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汇丰银行经验提升银行业治理水平
2015-01-26李瑞红
李瑞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内外部条件发生很大变化。银行业要顺势而为,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经验,加快我国银行业治理改革进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破解制约发展的羁绊和难题,进一步释放和发展银行业生产力。
汇丰银行经验及做法
汇丰银行重塑战略发展目标。“着眼于全球,立足于客户,量力而行,科学发展。”是汇丰银行战略发展目标的精髓。汇丰银行一方面鉴汇丰银行以本土化来推进国际化的,即通过在全球各主要市场上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当地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外资银行来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银行”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靠稳固的客户关系来打造“百年老店”。汇丰银行将“把握市场增长机遇,为客户拓展商机,助推企业和经济蓬勃发展,帮助个人实现梦想”作为具体发展目标。“45%用于资本积累,40%用于分红回馈股东,15%用于激励员工”的盈利的分配制度成为其持续近150年稳健发展的“引擎”。这使得银行资本规模与业务发展水平挂钩,也相应实现了银行利益与客户利益、个人利益的完美统一。
汇丰银行重审风险治理效能。汇丰银行以风险管理文化为骨架,以独立化、专业化的风险治理为大脑,以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为手段,使得150岁的汇丰银行步伐矫健。一是风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像经营业务一样管理风险”是汇丰银行风险管理理念,这一理念被灌输于全体员工,也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被置于与业务经营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了银行总体上不会出现风险管控让位于业务发展的情况。目前汇丰银行全球共有员工27万人,其中风险管理员工2.6万人,占比约为10%,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二是集团风险治理决定了银行如何发展。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之一,是银行的大脑,它通过科学设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风险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从整体上把控银行风险偏好,直接决定银行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三是以三道防线、压力测试、全流程风险管理政策等为突出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决定了风险治理的执行力。以汇丰银行零售业务操作风险防控三道防线为例,汇丰银行构建了以业务条线管控为最下层、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层、内部审计为上层的金字塔型操作风险管控三道防线,其中业务条线承担了风险防控的最重要责任,负责确保零售业务关键风险得到有效识别、监控和缓释。
汇丰银行重建风险治理基础。近年来,汇丰银行以大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为手段,以优秀的人才储备为支撑,为其打造了坚实的风险治理基础。一是汇丰银行有意识地将历史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分析。例如汇丰银行用于直观风险分析的风险图谱、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的由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条线、不同风险类型组成的三维全球风险识别系统,依据的基础均是海量历史数据。二是汇丰银行风险管理工具、管理方法走在银行业前列。三是人才储备为银行发展提供源动力。汇丰银行将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员工视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除与银行发展密切联系的员工激励政策外,系统性、专业化、不同层次的培训机制是该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快我国银行业治理改革路径
加快我国银行业改革
重塑我国银行业治理理念。一是中资银行应当重塑发展战略,特别是应当将国家战略、民族战略融入其自身的发展当中,制定具有全球视野、兼顾长远、充分市场化的发展战略。银行的经营发展策略,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重视资本积累、服务实体经济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统一。二是中资银行应当重审风险治理效能,最为重要的是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将风险文化植入业务发展中,明确专家治行的理念,确保董事会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性。除此之外,中资银行应完善压力测试的手段,加强三道防线的建设,尤其在个人业务中,重点加强业务部门承担风险治理第一道防线的能力。三是随着巴塞尔III的监管要求落地、风险计量模型不断完善、银行业务日趋复杂多样,市场环境对银行风险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资银行应当积极适应当前的变化,重建公司治理尤其是风险治理的基础,秉持大数据的治理理念,有序的改进风险测量模型和方法,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要注重相关风险管理专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快“走出去”、深入“引进来”。一是加快中资银行走出去步伐,改变中资企业走出去对外资银行的过度依赖。目前中资企业境外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外资银行发达的国际网络,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落后于中资企业,未能对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中资银行亟需重塑国际化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以金融服务便利化为重点,加快打造国际性银行,为中资企业保驾护航。二是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变引“资”为引“智”。目前对外资银行准入门槛还较高,开放程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促进中资银行更好、更快地走出去,需要加快引进来的步伐,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共同深入的良好局面。
推进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一是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规范、充分、高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注重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改进绩效考评体系,抑制盲目冲动,加快扭转以规模、排名论英雄的粗放发展模式。二是业务治理体系改革。适应银行集团化发展要求,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分别实行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改革,规范业务经营行为。三是风险治理体系改革。在巩固信贷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推进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和母子公司的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合理确定风险偏好,控制整体杠杆水平和风险水平。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建立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的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强化银行集团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
提高银行业治理监管有效性
改进监管模式。2009年开始,英国进行了根本性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英格兰银行下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PC),承担宏观审慎管理职责。撤销金融服务局,成立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在英格兰银行下设审慎监管局(PRA),分别承担金融行为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及微观审慎监管职责;PRA和FCA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并受FPC的指导。英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是由英格兰银行承担主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职能,负责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银行集团的稳健经营。英国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完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下,应努力实现宏观、微观审慎有效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重点突出消费者保护。英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即依据“双峰”监管理论,将消费者保护置于核心地位,将其视为提高市场诚信度和有效竞争的前提。在现有体制下,我们应当首先突出银行机构“三道防线”的主体责任,并对其“三道防线”实施行为监管,推动银行不断前移风险管控关口,最终形成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控制主要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合理权益的局面。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分业监管的专业化优势,树立整体视角和思维,综合考虑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相互之间的影响,将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出发,注重金融政策、措施、执行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三是进一步改进完善微观银行业监管,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切实转变职能和作风,简政放权,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四是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周期和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合理确定监管要求,体现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及时、充分反映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单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改进监管技能。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中往往注重定性分析,重点监管银行贷款投向的合规性、安全性等,主观性较强,而对银行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等往往缺乏量化分析手段。因此,及各部门应结合大力推动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办法有效实施的契机,推进银行业风险治理改革。一是引导、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对资本和各类风险计量的制度方法,优化信息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加强与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明确发展目标和风险偏好,提出科学的资本规划;强化管理,不断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健全风险制衡机制;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积极开发运用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提高风险识别努力和计量准确性。二是加强监管人员和银行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学习,引导银行准确计量监管资本要求,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健全内部资本评估程序,强化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微观基础。三是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创新,推动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四是提高监管有效性,通过监管规章、制度管住银行风险行为;通过市场准入把好准入关口;利用好银监会开发的“1104”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评级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精准定位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水平;科学立项,突出重点,提高专项检查比重,探索通过整合集中等方式组建专业检查队伍,加强处罚问责,提高现场检查的有效性,及时确认风险,对银行出现危机隐患能够有适当的危机处置安排。
强化国际监管与协作。汇丰银行营业网点遍及全球75个国家地区,540万个客户,其庞大的全球网络给监管带来了挑战。跨国银行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监管并强化国际监管的作用。一是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注意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不断调整、改进金融监管手段和完善市场规则。二是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等国际机构要加强与各国、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制定合理有效的银行国际监管标准,完善国际监管制度,增强国际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强化市场纪律。三是要通过统一监管措施和监管标准提高各国金融监管水平,更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确认和防范跨国银行机构潜在的风险,防范其监管套利带来的金融风险。四是要深入参与国际监管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家或地区双边或区域监管磋商合作,促进多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健全跨境经营的全球性重要银行的监管联系会议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实现对跨国银行的有效监管,防范风险。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监管事业,人才为本。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近年来,银行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达930家,资产年化增速平均达20%左右,对母行的资产和利润贡献度不断增加。金融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日新月异,银行业监管面临新要求,监管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努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理念、制度和方法,加强人才开发、引进和培养,提高监管人员待遇,以良好的薪酬待遇、事业安排吸引商业银行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监管队伍,努力打造知识型、专家型的银行监管队伍,以专业化的有效监管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稳健经营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银行业监管专业化水平,加强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和监管新理念、新规则、新技术的学习培训,努力掌握国际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新技能,及时把握国际银行业发展与监管脉动,提高银行业监管有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