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按

2015-01-27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救援队灾害救援

编者按

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仍然多发频发。尽管防灾减灾的技术在进步,但由于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相对于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破坏性而言,有时损失反而在加重。灾害损失的现实提示人们,现代救援要求救援队的救援力量、救援质量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为适应国内外救援需求,中国国内救援力量的发展重点正从数量建设向质量建设转型,本期将特别关注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相比专业救援队伍,“第一响应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先到达现场,能够抓住救援黄金时间有效地组织开展专业化救援。中国现行“第一响应人”培训项目由联合国国际救援组织INSARAG倡议开发,中德政府应急管理项目支持,旨在提高基层应急响应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灾害处置能力和基本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合格者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和德国联邦政府技术救援署颁发中德政府“第一响应人”培训教官证书。撰写本期专家论坛的张庆江多次参与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内外救援行动,并连续五年从事“第一响应人”培训项目工作,其对“第一响应人”队伍、国内外培训现状与国内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特别是医疗救援方面。

在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救援组织结构已趋于合理,而中国正快速发展。美国国家灾难医学系统(national disaster medical system,NDMS)拥有108支快速响应队伍,80支为广义上的灾难医学救援队,其中25支具备提供一级创伤救治能力。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是灾难援助反应队(disaster assistance response team,DART),由200多名军人组成,为上千人提供净化过的水、工程、应急通信和医疗救援。中国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也开始高度重视灾害医学的救援工作。抗震救灾方面就有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15支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市、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地震志愿者队伍;其他领域涵盖紧急医疗救援、防汛抗洪、森林防火、海上搜救等救援力量。2015年初我国首支国家海难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在广西北海市建成,本期实践经验栏目黄贻富探讨了首支海难医学救援队药品保障模式;基于军队医疗救援力量具有集结快速、灵活机动、组织性纪律性强的优势,理论研究栏目庄庆仁等设想以军队医院卫勤应急分队为基础,通过模块化设计,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指导下,构建特色化、专业化、快速化的地震医疗救援队伍;环球救援资讯栏目还介绍了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蓝天救援队、中国红十字会。

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救援队成长壮大的同时,民众整体救援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社会化大救援”的局面正在形成,正如郑静晨院士所说“救援医学事业已经起步,救援医学事为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救援队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