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安市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建议

2015-01-27范立国于宏伟金松石王毅杰郭彦林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

范立国+于宏伟+金松石+王毅杰+郭彦林

摘要:针对集安市的森林资源现状作出了评价,并对今后在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提出了经营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评价;经营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03503

1森林资源现状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北邻通化县、白山市,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西南接辽宁省宽甸县、桓仁县。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4′~126°34′,北纬40°52′~41°35′。全市总面积为331331hm2。

其中:林地面积287681.1hm2,占全市总面积的86.83%;非林地面积43649.9hm2,占全市总面积的13.17%。

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270279.5hm2,占林地面积的93.94%;疏林地面积31.2hm2,占林地面积的0.01%;灌木林地面积4779.3hm2,占林地面积的1.66%;未成林地面积5543hm2,占林地面积的1.93%;苗圃地面积15.8hm2,占林地面积的0.01%;无立木林地面积1602.7hm2,占林地面积的0.56%;宜林地面积714.3hm2,占林地面积的0.25%;辅助生产林地面积4715.3hm2,占林地面积的1.64%。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22141088m3,其中:有林地蓄积21980862m3,占总蓄积的99.28%;疏林地蓄积280m3;散生木蓄积143145m3,占总蓄积的0.65%;四旁树蓄积16801m3,占总蓄积的0.07%。

2森林资源评价

2.1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评价

集安市2000年调查年总生长率为3.83%,年净生长率为3.33%,年总消耗率为2.87%,年采伐率为0.96%,年乱伐率为1.18 %,年净增率为0.97%;2013年调查年总生长率为4.61%,年净生长率为3.96%,年总消耗率为1.92%,年采伐率为0.49%,年乱伐率为0.42%,年净增率为2.69%。

通过两期数据对比可知,年总生长率、年净生长率和年净增率提高,年总消耗率降低。由此看出:随着林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林业各项工程的相继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力度的加大,逐渐降低了采伐量,林木蓄积平均增长速度加快。13年间年采伐率降低了0.47%,乱伐率降低了0.76%,说明全市在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的调控和滥砍盗伐现象的治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2.2资源结构评价

2.2.1资源分布评价

全市的森林资源分布主要是由地形地貌特点所决定,全市大致分为岭前和岭后,位于鸭绿江北岸的岭前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森林资源分布较多;位于岭后的财源镇和头道镇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财源镇森林覆盖率为63.71%,头道镇的森林覆盖率为70.82%。森林资源地理分布比较均衡,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和保障全市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2.2各地类面积结构评价

全市林地面积287681.1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70279.5hm2,占林地面积的93.94%。由此可见,全市林地利用率与吉林省其他县市相比相对较高,林地面积结构相对合理。上期参地面积5762.3hm2,本期参地面积841hm2,两期相比可以看出在严控参地审批、狠抓私开参地与监管参地还林等方面的执法力度的加大。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耕地和林业其他用地(参地)面积共4989.9hm2,占林地面积的1.73%,说明还有可还林的宜林地块,应加快这些地块的还林,使林地面积结构得到更好的优化,更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3林种结构评价

上期调查全市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5个林种的面积比为14︰3︰76︰4︰3,本次调查五者面积比为49︰5︰43︰1︰2,防护林面积大幅增加,用材林面积明显减少,林种结构和布局做出了大幅度调整,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标志着林业生产经营重点已经从木材生产为主逐步向森林管护、培育为主转移,这不仅能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还能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同时合理的林种的结构是以合理的树种的结构为基础的,在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的同时要大力调整优化树种结构。

2.2.4优势林分结构评价

全市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依次为1.3︰8.5︰0.2。优势林分结构不够合理,针阔混交林所占比重很小,在林分的稳定性、抗逆性和生物多样性上较差, 存在较大的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隐患,不利于森林健康生长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2.2.5龄组结构评价

全市森林资源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比依次为46︰47︰5︰2,幼、中龄林面积占93%。可见,龄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偏大, 成、过熟林比重偏小, 对水源的涵养能力弱,虽然集安市后备资源比较丰富,但林分低龄化比较明显,可采资源十分有限,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能力。

2.2.6林分质量评价

全市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为123.5m3,平均每公顷株数为1186株,平均胸径为14.3cm,单位面积年均净生长量为3.95m3/hm2,与上期的年均净生长量3.255m3/hm2比有所增加。可见,13年间全市林地生产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胸径,与优质的林分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在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3经营建议

3.1森林资源培育建议

3.1.1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endprint

全市针阔混交林面积为6791.5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4%,比重很小,应通过林分改造,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提高针阔混交林比重,提高林分质量;要大力倡导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树种,调整造林树种结构,改善林分结构;合理调整采伐对象和采伐强度,使全市林分结构趋于合理,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生产力。

3.1.2坚持合理的抚育采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全市幼龄林、中龄林所占比重较大,占有林地面积的79%,合理进行抚育采伐,可以促进幼、中龄林林木生长,改善林分生长状况。抚育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因林制宜,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适时适度,砍劣留优,砍密留疏,兼顾均匀,防止单纯取材,砍好留差的错误做法,逐步改善林分生长状况,提高林分质量。

3.1.3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资源数量

全市无立木林地面积1602.7hm2,宜林地面积714.3hm2,林业其他用地(参地)面积841hm2,应尽快做好这部分林地的还林工作,防止林地被蚕食流失。另外全市林业耕地面积1840.7hm2,这部分林地要加强管理,适时进行还林,防止林地用途的改变。

3.2强化资源保护,完善监督机制

3.2.1加强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建设

基层林业管理机构是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组织发展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是林业的监督管理机构。抓好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建设是森林资源管护和各项林业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逐步理顺管理体制;三是加强人员岗前培训,了解先进林业科技,掌握林业知识,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林政执法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3.2.2加强护林队伍建设

对护林队伍的建设应常抓不懈。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应集中组织护林员学习林业各项法律法规和森林管护工作的基本知识、方法,提升护林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二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护林职责。

3.2.3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防止林地流失

加强林地日常管理和专项严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禁止违反规划的林地开发利用活动,坚决制止滥采乱挖、毁林开荒、破坏林地的各种行为,遏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对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对违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破坏林地与森林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争取做到能造林的地块尽快还林,达到科学合理使用林地的目的。

3.2.4加强森林防疫工作,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三个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防治责任、防治体制、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四项改革,做好栗山天牛、日本松干蚧、花布灯蛾、落叶松早落病等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好地确保森林健康生长。

3.3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激发农民投资热情

积极依托林地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激发农民投资林业的热情,进一步使林改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

通过林权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所有权,充分调动农民在造林护林、绿化宜林荒山和改造低产林的积极性。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的林下经济项目,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利于解决农民因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发展林业生产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农民收益来促进农民稳定经营林地,确保林农不失山地。为巩固林改成果,要在主体改革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农民收益权。

3.4发挥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外旅游已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归自然,游览自然风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渐渐地受到更多人喜欢。有着资源优势的集安市,地处边陲,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森林旅游业在带动集安市各项经济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

按照“生态立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要求,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品牌效应,积极推动集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七星山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充分利用国债资金,扩大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规模,使其达到AAAA 级建设标准, 以此为龙头带动周围的一些度假

山庄的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3.5建立森林资源变化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在生产经营、社会活动、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各类森林资源数据均是随时变化的动态数字。为了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从根本上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管理,应充分利用本次调查成果,搞好年度资源监测,每年对各地类或林分特征因子变化的小班或地块进行数据更新,实现小班档案与图面时时更新,森林资源统计与森林资源变化同步,为本地区林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数据。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今后在木材生产、森林培育等经营活动中。应全面落实《集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走生态建设、森林培育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森林集约经营水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合理调整树种组成,改善林分结构,达到森林阶梯式结构合理化,林种组成最优化,尽快恢复长白山林区特有的顶极群落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实现森林生态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综合产出功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系统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兆蔚.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动态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福建水土保持,2001(3):1~6.

[2]李国臣.重视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2(3):23~26.

[3]王文权.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现代林业,2007(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
鼎城区森林资源现状与培育发展建议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营林生产的重要性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基于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深入研究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