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干预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5-01-27周雪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神科躯体护士

周雪萍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精神护理科,江苏南通 226000

医院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形象,而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住院者的心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护理情况直接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而身心健康对于护士来说非常重要。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往往是具有精神障碍患者,长期面对一些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且拒绝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还随时可能做出杀人、自伤、毁物等行为,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很多,因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常会比一般护士更高。该研究针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对策。

1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都普遍较低,其中的抑郁、焦虑、躯体化情况最为严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是她们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的影响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试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中又以调查法运用的最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给予相应的评分,根据评分来判断护士的心理健康程度。

张卫东采用SCL-90对10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70名是精神科护士,剩余的30名为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通过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发现精神科护士和非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对比评分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发现70名精神科护士其中有45.7%的护士存在心理疾病。陈琳对选取的13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这136名精神科护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抑郁、躯体化问题最为严重[1]。郭亚丽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进行检测,检测发现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分别为35.71%、32.65%和36.73%[2]。徐亚金的研究发现,精神科护理人员出现的症状因子排在前面三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和焦虑。虞建英.分别对50名精神科护士和综合科护士进行心理测评,测试结果表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因子明显的高于综合科护理人员[4]。史瑞洁等人对济宁市的两所精神病院的28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两所精神病院的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等因子分都超过了国内规定的常模,总分阳性检测为26.04%,阳性的项目数28.82%,多项症状都超过了10%[3]。也有资料显示有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较为良好,如杨长虹等对驻马店的精神病院选取了192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护士的总分和因子分除了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和一般人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各项因子和常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异[6]。

2 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因素

2.1 年龄和工作年限

李翠芝等对云南省的13家精神病院的461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低于10年的护士除了躯体化外,其他各项因子分都低于同年龄段的常模,并且除了焦虑、阳性项目因子外,其他的因子分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工作超过10年低于20年的护士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他各项因子分都要高于同年龄常模,并且抑郁、恐惧、躯体化、阳性项目因子分有明显差异,而超过20年的护士除了偏执外,其他各项因子分都高于同年龄常模,认为不同的年龄和工作年限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问题不同[7]。

2.2 环境因素

精神病院病房的环境绝大部分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逃跑事件,而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期间面对的都是精神病人,而精神病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和正常人有很大的区别,无法正常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加上环境封闭,护士同样会产生一种被囚禁的感觉;再者精神病院通常都设置在和市区较远的地方,护士的生活较为贫乏,社会往来较少,在日常紧张的工作过后也无法的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放松,时间一久,自然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3 社会因素

冯锦妹等人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她们普遍对当前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其中最不满意的因素有工作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支持和认可、薪酬福利较低、发展的机会不足,认为出现这些不良的因素主要是社会一些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精神病人有偏见,连同精神病院和精神科护士也遭受歧视,从这里看出,缺乏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导致精神科护士对当前工作满意度低的重要因素[5]。

2.4 职业特点

精神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是非正常的逻辑思维的病人,病人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自残、逃跑、伤人、打砸等严重的事件,这些事件使得护士的工作风险极大,极易导致出现意外;再者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包括了病人的方方面面,工作多而杂,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使得她们长期处于高压、疲惫、劳累、紧张的状态,因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综合干预改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

3.1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护理工具

护士长应组织人员进行工作环境安全检查,如果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始终本着适合患者需求,提升医护环境建设,促进患者舒适治疗原则,对各个病房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于简陋环境进行美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具体措施则是对一些病房单调、简陋环境进行美化,病房走廊则以壁画、宣传栏为主。定时在病房内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或者鲜花进行装饰。院方还应为精神科护理部门提供护理工具特殊装置,配备一些红外线体温计、电子监护仪和微量泵等先进的护理工具,以此来提升护理效率。

3.2 提高临床一线护士配置

精神科护理部门应该设置男护士招聘比例,积极补充精神科护理人员中男护士的不足,确保对一些特殊病人进行跟踪护理。如此便可有效的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不足问题,而且通过配备男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制,另外有男护士保障女护士的安全,能够提升整个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对于精神科护理应按照一定的配比安排男护士,另外做好夜间值班合理安排,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增加护士之后,夜间值班由6~7 d进行轮次替换,工作时间按照医院规定进行安排。

3.3 注重人性化管理

对于护士的管理应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制定出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积极提升护士的待遇,提升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护理部门可以在自己科室设置护理责任人选评选,在院内公开奖励业务水平突出的护士,促进一线工作人员的福利水平建设。对于一些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交流和沟通,给予更多护士安慰,消除护士内心不安和失落感。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动,让更多的护士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得其身心得到有效放松。

3.4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学习,主要包括精神科护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精神科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知识、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技巧、简单的防身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护士对职业伤害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以减轻工作风险带来的压力。

4 讨论

精神科护士要面对来自社会及工作的压力,容易产生对专业的厌倦感,导致消极、散漫的工作态度。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争取合理的政策支持、学习深造的机会、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她们受到应有的尊重,体现应有的价值,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爱,使她们享受到工作的快乐,有助于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1]张卫东.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9):1121-1123.

[2]郭亚丽,孙培芳,郭敏,等.综合干预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4):40-42.

[3]史瑞洁.某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

[4]虞建英.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冯锦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改善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1(6):125-126.

[6]杨长虹.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12(7):102-103.

[7]李翠芝,邬劲,李小龙.不同文化层次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9(8):589-590.

猜你喜欢

精神科躯体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现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