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2015-01-27
企业动态
2015第三届现代农业(农资)产业创新模式南北对话高峰论坛在昆明召开
7月18-19日“2015第三届现代农业(农资)产业创新模式南北对话高峰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论坛力邀国内行业部门领导、知名财经院校和咨询机构的学者、实战专家、著名农资生产流通企业高层,针对现代农业(农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同时,重点邀请南(云、贵、川、桂、粤等)、北方行业内外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共同打造“现代农业实战对话”论坛。
7月18日,与会专家、领导分别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详细阐释“零增长”、农资电商等相关话题。
《北方农资》周刊总编田原致欢迎词,就当前农业、农资现状剖析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及必要性。他表示,“零增长”成为农资行业最关注的话题,农资电商来势汹汹,产业跨界不容忽视,直营、套餐、延伸产业链……各种营销新模式层出不穷,农资行业进入跨界整合时代。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高孔亮分别从云南省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农化服务推广情况及新型肥料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云南化肥企业应积极开展农化服务工作,推进科学施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会长栗铁申表示,目前农资行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资人应该积极应对,主动调整、转变方式,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调整,走好联合发展道路,积极接纳和正确利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模式。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做题为《关于“一控两减”的相关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是向旱地要粮、让水田减排、要灌区增效。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指出,现阶段,磷肥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化肥“零增长”政策倒逼行业转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所以应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云南云天化国际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认为,未来几年,市场将向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中。云天化股份多年来一直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工作和积累经验,这将使公司在新环境中拥有更多机会。
吉林颂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表示,公司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线,以农业生产资料集中供应为载体,在金融等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进行模式创新和方法尝试。公司重视科研力量,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根据吉林省的农业特点,研究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成立社员呼叫服务中心,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平台,深入基层调研,帮助农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深圳百年盛世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一沣认为,农资企业的生存挑战由客户挑战变为用户挑战,发展路径由横向发展变为纵向发展。过去农资营销是数量之战,现在是质量之战,明天是价值之战。用户圈子要依靠效果与服务相乘,要求做到定点爆破、精准营销及系统运作。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介绍,今年,农业部提出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战略,使用量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指实物量零增长,第二指总养分量零增长。现实中使用量在增长,总养分量也在增长,尤其是复合肥、复混肥。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要靠高利用率的好肥料及低损失率的好方法,实现零增长的优良措施包括秸秆根茬还田、同步营养新型肥料、水肥一体化结合技术等科学种植管理技术。
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亮指出,“互联网+”可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升级、模式升级:从B2C到C2B,“互联网+”还可渗透到广告营销、通信、媒体出版、零售等各行各业。IPO之后,阿里巴巴三大战略布局涉及到农村、数据和跨境。“互联网+”切入到村的双向流通渠道可促进农产品和工业品下乡进程,可解决“买难”、“卖难”及新型城镇化问题。
安徽华沃生态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炜表示,我国农业发展存在过量消耗资源、化肥和农药,牺牲环境,土壤酸化、盐碱化、沙化、板结、肥力下降严重,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等问题,从污染源头管控,根据土壤实际条件改变错误施肥理念,对已破坏、污染土地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就我国钾肥供求现状、各钾肥品种供求前景进行分析。她表示,从根本上修复改良土壤、还原土壤生态不是不可能,但需要转变观念,从销售单一肥料转向依据测土配方,向规模化土地进行“一对一”、“私人订制”综合治理方案。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曰瑶认为,从事电子商务,需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在价格极其透明的互联网里,如何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性?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发展到今天,农资电商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实战营销专家罗胜指出在业界除传统技术革新外,不断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行业进步,其中最主要手段包括互联网技术、资本工具等跨界元素推动行业转型和进步。我国未来商业活动将依赖移动互联网展开,农资产业链拥有:下游节点驱动上游节点、技术力量对传统经营进行颠覆、资本进入带来双线作战、单打独斗进入产业联盟这4大发展规律。
中农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王兆勇指出,目前移动端商城中,农业类的APP鲜有人关注,下载量少的可怜。其原因在于目前农业类APP与用户的生产、生活没有契合点,缺少互动。WTO15年保护期今年7月到期。全世界的商品将会陆续进入我国,以很低廉的价格上市,进入到家庭中。这对我国所有行业都是很大的冲击,农业更是首当其冲。
(本刊)
“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新时代
“互联网+农业”要顺应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延伸的发展规律,切入点就是农业电子商务,重点是农业生产智能化,突破点是农业大数据,落脚点是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农资流通领域极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农业”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在这一领域,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巨头、农资专业电商和互联网企业已经争相开始布局。7月25日,2015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传统农业与互联网如何融合?“互联网+农业”的切入点如何选择?需要突破哪些瓶颈?等话题展开。政府管理部门、电商、互联网巨头和农产品专业配供企业,对这一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表示:“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症结:水土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成本急剧升高等。面临上述问题,如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互联网发展给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互联网+现代农业”要顺应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延伸的发展规律,切入点就是农业电子商务,着重点是农业生产智能化,突破点是农业大数据,落脚点是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在这里“互联网+”的重点是如何解决“+”的问题,怎样使互联网和农业能够有机融合,如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这个短板实现弯道超越和快速发展,从而弥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能够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同样,把互联网运用到农业领域,也可以为互联网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为互联网的繁荣创造更多的机会。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表示:“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创新驱动力。互联网会逆向倒逼农业价值链、产业链转型升级,从“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四个环节来讲,重点是实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推动农产品、农资电商发展。“互联网+”必须加农业、农村和农民,必须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相挂钩,这是“互联网+农业”的最终落脚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于鹏表示:推进农村三、四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农村第六产业,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知易行难的话题。从早期的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到后来的农业产业化,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但终究难以打破农业产链的分割和价值分享的困境。而“互联网+”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分享的问题。我认为农资流通领域极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农业”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韩四喜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金融与互联网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助推器,邮储银行的国家战略定位是服务“三农”。通过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在助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增收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助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
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农产品的安全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种植源,另一个是加工源。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把好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目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农产品网上交易还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因为农产品的保鲜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网上交易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要好,而且价格要便宜,送货要及时,就目前中国的物流现状来讲,有时往往送货的成本比商品本身的价格还高,如何来解决?当农业的生产形成了规模、产品有了品牌,这个时候做互联网更有优势与说服力。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那么农民根本的出路在哪里?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中国台湾的农业种植,它叫“产、销、消”,是通过农村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把由产到消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拉长农业种植的利益链条,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会富裕起来,而我们有些地方,粮食丰收了,但农民不增收,就是由于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卖不上价或卖不出去,产、销、消脱节导致的。
云农场集团执行总载/首席传媒管官田丰表示:云农场作为国内农资领域专业的互联网早已起步。云农场正是通过网上农资交易商城连接生产企业和种植户,实现了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及农业设施等农资产品的在线交易,农民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以低于传统渠道15%-45%的价格购买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采购商和供应商可以通过丰收汇实现直接对接,并消除中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卖得快、卖得好。这对农场主、合作社来说,是非常好的平台和渠道。
一亩田集团副总裁王昳表示:一亩田作为“互联网+”农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经过四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形成国内领先的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拥有国内最全面的农产品交易大数据。我们感受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互联网+”农业必将跨越农业信息数据的鸿沟,让农民通过互联网买到正品低价的优质农资产品,同时把自己种植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的价钱来。目前采用B2B的模式交易更能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互联网+”将倒迫生产,让农民更懂得市场需求并进行个性化生产。
北京农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表示:我认为,互联网将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跨越式发展。“农管家”现在正在做的是服务于新型规模农业主体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农资产品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等等。我们通过互联网来整合农业上下游厂商的核心资源,致力于建设金融、农资、农技和农产品流通四位一体的高效服务体系,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高效融资,提供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并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收购渠道。
(本刊)
鲁西水溶肥家族再添新丁
继国家提倡“水肥一体化”工程后,鲁西集团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致力于做农民用得起的好肥料,着眼于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重点在水溶性肥、冲施肥项目上面刻苦钻研。通过调整肥料中各种养分形态的配比和添加助剂成分,添加作物必须的中、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功地实现养分的速效与吸收的完美结合,几经努力,在原有水溶肥、冲施肥基础上,再添新丁,在国内同行率先研制出符合NY1107-2010《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液体产品。
大量元素水溶肥液体型产品品种有150-50-300+TE、170-170-170+TE等,产品效果得到实实在在的认可,产品一经成功试验出,鲁西肥料研发人员便进行大批量的效果验证。首先想到的是“瓜果第一县”——莘县,肥料试用10天后,一进大棚,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串串挂满珍珠玛瑙般的小西红柿,棚主王晓华介绍说这是用了鲁西液体水溶性肥料150-50-300+TE的效果,用了10天后,神奇的效果显现出来了。西红柿长势旺盛,那叶、那秆一看就不错,叶片黑绿、厚实,抗病能力强,坐果早,挂果多,根茎粗壮,效果确实好。
(吕新春)
山东晋煤日月化工秋季产品财富论坛在章丘举行
8月9日,山东晋煤日月化工秋季产品财富论坛在山东省章丘市委党校隆重召开。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博士、山东省农业厅高文胜研究员、南京资环所邵建华研究员、全国新型肥料副理事长王正和、山东晋煤日月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绪仁、山东晋煤日月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洪业等领导出席本次盛会并做重要讲话。“跨界聚智,创新未来”生态智能肥高端论坛吸引了全国各省不同地区经销精英们的关注,200余人纷纷前往参加会议。
山东晋煤日月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具有65万吨氨醇生产能力,十多个系列产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能:尿素35万吨,甲醇20万吨,苯胺10万吨,乙胺2万吨,邻甲苯胺2万吨,双氧水3万吨,液氨2万吨,二甲基甲酰胺(DMF)12万吨,三甲胺1万吨,二甲基乙酰胺(DMAC)4万吨,氢气2000万立方米,硝酸10万吨,稀硝酸12万吨,硝酸铵钙6万吨,系列硝基复合肥30万吨,热电联产能力2万千瓦时。2011年,合成氨产量、尿素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四项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50强,分别列第42位、45位、32位和49位,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全国氮肥企业50强”称号。史泰丰肥业有限公司是山东晋煤日月化工的子公司之一,坐落于总公司化工园内。
该公司2007年加入世界500强企业——晋煤集团,2011年与世界领导企业——美国杜邦公司合作,生产10万吨DMF、4万吨DMAC,使该公司的发展具备了优质的煤炭资源优势和先进的技术资源优势。依托晋煤集团的资源优势,该公司于2013年投资兴建了30万吨/年全水溶、高塔硝硫基复合肥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史泰丰白云湖、金贝丰多品种、多系列复合肥,是全国高端水肥一体化、全水溶复合肥生产基地之一。
该公司董事长王绪仁指出,此次新产品的投产,完善了该公司产品结构的同时,使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发展阶段。晋煤日月史泰丰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是一只绩优的潜力股。公司将以“跨界聚智,创新未来”为核心,通过专家、院校、技术专利等研发单位强强联合,开发更加优质高效的生态功能肥料,为植物营养创造最优质的平台。
山东省农业厅果茶站高文胜研究员表示肥料的科学施用应借助五种手段:专家诊断、效果说话、关系营销、测土配肥、种肥同播。为适应当前肥料发展的新需求,消费者将更加重视肥料质量,对肥料功能要求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南京资环所研究员邵建华指出,减肥增效,实现肥料“零增长”,是新形势下肥料发展的趋势。新型肥料开发是艰难的,新型肥料的推广更难,由于这“两难”,新型肥料的开发速度之前一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难也要上。新型肥料生逢其时,前景光明,是肥料企业的使命,是九亿农民的希望。
全国新型肥料副理事长王正和针对复合生物剂BMC的固氮、溶磷、解钾功能作了介绍,BMC可以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复合使用,使促生作用、肥效作用与抗病、抗逆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和加强运用效果。这种复合剂型是一个发展方向。
山东晋煤日月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洪业介绍了晋煤日月化工的详细概况、平台优势、产品定位、合作前景及各项销售优惠政策。并表示,晋煤日月化工将大力倡导农业部提出的增效减量方针政策,努力推广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的工作要求,联合各界对农业发展有利的专利技术,本着对土地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生命,做优化工,做强化肥,打造生态植物智能营养链最大生产基地,为中国大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霞)
2015武汉中农大师巅峰论坛在武汉召开
8月5日,武汉中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2015武汉中农大师巅峰论坛”。来自中国化肥信息中心、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共300余人出席了论坛。本次武汉中农大师巅峰论坛,围绕“十年颠覆·逆势谋新”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当前的政策导向、农业科技成果,分“颠·覆”、“谋·道”、“群·策”、“新·品”四个篇章,对企业发展规划、营销战略和新产品进行全面解读。
近年来,我国农资行业在服务“三农”进程中的巨大成就令全社会有目共睹,然而,农资行业也正在经历复杂而严峻的考验。行业产能过剩、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内农业生产模式变革、国家政策调整等各种因素,倒逼着农资行业寻求新的出路,同时也催生出农资行业与时俱进的新变革。
十年发展历程中,武汉中农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肥料领导品牌,正式确定了“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企业发展愿景。从产品研发、销售到农化服务,始终专注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农业科技和农化服务领域,立足行业前沿,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升级。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是武汉中农的企业使命,倡导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是武汉中农的发展宗旨。”迪斯科化工集团、武汉中农董事长陈家辉认为,企业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武汉中农要争取的是利用现成的科技成果进行方案融合,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手段、新策略不断融合和丰富现有的成果,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此外,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重视,优秀的肥料生产企业应该坚持科技与服务“齐步走”战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理念,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将是武汉中农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论坛上,武汉中农隆重推出了“丹王”、“住和”、“芬王”三个品牌的高塔纯硝硫基水溶肥料、黄金肥料和多肽、双酶、聚谷氨酸等三大系列新型肥料。其优质的配方、全新的包装以及融合创新的高科技工艺和优质的肥料品质,让现场的经销商和媒体赞不绝口。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迪斯科化工集团常务副总裁、武汉中农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陈加权在发言中强调说:“未来,武汉中农公司将继续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举措,不断推进企业稳定发展,将卓越的品牌、卓越的产品、卓越的团队、卓越的服务作为强化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始终践行产品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理念,在业务活动的所有领域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相信在创新发展的思想引领下,下一个十年,武汉中农一定会实现巅峰跨越,以更加卓越的共赢价值,将我们的事业推向更加高远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