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油菜—棉花轮作系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2015-01-27夏颖,汪荣勇,高立,涂卫东,范先鹏,张富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径流量油菜

夏颖,汪荣勇,高立,涂卫东,范先鹏,张富林,刘冬碧

摘要:通过5年田间定位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油菜-棉花轮作系统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的油菜子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对照(CK);年产流系数差异较大,2008、2009、2010、2011、2012年产流系数分别为20.2%、43.1%、49.1%、57.2%和59.6%;FP处理流失的TN量、NO3--N量和PN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是2个处理间流失的NH4+-N量没有显著差异,氮素流失的形态主要为NO3--N,CK和FP处理流失的NO3--N占流失TN比例分别为69.1%和78.4%;CK和FP处理间各形态磷素流失量没有显著差异,CK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PP,占流失TP的59.5%,而FP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DP,占流失TP的58.3%;氮、磷流失率分别为11.8%和3.2%。

关键词:油菜-棉花轮作系统;径流量;氮磷流失量;产流系数;氮磷流失率

中图分类号:S157.1;S562;S565.4;S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75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3.032

土壤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1-2]。中国农田施用的氮肥中,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水体的氮量占施氮量的5%[3]。在湖泊富营养化中,肥料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湖水中的氮占入湖总氮量的10%左右[4]。农田排水中的总磷浓度一般在0.01~1.00 mg/L,农田土壤中磷的流失量不到肥料的5%,一般都低于每年2 kg/hm2[5],这一流失量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却极大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轮作制度氮磷流失规律不同。陆敏等[6]研究了稻麦轮作下土壤系统中氮的迁移及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表明,稻季和麦季土壤渗漏和径流水中氮的形态和浓度不同,稻季流失的氮形态以铵态氮为主,而麦季以硝态氮为主;汤秋香等[7]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得出,径流氮流失量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磷素流失总量偏低,且以泥沙结合态为主,轮作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规律也不同,水田、平旱地、菜地和坡旱地的肥料流失率分别为10%、10%、13%和26%[8];高超等[9]研究表明径流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综上所述,前人关于不同轮作制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同一种种植制度连续多年的氮磷流失规律研究较少。

湖北省油菜-棉花轮作制面积约为12.5万hm2,占全省旱地二熟制的16.7%[10],长江、浠河、巴河和蕲河流经浠水县境内,因此,选择浠水县的主要轮作模式油菜-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利用径流池收集径流水的方式,连续5年定点监测径流水中氮磷养分浓度,明确油菜-棉花轮作制的氮磷流失规律,为控制农田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入湖负荷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试验点设于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马桥港村,东经115°14′6.4″,北纬30°23′30″,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浠水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1 350 mm左右,多分布在3~8月,年平均气温为17.1 ℃。长江、浠河、巴河、蕲河等江河流经浠水县。长江过境江段41 km,浠河过境河段72.5 km,巴河是浠水与罗田、团风两县的界河,全长151 km,蕲河在浠水境内有洗马河(长19.8 km)、刘铺河(长9.5 km)、龙潭冲河(长8 km)三段。策湖、望天湖是浠水境内两个面积超万亩的大湖。试验地土壤为黄棕壤,质地中等,土壤表层土壤(0~20 cm)基本理化性质:pH 6.7,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11.2、1.11、0.55 g/kg,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4.3、40.8 mg/kg。

1.2  田间试验设计

小区规格为长7.5 m,宽4.0 m,面积30 m2,径流池长2.0 m,宽1.0 m,深1.0 m,混凝土结构。试验设2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内容为:空白对照(CK)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处理中FP是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当地农民的平均施肥量、施肥方式与比例施用氮、磷、钾肥,具体施肥量见表1。除施肥外,其余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大田管理一致。

1.3  样品采集方法

从2008年第一季油菜开始至2012年棉花结束期间,实测并记录试验地历次降雨量及每次降雨产生径流后各小区径流量,参照文献[11]的方法采集径流水样,水样冷藏条件(4 ℃)保存,采样后尽快分析。并于每年的油菜和棉花成熟期间,分批多次收获和记录油菜子和皮棉产量。采用径流池法收集,每个小区对应一个地表径流收集池,根据当地3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及产流系数,每次降水并产生径流后,测量各径流池水面高度,计算径流量,同时采集径流水样500 mL,及时运回实验室,用定量滤纸过滤后测定其中各种形态的氮、磷等含量。产流系数=(径流量/降雨量)×100%。

其中,水样总氮(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硝态氮(NO3--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铵态氮(NH4+-N)用靛酚蓝-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用差减法得到颗粒态氮(PN)=TN-(NO3--N+-NH4+-N);水样总磷(TP)采用过硫酸钾氧化-钼蓝比色法测定;将水样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过硫酸钾氧化-钼蓝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DP);差减法得到颗粒态磷(PP)∶PP=TP-DP。

1.4  氮、磷养分流失量和流失系数计算方法

地表径流流失的氮、磷量等于整个监测周期中各次径流水中氮、磷浓度与径流水体积乘积之和。肥料流失系数用流失率表示,以氮素为例,计算公式为:肥料氮素流失率=[(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氮素流失量-对照处理氮素流失量)/肥料氮施用量]×100%。数据分析统计及图表采用DPS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表2所示为2008-2012年间油菜和棉花的经济产量,由于每年的施肥量不同(表1),所以同一种作物年际间产量差异比较大,但是5个年度的油菜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表现为2008年和2012年较高,2009-2011年产量下降。结合施氮量和产量分析得出,当油菜季施氮量在118.0~162.7 kg/hm2,棉花季施氮量在192.9~253.1 kg/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高于162.7和253.1 kg/hm2时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则下降。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均表现为农民习惯施肥的产量高于对照(P<0.05),除2011年的油菜产量、2008、2011和2012年的棉花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年份均有显著差异。

2.2  地表径流发生规律

由表3看出,本试验点径流发生时期主要在每年的3~8月,年均产流14次。其中,2008年主要集中在6~8月,2009年主要集中在3~5月,2010年主要集中在3~7月,2011年主要集中在6~8月,2012年主要集中在4~6月。

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径流量没有影响,2个处理间年径流量没有差异(图1),CK处理5年平均径流量为551.4 mm,FP处理5年平均径流量为551.6 mm。经计算,年产流系数差异较大,从2008-2012年5年,各年的产流系数分别为20.2%、43.1%、49.1%、57.2%和59.6%(表4),这是因为产流系数由径流量和降雨量计算得出,试验点5年中各年的降雨量不同导致产流系数有差异。

2.3  不同施肥处理各形态氮素流失规律

分析试验点2008-2012年径流流失氮量(表5)发现,FP处理流失的TN量、NO3--N量和PN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是2个处理间流失的NH4+-N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FP处理流失的TN量、NO3--N量、NH4+-N量和PN量5年平均分别为64.7、50.7、1.5和12.5 kg/hm2,CK处理5年平均分别为14.6、10.2、1.2和3.2 kg/hm2。各种形态氮素流失量年际间有差异。5年平均氮素流失率为11.8%。

NO3--N是油菜-棉花轮作系统流失的主要氮素形态(表6),其中,流失NO3--N占流失TN比例CK和FP处理5年平均分别为69.1%和78.4%,流失PN分别占22.7%和19.2%,流失NH4+-N分别占8.2%和2.4%。

2.4  不同施肥处理各形态磷素流失规律

FP处理流失的TP、DP和PP量5年平均分别为3.01、1.82和1.20 kg/hm2,CK处理5年平均分别为1.84、0.80和1.04 kg/hm2。各种形态磷素流失量年际间有差异。5年平均磷素流失率为3.2%(表7)。

CK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PP,5年平均占流失TP的59.5%,而FP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DP,5年平均占流失TP的58.3%(表8)。

3  小结与讨论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在一定范围内油菜[12,13]和棉花[14]的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高于某个量后,产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本研究发现同样的规律,当油菜季施氮量为118.0~162.7 kg/hm2,棉花季施氮量为192.9~253.1 kg/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氮量高于162.7和253.1 kg/hm2时油菜和棉花的产量则下降。虽然本研究中施氮量梯度不是设置在同一年,但是是在同一个试验点5年不同的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说服力。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农民习惯施肥量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高肥料用量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反而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风险[7]。

本试验中习惯施肥处理的TN、NO3--N和PN流失量显著高于对照,并且流失的主要氮素形态为NO3--N,这与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认为旱地土壤流失的氮素以NO3--N为主,水田以NH4+-N为主[15-17]。但是施肥对磷流失总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与杨皓宇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土壤对磷具有强固定作用,使磷在土壤中扩散能力极弱,流失载体主要为泥沙,只有过量施磷使土壤固磷达到饱和后,才容易发生磷素流失[19]。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对照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主要为颗粒态磷,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流失的磷素形态则主要为可溶性磷,这表明施肥处理的土壤固磷达到饱和后多余的磷以可溶性磷析出。

参考文献:

[1] 唐  莲,白  丹.农业活动非点源污染与水环境恶化[J].环境保护,2003(3):18-20.

[2] 杨金玲,张甘霖,张  华.丘陵地区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径流输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24(1):16-23.

[3] 朱兆良,孙  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8(4):4-6.

[4] 徐  谦.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状况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2): 39-43.

[5] SHARPLEY A N, WHITHERS P J A. The environmentally-sou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hosphorus[J]. Fertilizer Research, 1994, 39:133-146.

[6] 陆  敏,刘  敏,黄明蔚,等.大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土壤氮素流失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34-1239.

[7] 汤秋香,任天志,翟丽梅,等.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608-615.

[8] 蒋晓辉.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J].云南环境科学,2000,19(4):33-34.

[9] 高  超,朱建业,朱建国,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输出磷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543-1549.

[10]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 卜群第,范先鹏,田应兵,等.不同施氮量对棉田地表径流中氮形态及流失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5):1092-1095.

[12] 邹  娟,鲁剑巍,李银水,等.直播油菜施肥效应及适宜肥料用量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90-94.

[13] 李银水,鲁剑巍,邹  娟,等.湖北省油菜氮肥效应及推荐用量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2):218-223.

[14] 董合林.我国棉花施肥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7,19(5):378-384.

[15] 朱新开,盛海君,夏小燕,等.稻麦轮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1):38-41,66.

[16] 段小丽,张富林,张继铭,等.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2):49-53.

[17] 席运官,田  伟,李  妍,等.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氮、磷径流排放规律及流失系数[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3):534-540.

[18] 杨皓宇,赵小蓉,曾祥忠.不同农作制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6):2344-2348.

[19] 李可芳,黄  霞.磷肥的使用与农业面源污染[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增刊):189-190.

猜你喜欢

径流量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1956年~2015年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水文比拟法在计算河川径流量时的修正
“察颜观色”巧辨别油菜缺素
SCS模型在红壤土坡地降雨径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资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