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儿科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控对策

2015-01-27胡楠,胡颖,尚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5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感染率儿科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留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房环境、存在侵袭性操作、医生手卫生等。结论 应加强儿科急诊观察室规范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5.143

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

Infection-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on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HU Nan HU Ying SHANG Nan Children's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Kaifeng 47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pediatric emergency observation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eft view children’s clinical data. Results Major risk factors include age,ward environment,invasive operation,doctor's hand hygiene,etc. Conclus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emergency observation room.

【Key words】Pediatric,Emergency observation room,Hospital infection

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一般病情比较危急,变化快,以高热、惊厥、脱水、肺炎患儿居多,疾病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混杂同住一室,且家属来往较多,环境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 [1],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2 087例留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应防控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留观患儿2 087例,其中男1 289例,女798例;年龄3个月~12岁,其中年龄≤3岁的患儿1 461例,占70.00%。

1.2 研究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患儿的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等进行疾病诊断;采用目标性调查与医生填报表相结合的方法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如实填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侵入性操作、医生护士记录的各种检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将这些资料录入专用数据库,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科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

留观患儿中诊断为医院感染的143例,医院感染率为6.80%,其中,2013年留观患儿1 086例,医院感染率为8.29%(90例);2014年留观患儿1 001例,医院感染率为5.29%(53例);经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多,分别为62例和56例,口腔感染11例,皮肤感染7例,其他感染7例。

2.2 儿科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此次研究中,2013年、2014年接受调查的医生分别为103名、89名,手卫生执行率为28.76%、44.94%;2013年、2014年接受调查的护士分别为163名、198名,手卫生执行率40.49%、59.60%;2013年、2014年接受调查的辅助人员分别为86名、114名,手卫生执行率19.77%、34.21%。经检验,2013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于2014年,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1岁、1~3岁的患儿其感染率分别占该年龄阶段患儿总数的9.84%、7.97%,而>3岁的仅占2.72%,≤3岁患儿医院感染率高于>3岁的患儿(P<0.05)。住院时间<5 d的1 026例患儿中感染率1.95%,5~7 d的568例中感染率5.99%,>7 d 的493例患儿感染率18.06%,说明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另未进行侵袭性操作诊疗患儿的医院感染5.93%,进行侵袭性操作的则为8.21%。

3 讨论

近年来,家长及医疗机构对儿科急诊观察室医院感染问题越发重视。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免疫系统尚不健全,抵抗力较差。本研究中,儿科急诊观察室的留观患儿年龄≤3岁的患儿占70.00%,诊断为医院感染的143例中,年龄<1岁、1~3岁的患儿其感染率分别占该年龄阶段患儿总数的9.84%、7.97%,而>3岁的仅占2.72%,这说明患儿年龄越小,院内感染发病率就越高。患儿咳嗽、打喷嚏、雾化吸入、呕吐物及废弃物等造成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污染,由于患儿多数短期内需要卧床治疗,容易接触污染空气,部分患儿卧床治疗,导致痰液不利排除,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2],同时,患儿及家属有着较大流动性,导致空气细菌含量升高,这也是患儿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3-4]。本组医院感染病例中,感染部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多。除此之外,住院时间长、使用侵袭性诊疗、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都是急诊观察室患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调查数据给出了显示。

为做好儿科急诊观察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几项防控对策:(1)增加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和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了解关于医院感染、疾病传播的动态信息,定期培训、考核,达到全员感染知识的全面提升;宣传快速手消毒液的优点,每个水龙头张贴醒目的洗手七步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无菌操作观念,对患儿进行诊疗时务必要带口罩帽子;进一步完善手卫生设施,备全消毒液,水龙头旁配置一次性手抽纸;科主任、护士长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医生手卫生的检查,保持其手卫生符合医院Ⅱ类环境要求 [5]。(2)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无菌和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医疗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根据患儿病情和疾病类型安排床位,可疑传染性疾病患儿及时隔离,明确诊断后转移感染病区;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和紫外线照射消毒;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纠正患儿及家属不良卫生习惯,使其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出院患儿,要执行好终末消毒制度。(3)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指征,重视护理,尽可能减少此类操作,若必须进行,则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并重视对气管插管、胃管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执行侵袭性操作后,密切观察患儿临床征兆,及早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总之,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病情特殊,病房环境特殊,危重患儿多,存在很多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避免将不同系统疾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时期的患儿混杂在一起,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感染率儿科
我的各路好友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