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些思考

2015-01-27李新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7期
关键词:突发性管理机制环境污染

李新宇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重庆 401147)

试论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些思考

李新宇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重庆 401147)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并由此引发出一些改善该机制的策略,旨在为改善环境民生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对策;启示

1 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当今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经济发展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其发生突然,来势凶猛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和方式给社会和人民带来重大的伤害和损失。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是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是指环境管理部门为治理和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地活动,是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针对应急环境事故的预警、处理和恢复等动态过程,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因其一般情况下具有紧急性、关联性和危害性等特点,对应急事件的治理和响应工作也需要从多方面调动积极因素,其中涉及政府、企事业、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环境应急管理是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管理,在处理应急事故中,环境管理部门通常要采用区别于常态管理的紧急程序和措施,但环境应急管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非常态管理,应急管理的基础建立在常态管理之上,如果常态管理做到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发生,从这个方面讲,对突发性事故的响应可以直接体现出管理部门的常态管理水平和状态。环境应急管理又是一项系统管理,环境应急管理一般包括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这4个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法制是基础,机制是支撑,体制是保障,预案是核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1 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从环境应急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必须的一个健全的机制来对该项管理进行规范,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始终处于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要集中各个力量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参谋服务及完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能力。环境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其监督职能,实现治理手段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相邻区域之间的信息互通、协同应对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相关技术开发,努力提高环境应急管理的实际效能与技术水平。

2.2 发达国家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带来的启示。上个世纪50~60年代是世界发达工业化国家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如日本水俣病、意大利小镇的化学品爆炸事件等,这些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经济和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针对这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响应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环境应急管理的机制,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1]。

2.2.1 积极地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虽然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对社会和人民带来危害,但另一方面强有力地促进了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国家要不断地加强常规和非常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以弥补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的部分缺失,从而提高了自身对环境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

2.2.2 健全和完善环境应急法律体系。环境污染的发生频率是检验一个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够健全。日本在阪神大地震中曾吸取过重大的经验教训,灾后即对其中一项法进行了修改,同时还配套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法律,因而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2.2.3 公开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公开有毒物的释放信息,有利于公众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对预防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有着十分有效地作用。事实上我国在近几年来也开始将环境信息公开[2],有效地发挥了群众监督功能,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类社会组织也根据获得的环境数据信息给不少的企业施加压力使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这对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2.4 建立应急管理基金,提供灾难损害补偿在处理环境突发事故时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发达国家除了其政府提供财力保障外,还建立起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分担形式,如日本提倡的“自救、共救、公救”理念,美国的相关法律也有类似的规定。

3 结语

我国近些年来也同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群众自救活动,这些活动对处理应急灾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凝聚力的体现[3]。环境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遇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各级部门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因此为做到这一点,我国应进一步健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开设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和管理机构,进一步建立更加透明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高效的灾害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进一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更高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队伍,进一步开发一套更加客观全面的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1]范柏乃.国际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7(3)∶87-90.

[2]李文海.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集成救灾体系对我国救灾工作的启迪[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11∶31-34.

[3]许晖.日本应急管理方方面面[J].防灾博览,2003,2∶17-18.

李新宇(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现场及应急监测、分析工作。

猜你喜欢

突发性管理机制环境污染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