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27梁红玉杨春冰
梁红玉+杨春冰
摘要: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洱源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推动全县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对策;洱源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259-02
1引言
集体林权制度激发了农民耕山致富热情,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被誉为“中国农村的第二次革命”。及时跟进主体改革后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可为林改成果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成为了当地政府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对于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业经济、增加广大林农收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洱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
洱源县是一个集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三位一体的农业县,林业用地总面积159478 hm2,占国土面积的62.9%,其中集体林地面积为14639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79%。林改前集体林长期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缺位、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林农作为集体林业经营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个别地方集体山林只砍不造、造而不管,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围绕山林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已影响到山区的社会安定和林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10月洱源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县9个镇乡、83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的林农都领了林权证或股权证,发放林权证9000多本,股权证41000多本。林权证或股权证的发放,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林农造林、育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农增收。通过林改,以造林、管林为主的林业传统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推动了林业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林产品加工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林改成效显著。
3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后,逐步进入相关的配套改革阶段。洱源县林改配套改革围绕“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目标,最终建立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服务体系。在实施配套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配套改革的进程。
3.1集体林权流转规范有序不够
林权流转应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制或者强制承包人进行林地流转。但是,部分村组在进行集体统一经营山林的流转时,流转方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公示不完善,或没有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同意,林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林地流转。部分村组甚至不作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将林地低价流转。
3.2档案数据管理不规范
洱源县建立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行政审批和信息发布等一站式的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软硬件设备也已到位。但在前期的主体改革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技术基础、人员、物资装备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宗地数据格式不统一、以手工及各种非专业软件形的宗地图形不规范,给后续使用和长期保存带来新的问题。
3.3林业专业合作社(团)发展缓慢
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在集体林地、林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同类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团),能够有效地解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难题,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的交易费用大和风险成本高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林改成果将产生重要作用。然而现实的发展情况却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发展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只有7个,主要从事的都是核桃的种植、加工、销售、运输,注册资金不足400万元,带动的农户700多户,经营的面积17000多亩。较小的企业规模,对推进林业产业化、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化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3.4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难开展
洱源县的林权抵押贷款现在已达1.7亿元,但林农的贷款只有不到0.3亿元,多数的贷款集中在流转林地的公司。由于林权抵押贷款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出现的新事物,是一项以林权抵押为担保方式的信贷创新,银行部门对于林权的价值认同还有一个过程。同时,林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影响大,产出相对时间长,风险大,银行对林业生产和加工信贷相对谨慎,导致林农的抵押贷款非常困难。
3.5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
林改后,林农对林业的发展积极性高涨,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核桃、果梅、华山松等产业种植,林地内活动人员相对频繁,加大了森林火灾隐患。由于林农缺乏专业知识,随意的引种增加了有害生物的入侵可能性。因此,给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将给广大林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对策
4.1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平台建设
进一步强化林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促进林权流转工作正常开展。积极培育林权流转市场,制定林权交易规则,提供林业产权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科技、法律咨询等服务,逐渐形成有序的流转市场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林木流转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4.2建立完备的“林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首先完善林改基础档案,组织人力、物力将林改档案的宗地图利用“林权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作成电子档案。其次,保证原来的“林权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完整,各行政区域代码不可再更改。第三,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管理系统。原来经过简单的培训,对于入库平台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来说要实现在网络上登记、审批、发证,特别是附图的制作等内容还需要不断地组织培训,使操作人员全面地掌握系统的使用。endprint
4.3积极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团)的发展
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尊重农民意愿为核心,以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原则积极鼓励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依照合作社章程为成员提供苗木、木材及其产品、森林食品、药材等林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有关的林业技术、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许可代理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对于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专业化生产和提高规模化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林农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4.4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林农林权抵押贷款比例
林权抵押贷款不应只是公司投融资的一种手段,应该为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银行部门要放宽审批门槛,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减轻林农负担,扩大贷款规模,以加强林业发展的后劲。林权评估机构要做好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以降低银行部门的放贷风险。
4.5完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洱源县对林改后如何抓好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完善了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同时,加大了林业检疫执法力度,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禁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另外建立野生动物猎杀补偿机制,严格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5结语
洱源县的配套改革在巩固和发展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现代林业为主题,以资源增长为目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产业发展为带动,积极开展了林权流转、森林火灾保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等配套改革。配套改革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使林改政策在各种配套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惠民政策,使林农最大程度地得到实惠,使村集体组织不断壮大,林业生态得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钢,陈开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绿色科技,2014(1):119~121.
[2]王立志,周宇,赖富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3(1):234,237.
[3]张学银,化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化隆县林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4(5):73~74.
[4]长春红.昌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成果应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3(4):245~247.
[5]陆海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211~212.
[6]赵秀荣,陈秀兰.尤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产业优化升级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8):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