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3年北京军区抗洪抢险纪事

2015-01-27龚图文

党史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洪水天津部队

龚图文

特大洪水在冲击了河北平原后,迅速逼近天津外围

1963年8月初,在短短几个昼夜里,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邢台,到中部的石家庄、保定一线,连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到500至1000毫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1400毫米以上,是平常年降雨量的两倍,大大超过自1900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暴雨造成山洪暴发,上述地区河水骤涨,京广线两侧几十个县一片汪洋,桥梁被毁,道路中断,城镇进水,村庄被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在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面前,北京军区驻灾区各部队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亲临现场指挥,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地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在外人员主动投入抢险救灾斗争。许多分散值勤的小单位和外出人员,以洪水就是命令的精神,也自动组织起来,参加抢险。

8月12日上午,在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副司令员郑维山等到北戴河集体读书学习的情况下,军区政治委员廖汉生召开军区司、政、后各部首长联合办公会议,研究了抗洪抢险情况和部队的调动、救灾等一系列工作。随后,廖汉生签发了有关文电。

按照北京军区下达的命令,全区部队紧急动员起来,不论是战备值班部队、全训部队,还是施工、生产部队或分散执勤部队,一声令下,立即出发,冒雨行军,日夜兼程,全部按时或提前赶到指定地域。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抢险救灾斗争在燕赵大地展开了。

陆军部队徒涉急流,四处抢救人民群众和国家物资。海军和舟桥部队驾艇操舟,寻找、转移被困群众。空军部队穿云破雾,空投各种救生、抢险器材和食品、药品。在元氏县“八一水库”即将漫坝决堤的危急关头,空军航空兵第13师的飞行员们冲破不足百米高的云雾,超低空连续试航,找到图上没有标记的水库位置,投下1万多条麻袋,支援地面部队及时加固了堤坝。

在冀中腹地白洋淀,64亿立方米洪水汹涌注入,千里堤告危,一旦决口,落差超过3米的洪水将毫无阻拦地冲没冀中平原上的村庄、田园,并将直冲天津。北京军区紧急抽调了5个步兵团和工兵、通讯、海军等部队,水陆并进,奔赴千里堤抢险,抢堵险工19处,抢筑堤坝上万米,接连抗击了八级大风和暴雨的袭击。在大堤岌岌可危之际,许多同志跳入水中,结成人墙,以身代桩,保住了千里堤。

特大洪水在冲击了冀中、冀南的平原后继续沿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水系向天津市的西、南外围汇集,对天津市和津浦铁路构成严重威胁。于是,从8月10日起,抗洪抢险的重点转向天津。

天津市位于五河下梢,地势低洼,从太行山、燕山山脉流向华北大平原的水,大部分都从这里流入渤海,历史上水害不断。1939年的一场大水,曾造成各条河流多处决堤,市区一片汪洋,平地行舟。天津又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基地,是连接东北、华北与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北京军区下达的重要任务。

根据汛情和总参谋部指示,北京军区成立天津防汛指挥部,又称军区“前指”

在第一次洪峰即将到达天津之际,北京军区部署驻天津地区的第66军5个团、防化第9团、舟桥第85团和在津郊从事农副业生产的第69军4个团,分别在子牙河东堤49公里地段、独流减河北堤35公里地段,抢先加高加固堤埝。1963年8月10日到15日,这里的水位猛涨近4米,有的地段水面距堤顶仅剩3至7厘米,一个浪头打来就会漫过大堤。护堤部队日夜抢工,水涨一寸,堤高一尺。

同时,北京军区还抽调步兵、高炮和探照灯各1个团开赴冀鲁交界的沧州、德州地区,加高加固南运河西堤,保护津浦铁路。

8月16日上午,廖汉生再次召集北京军区司、政、后机关各部首长联合办公会议,听取汛情通报和抗洪救灾情况报告:当时,险情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在第一次洪峰通过天津之后,更大的第二次洪峰随后涌来,仅子牙河水系就有96亿立方米的洪水,以宽约40公里的正面、高约3米的锋头,向天津西贾口洼急速逼近,情况异常严峻。得知水情如何严重,廖汉生决定,亲自去天津抗洪前线视察。

经过中午简单的准备之后,廖汉生带领司令部副参谋长索立波、后勤部副部长吴树声等,驱车火速赶赴天津。17时30分,他们一行到达天津市区的第66军军部。一下车,廖汉生立即召集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王奇才、政治委员马辉和第66军军长杜文达、政治委员杨银声、副军长郑三生等,听取他们的汇报,以便研究进一步组织力量加强天津地区防汛的有关事项。会上,廖汉生宣布,根据汛情和总参谋部指示,立即成立北京军区天津防汛指挥部,又称军区“前指”,由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负责,军区副参谋长李家益和吴树声等协助。

8月17日,廖汉生、索立波来到天津西南外围的东淀、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等处重点防汛堤段,察看水情,听取汇报,慰问部队。在浊浪滔滔的堤坝上,在简陋潮湿的工棚里,廖汉生看到各部队士气旺盛,严阵以待,以临战的姿态迎战洪峰。同样,在一线抗洪的北京军区官兵们,看到军区首长莅临,也更加斗志昂扬。

在子牙河抗洪一线,廖汉生看到一个连队的黑板报上写满了“战地诗歌”,其中一首短诗写道:

子牙浊浪排空飞,妄演当年老少悲。

今朝大禹数不尽,水魔怎能欲所为。

廖汉生一字一句地读完这首小诗,连声称赞:“写得好。我们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就应该有这样的气魄!”

在听取堤防指挥员的抢险预案汇报后,廖汉生着重指出:和水做斗争,这就是打仗,要当作一次艰巨的战斗任务来完成,确保打胜这一仗。不仅要把草袋、石块等抢险物资准备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一旦出现险情,哪个连、哪个排怎么干,都要预先搞好方案。

在谈话中,廖汉生勉励部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个个都是“将”,不管洪水多猛,都要把它挡住。

在和战士交谈中,廖汉生也发现有些家住灾区的同志在旺盛的斗志下隐约流露出对家人的担忧。有的干部认为,这是战士觉悟不高,廖汉生不以为然,他向身边的第66军政治委员杨银声提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必须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关心他们,及时向他们通报家乡的救灾情况。随后,廖汉生要北京军区政治部发个通知,要求各部队做好家在灾区同志的思想工作,保持旺盛的斗志。

在某部1营工地上,廖汉生看到指战员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难挡烈日,难遮暴雨,蚊虫叮咬,条件十分艰苦。廖汉生要求他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工棚搭好,越是艰苦、越是紧张,就越要争取让战士们休息好,尽可能减少大家的疲劳,保证到需要的时候能够顶得住。

视察、慰问中,廖汉生号召全体抗洪前线的同志充分认识这次抗洪斗争的重大意义,发扬我军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保卫天津市和交通线的安全,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铁路!

8月17日下午,廖汉生等赶回天津市区,与河北省省长刘子厚沟通情况。刘省长介绍了河北省和天津市抗洪救灾的全面情况,以及已经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案,包括一面固堤,一面分洪。廖汉生向刘省长通报了成立北京军区天津防汛指挥部以及兵力部署、使用方案。刘省长表示完全同意。我们共同分析了水情、防御能力和抢险方案,一致认为:在特大洪峰面前,军民团结,并肩作战,天津这座大城市是完全可以保住的。

这天下午,滕海清副司令员带领北京军区“前指”赶到天津,并立即到各处视察,担负起统一指挥天津防汛前线部队的任务。

8月19日,廖汉生返回北京,坐镇军区司令部,主持全区抗洪救灾和日常工作。

根据视察天津的情况,北京军区向天津防汛前线增调兵力,调整部署,加强重点地域。同时,根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所属7000余人也乘火车赶到天津,在静海县南运河段布防,加强护卫津浦铁路的力量。

一场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铁路的决战开始了。

19日晚,第二次洪峰到达津西贾口洼,来势汹涌,每小时进水量多达1亿立方米,水位以每小时19至21厘米的速度猛涨,仅仅34小时就上涨了3米多。20日,水位达到最高峰,达到超出历史记录的8.94米,南运河西堤多处出现坍塌、裂缝、漫溢、决口的险情,全线告急,随时会有洪水破堤直冲津浦铁路,进而冲击天津市的危险。

危急时刻,北京军区“前指”向部队下达了“一定要守住堤防”的命令。

负责堵口的部队跳入水中,拉起绳索,组成人墙,减缓流速,而后打桩投料,堵住一个又一个决口。

担负分洪任务的部队以人工与爆破相结合的方法,向团泊洼、文安洼、东淀洼分泄洪水。一些群众舍不得堤下大洼里的家,迟迟不肯撤离,分洪部队协助地方政府反复说服、动员。有些同志的家也在泄洪区里,一旦破堤分洪,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园将被滚滚洪水一扫而光,但是为了大局只能舍弃小家。某团2营教导员杨国安在家乡的南运河四女寺段执行分洪任务,他一面向堤坝上的弟弟和乡亲们解释说服,动员群众全部撤离,一面毫不犹豫地指挥部队破堤分洪,保证了大局。

经过紧张、激烈的连续奋战,21日险情稍有缓解。

数十万军民顶住了特大洪峰的冲击,赢得第二阶段的胜利。此后,转入同高水位进行持久斗争的第三阶段。

洪峰过后,汛情继续严重。洪水仍以近每秒上万立方米的流量涌来,而经海河泄入渤海的流量仅达到每秒1400立方米,入超悬殊。贾口洼、文安洼、东淀洼、团泊洼,四洼连成一片,水位齐涨,平均高8.4米,加上秋风阵起,风力不时达到8级,掀起一人多高的浪头,对各处堤坝和津浦铁路构成严重威胁。在长时间高水位的压力和浸泡下,堤埝不时出现渗漏、滑坡、塌陷等险情。天津市的防汛抗洪斗争处在更紧张、更艰苦的阶段。

为了加强力量,确保最后的胜利,北京军区再度向天津地区增调1万兵力,沈阳军区再次增派3000人,济南军区派来7000人。各部队加强重点地段的防守,采取打桩、放“草龙”、“排柳”等防风防浪措施,加固堤坝。同时,北京军区抽调4个步兵团、4个工兵连以及海军抢险队,在马厂减河扒口,向北大港分洪,加速排洪入海。

8月26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等结束读书学习回到北京,军区全体领导同志一起听取了汛情报告。会后,杨勇司令员、郑维山副司令员立即赶到天津抗洪前线,视察部队固堤和泄洪工程。

28日晚,邢台以西太行山区再降大雨,邢台南北一段刚刚修复的京广铁路桥梁又被洪水冲断,修路部队继续抢修。

在津浦铁路线上,因为积水太多,致使静海县唐官屯至良王庄路段全线漫水,路基下沉,道轨塌陷,涵洞漏水,津浦铁路被迫临时封闭。北京军区从担负机动和守堤部队中迅速抽调13000多人紧急抢修,加固路基,加速排水。在水陆交通断绝、物资器材缺少的情况下,空投了2万多条麻袋。经过3个昼夜的苦战,津浦铁路终于化险为夷,于9月2日通行了工程车,9月7日恢复正式通车。

北京军区各部队普遍开展立功运动,涌现出大批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

从9月1日起,随着滚滚洪水泄入渤海,天津外围水位开始全面回落,11日降到保证水位以下,洪水威胁基本解除。至此,河北、天津抗洪救灾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抗洪抢险部队与数百万群众同心协力,终于战胜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完成了“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铁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

水灾过后,北京军区党委研究了救灾工作,要求各部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救灾工作的指示,并且向群众广泛宣传,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鼓励群众树立生产自救的信心,帮助群众抢种晚秋作物,力争不荒一亩田,帮助群众修盖水毁房屋,所有医院和卫生勤务分队派出医疗队为群众防病治病。北京军区号召每人每月节约1斤粮,拿出来救济灾民。军区政治部给全体指战员发出一封信,号召再接再厉,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在历时1个月的抗洪抢险中,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级防汛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军区等部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急就坚守在哪里,先后共投入5个军、15个师和步兵学校,共计8.6万人,其中包括沈阳军区1万余人、济南军区7700人、海空军2000余人。我军从洪水中抢救遇险群众9万多人,收容无家可归的群众3万余人,抢出粮食235万公斤、物资1万余吨、牲畜5300多头,完成土石方150万立方米,打木桩7.9万根,守护河堤158公里,抢修险工堤段100余处,抢修京广、石太、津浦铁路45公里。空军部队出动飞机1022架次,空投救生器材7.6万件、食品293万公斤、药品4000多公斤。海军和舟桥部队出动船艇766只。此外,河北省军区及各军分区、天津警各区、人民武装部配合地方政府动员组织了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的190万民兵参加抗洪。

北京军区各部队普遍开展立功运动,大大激发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受到军区和各部队的表彰。

比如,洪水初起时,第69军第28师第82团3营炮兵连正在易县山区施工,发现驻地东高士庄有被山洪冲没的危险,副指导员刘少春带领战士挨家挨户说服群众转移。当他把最后一名群众送出门时,山洪席卷而来,他对身边的战士喊道:“不要管我,快救老乡。”自己却被漩涡卷入水底。该连驭手班战士谢臣发现一个姑娘在急流中挣扎,奋力将她托顶上岸。他又去救另一个女孩时,被浪头打入漩涡。炮兵连以两位烈士的生命为代价,抢救出132名群众。

在抗洪抢险总结时,北京军区有两个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3个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63个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涌现出一等功臣10人、二等功臣174人、三等功臣3188人。中央防汛指挥部向3个连队分别授予“防汛模范单位”、“抗洪救灾模范连”等荣誉称号。军区政治部追认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的谢臣、徐作朝、方菊生3位共青团员为优秀团员。1964年1月,国防部发布命令:追授谢臣“爱民模范”称号,授予谢臣生前所在班“谢臣班”称号,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谢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随后,北京军区党委做出开展向谢臣学习的决定,并在河北保定隆重举行了命名大名,杨勇代表国防部向谢臣烈士的亲属和“谢臣班”颁发奖状,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罗瑞卿大将相继题词纪念谢臣烈士,号召全军指战员都要学习他。

部队“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也经受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和严格的锻炼”

抗洪抢险期间,北京军区广大指战员以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学习榜样,表现出人民军队与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优秀品质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比如,步兵第82团为抢救群众,在水中连续奋战26个小时没顾上吃饭,饭刚做好,又让给群众,自己摘野菜充饥。坦克第312团让出营房,安置灾民3000多人,为了保证灾民吃上饭,修理连炊事班从早上4点到夜里1点站在水中为灾民做了23锅饭。

某师侦察连在邢台地区沙河县野营训练中遭遇洪水,他们抢救出驻地群众后,又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抢救、转运群众1500余名,沟通了5个县(市)、28个公社、195个村庄的联系。

某连工兵排长带领4名战士驾着一只冲锋舟,在洪水淹没的村子里,连续奋战两天一夜,抢救出群众517人和大量物资,使全村群众全部获救。

北京军区指战员热爱人民,人民群众不会忘情!!

舟桥第85团在运送群众途中,一位孕妇临产,战士们把母子平安地护送到医院,产妇十分感动,给孩子取名“军船”。

坦克某团安置的一位妇女,在部队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平安生下一对儿孩子,男孩子取名叫“军生”,女孩子取名叫“军花”,以表达对解放军的感谢和纪念。许多同志自动捐献衣物,支援灾民。

抢险中,不少人以雷锋为榜样,不署名给灾区汇款寄物,地方民政部门派人到部队反复查找,有些款项始终找不到捐献人。

值得一提的是,参战各部队处处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爱护驻地的一草一木,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维护群众利益。指战员们修堤取土,宁可跑远路也不损坏庄稼。从洪水中打捞出的大量物资都逐一进行清点后全部上缴。某连在小王庄执行分洪任务,把群众遗留下的物品列出清单贴在墙上。房东的鸡下了蛋,等房东回来后连鸡带蛋全部交还。

北京军区抗洪救灾的英勇事迹,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赞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派出慰问团,来到抗洪前线和部队驻地,热情慰问。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联合发出慰问信,盛赞广大官兵: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卓越的功绩。你们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所表现的舍已为人、自我牺牲的共产主义的高贵风格,所表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将永远是人民学习的榜样,更加增强了广大群众战胜洪水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10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邀请抗洪救灾英模代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12月,河北省和天津市举办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宣传军民抗洪功绩,毛泽东主席为展览会题词,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对于北京军区这次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廖汉生认为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同时,也经受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和严格的锻炼,对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提高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能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洪水天津部队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俄部队军演
天津之旅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天津之眼》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