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在台南 活在台北

2015-01-27叶怡兰

海峡旅游 2014年2期
关键词:台南台北饮食

在台北生活已经快要超过我人生的一半,我对这个城市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

台南是我的所生所长之地,是养成今日的我的重要基础和原因,到现在,我都还是一个台南人的样子,对吃很神经质、也不太在乎表面的形式;相对来说,人比较朴素──这是比较好听的讲法,其实就是不修边幅。非必要我是不化妆的,我比较不在乎衣着和表象的东西。许多台南人都有类似的特质,有位作家曾说──台南人好像没有习惯穿得漂漂亮亮的去餐馆看人与被看──看到这段我就笑了,这正是我觉得台南人的幸福之处,不用打扮到处也都能自在。从小我就被教导,外表不要太炫耀,不然别人会觉得你的内在不够。当然,长大后,我发现这件事情不是绝对的,穿着上的品味和想法,其实是个人风格和美感的展现。

属于台湾人的本真特质

为何我如此眷恋台南?台南某种程度呈现台湾人很核心的部分,直率、本真、比较在乎内在,你看传统的台湾小吃和料理,内里藏着精致和光芒,但外表就不见得讲究……我很喜欢某位评家论李后主的词,读到的时候很感动:“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台湾人的本质也是这样,直率、不修饰,可是内在却蕴藏着动人的美好。

台北某种程度也是呈现台湾的样子,但比较都会感和商业化,她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大都市,所以会呈现一个比较时尚也比较潮流的样貌。

台北的盆地地形,造成再怎么发展也没办法过度扩张,城市规模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悠然。你看我们这一区,还有很多矮房子,高楼大厦比起很多亚洲城市远没那么密集,至少还看得到天际线,你想想香港,好可怕,从出机场开始一直到市中心,沿路都是摩天高楼,脖子抬得都酸了,根本没办法久待。可能因为出身小而老的城市,没办法在那种大城市待很久,当然,在欧洲的城市会舒服得多。

比起亚洲大城市,台北规格相对小,保留比较多旧的东西和许多对比,譬如在我们这边,仅仅一条路之隔,对面就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整个就是热闹的逛街区,但距离那里不到几分钟路程的这儿,却拥有属于巷弄的静静生活,还有我们这些不太功利、缺乏现实感的人开的店。PEKOE刚开幕时,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商家,但我们来了,朋友们也渐渐聚拢来了,许多小巧可爱的店聚集在这里。台北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店,大家都很没有太急切功利的想法,只想追求小小梦想,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很多大都市是没有地方容身的 。

台北包容我们的小小梦想

台北这个城市的小小街廓里,可以容纳小小的梦想和理想,以及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想法,她很包容,可以包容到最新最时髦大品牌,她既包容过去、也包容现在。比方也是很有味道的台北市永康街区最迷人的,其实也是那些小小巷弄生活,过去现在、东方西方,用生活把这些东西包容在一起。

可是,即使我在台北一住二十年,也过着自认还不错,且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我没办法对这城市百分百死心塌地认同的重要原因是,这城市似乎不完全知道她本身的优点,还是以我没有办法接受的惊人速度在抛弃旧事物,时时刻刻你都可以感受到,这个拆了,那个毁了,这个不要,那个丢掉,这是从传统城市来的我,无法忍受的事情。PEKOE这一带区域很可爱,所以我在这里开店,但巷弄里抬头处处可以看到宣传都更(都市更新)的广告,这个城市有一定比例的人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把原有的东西都丢掉。

普罗旺斯在台北?

台湾还有个莫名其妙的地方,你看看房地产的命名,如果上面有“台北”两字,那它多半不在台北,可能在桃园或其他地方,真正在台北的房地产,命名反而常常在国外,譬如普罗旺斯、托斯卡尼、蔚蓝海岸、轻井泽。

这几年,迪化街很多旧房子整修的不错,因为很多人发现有商机,但你不能否认,这城市还有很多不是“古迹”的旧房子,也在不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又一栋豪宅。关于这样的事情,我在网络上跟很多人争辩过,很多人觉得住在旧房子里很辛苦,所以也许都更比较好,但这些房子铲除之后盖豪宅,原来住的那些人不一定走得回来,这部分正快速走向香港的模式。

很多人觉得香港很好,但要是有天台北像香港了,我真的就该打包回去台南了。其实很多香港人活得并不快乐,没有我们想象的好,只是使得城市生活乐趣消失,并且财富往少数人集中。

在追求极速的进步跟发展同时,其实付出的代价不见得是我们能承受的,你也没能想到失去的将会是什么。当然我对台南也没有太乐观,一方面是现在观光客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是,台南近年来的市政蓝图好像也以“发展”作为重点,这点很危险。我之所以还能抱持一点点信心,是因为台南人毕竟比较守旧,台南为什么可以几十年不变,就是因为你很难在这个城市改变。我就是越老越像台南的老古板,我觉得“改变”这种事情,是愈慢愈好,因为大部分东西失去了就回不来。

你在城市里,若能看到她的过去,且始终都好好的在那里,没有消失,你就会对这个城市多一点信心。我衷心希望台北可以“追求风格,而不是追求规格”。

叶怡兰

出生于台湾台南。

很早就决定以“享乐”做为终身职志,并坚持相信,真正的“享乐”不是短暂炫惑声色之娱,也不是一昧金钱或地位的堆积;而是须得认真涉猎、深度累积,花些时间花些工夫,方能从心灵到视、听、嗅、味、触,每种感官,都真真切切长长久久地感到喜悦与欢愉。著有十余本书,多数并于大陆发行简体版。文字与摄影作品散见各大华文媒体,十月底发行新书《食·本味──叶怡兰的饮食追寻录》,在台湾由天下文化出版。叶怡兰于2013年获颁威士忌界最高荣耀“苏格兰双耳小酒杯执持者 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

食·本味──

叶怡兰的饮食追寻录

(天下文化)

浸淫美食领域多年,也一再经历饮食审美视野的更上层楼,叶怡兰在这样的体验与研究过程里渐渐领悟,只要肯弯身张眼、敞开心胸,世间美味便如恒河沙数,俯拾皆是。本书是她长久悠游饮食世界的累积态度,从观察周遭饮食样貌、现象起始,进一步走遍世界各地,深入全球食风食潮,触动她回看台湾,挖掘自我饮食性格、特色、认同与归属,最终化为具体行动,追寻自己珍爱滋味。 从美味,到本味。饮食动人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撩动,同时连结味蕾、情感,与你的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南台北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拾味夜台北
台北Z House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健康饮食
台北
民众排队3小时等吃台南早餐 只为1碗咸粥等8则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