的崛起决心。普京的全球野心非常直接,他希望能坐在所有全球重大议题的谈判桌上。但更重要的,他希望能于俄罗斯内部实现自由统治,没有外国势力的干涉,他希望能运作他设想的政治体系,以自己认为需要的一切方式镇压反对这个体系的个人和组织,同时对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保持持续的强大控制力。叶利钦曾经说,俄罗斯的成功需要整个西方世界认同和支持,普京已经彻底抛弃这种论调,这意味着在重要的全球议题上,有时候俄罗斯可能迎合西方世界,有时候会唱反调甚至搞破坏。

而今,西方已经开始筹备制裁俄罗斯的“弹药”。3月25日,G7同意取消俄罗斯G8资格,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表态是,如果克里米亚问题进一步升级,那么将采取更广泛的经济制裁。峰会领导人对俄罗斯提出了更直白的警告,称如果乌克兰问题进一步升级,则将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型经济采取新的制裁措施。这或将对俄罗斯经济命脉造成致命打击。

得到克里米亚,却失去了“兄弟”乌克兰,很难说,此次风波中俄罗斯取得了“完胜”。如何完美收尾克里米亚困局,如何应对西方即将出台的制裁手段,极大地考验着普京的政治智慧,或将影响到整个“普京2.0”的最终成果。是继续保持强硬的铁腕自信,还是追求更加灵活的外交策略,强人普京,已然走到决定俄罗斯命运的分岔口。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里米亚普京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狙击手普京”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普京与秋田犬
失控的乌克兰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