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央行降息的政策效应

2015-01-26冯梅张宏亮独军利范念龙

银行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降息定价存款

冯梅+张宏亮+独军利+范念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和城镇就业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增长仍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利率,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保持实体经济平稳增长。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1.1倍调整为1.2倍,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倒逼银行经营走精细化和差异化发展道路

存款利率大多上浮到顶,银行负债成本未降。2014年,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持续放缓,全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由2013年年末的13.8%降至2014年11月末的9.6%,11个月存款增速累计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由两位数降为个位数增长。2014年11月22日降息政策实施后,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存款结构,实行存款利率上浮策略,重点争夺中短期存款。据对部分金融机构调查发现,2014年11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官网挂牌利率为3%,约为基准利率的1.09倍,并未上浮到顶。但全国性中小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应迅速,均在第一时间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另外,据2014年12月中旬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为应对年底揽储压力,维护和新增客户资源,全国性大型银行存款利率也随之上浮至顶。银行存款利率上浮20%后,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与降息前上浮10%的水平接近,银行负债成本没有明显变化。

银行利差收窄,但不同机构的适应性有所差异。本次非对称降息,使银行利差进一步收窄,存款利率上浮20%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将继续维持在3.30%,而同期限贷款利率则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0%,使得商业银行利差从此前的2.70%下降至2.30%,本次降息减少了利息收入,增加了利息支出,最终会影响其盈利能力。一方面,目前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和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存贷利差收窄对此类机构盈利能力冲击较大。如某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一个省分行,2014年10月末,该行人民币贷款平均余额为1020.9亿元,平均利率为6.36%。根据该行利率敏感性缺口表数据初步测算,在2015年人民币贷款需重新定价的金额为1016.3亿元,假设重新定价时,执行降息后的浮动利率,该行2015年利息收入将减少约2.86亿元。另一方面,由于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的定价方式较为灵活,适应利率市场化能力较强,加上存款一直以来执行上浮到顶的策略,能快速消化降息带来的影响,降息政策对该类机构盈利能力影响有限。

降息压力向资产端传导,小型银行贷款利率率先上扬。本次降息对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并无显著影响,多数银行为争夺存款,选择将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到顶,以致银行负债成本并未明显减少,导致利差缩小的压力将逐渐向资产方传递。一是大中型银行受多方因素影响整体并未出现明显波动,均参照其总行制定的统一利率执行。而优质客户如部分大型国企甚至能拿到基准9折优惠利率,比央行1年期基准利率5.60%还低。二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自身资源限制,利率向上浮动幅度扩大。如对某地方法人银行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调查发现,2014年11月22日基准利率调整前,该行各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为7.443%,为当期基准利率的1.24倍,但调整后利率浮动倍数扩大为1.33倍。

推动银行资产配置多元化,贷款定价更趋精细化。一方面,利差缩小将推动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由于利差缩小,各银行逐步调整业务政策,向“轻资本、高回报”的业务方向转型。这种趋势在大型银行中表现尤其明显,可以归纳为“三加三减”,即“加投资、加同业、加表外”,“减贷款、减业务资本占用、减非生息资产占比”,总体目标就是要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以同等资本搏取最优收益。调查发现,地方性小型银行也在适应这一趋势变化,通过强化与大型银行的合作,尽快弥补渠道短板,推进业务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利差缩小也会推动银行贷款定价向精细化发展。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贷款目标利率需要覆盖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等支出。采用成本加成法进行贷款定价的银行,其在定价时充分考虑客户信用等级、经营成本、税率情况以及资产转移定价等量化指标,与基准利率关联程度不高,贷款利率定价所受影响较小。对于采用基准利率加点法定价的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大,贷款利率将会有所下行。总体来看,此次降息传递出的利率市场化信号非常明显,会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贷款定价机制,出台更加精细化的贷款定价方案。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但效应各异

企业债务负担总体降低,但小微企业融资状况仍不乐观。本次降息有助于在2015年年初存量贷款重新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企业、“三农”和房地产企业。从降息的影响看,企业方面存量贷款成本2015年将有所下降,从而有利于缓解企业财务压力,企业利润也将得到改善,部分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总体来看,较高评级企业的贷款利率将下行,但资质较差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小微企业走出困境还有待于宏观经济的好转。

高负债且资金密集型行业利好,低端制造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仍压力较大。短期看,这次非对称性降息,对高负债且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等形成直接利好。长期看,降息有助于缓解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社会经济活跃度提升,对整体经济发展有益,各行业均会受益。同时,降息有利于减轻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降低成本,对降低房价起到正面作用,但对于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低端制造业的利好有限。根据对煤炭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企业反映贷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大型企业的利率浮动幅度略有上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则上浮15%~20%,作为产能过剩的煤炭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引导预期助力经济平稳增长

债市和股市回暖,改善融资结构。考虑到降息政策有助于资金从银行流入实体经济,预计未来收益率预期维持底部震荡格局。因此本次不对称降息将直接利好信用债,为债券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时机。同时,降息提高了银行储蓄资金分流进入股市的倾向。历次降息的经验表明,降息意味着股市资金面宽松,属于实质性利好,股市将迎来上涨行情。此外,降息能够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公司业绩,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且,随着股市和债市的走强,也有利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进而改善我国的融资结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助力经济平稳发展。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减缓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速度,改善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的预期,增加地产企业投资的信心,有助于工业生产和投资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降息还可以适度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的竞争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率的下调也有助于降低实际利率,促进消费,抗击通缩,预计2015年下半年经济或有望企稳。

三大问题仍然制约降息效应的发挥

利率传导不畅,银行贷款利率呈易上难下态势。从银行贷款利率易上难下的主要原因看,一方面是融资的刚性需求。进入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后,政府平台、房地产等对利率敏感度较低的融资主体,贷款需求大且能承受较高利率,直接拉升了贷款需求总量,使信贷呈现刚性需求的特征;同时,对影子银行的严厉监管政策,使得表外融资的可获得性下降,加剧了表内资源的稀缺性。另一方面,银行不良上升,经营压力加大。从已公布的相关数据看,银行体系不良率呈现趋势性上升,未来不良贷款暴露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将导致银行进行更大规模的计提,而处于白热化竞争中的银行,为了保持利润增长,必然会要求新投放贷款进行较高的定价,以弥补计提损失。

经济增长放缓,有效信贷需求仍然不足。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小企业贷款增长放缓,固定资产投资信贷需求疲弱。据对某省1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执行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1月,15家金融机构共向各类企业发放贷款48.03亿元,其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14.15%,48.65%和37.20%。同10月相比,11月小型企业贷款额下降,金融机构反映主要是信贷有效需求萎缩所致。另外,从11月新增贷款的结构看,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的比例仍然占主要部分,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偏小,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疲弱。由于企业利润持续低位,未来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放缓,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融资成本降幅有限,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依旧。从1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执行情况看:2014年11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35%,环比略升0.07个百分点。各期限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新的基准利率上浮7.8%~50%,上浮幅度较上月增大。各期限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相应的新基准利率上浮3%~25%。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在银行普遍摒弃以前的粗放型统一利率定价方式,推行风险定价机制,即根据企业资信及抵押、担保情况不同,给予不同利率,一般年贷款利率在8%左右。二是小微企业的融资大部分并非来自银行,而是民间借贷以及二手资金的转贷,央行降息政策效应传导至小微企业更为缓慢。三是从前期市场的信贷行为看,在信贷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银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降反升,体现出银行在经济低迷情况下对风险补偿的要求有所上升。

促进降息效应发挥的四大举措

发挥政策合力,降低银行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此次采取不对称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政策出台后很多银行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使存款利率仍然维持降息前水平,这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难以下降。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就需要财政、税务等政策相互配合,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认真研究和落实央行降息的举措,如对支持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银行采取财政、存款准备金等奖励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贷款的利息。

调整监管机制,优化金融结构。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完全放开,市场供求是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银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负债成本压力依旧。在银行存款增速放缓、负债成本上升压力加大、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降低融资成本还需从监管机制调整、优化金融结构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需切实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长效机制建设。

提高风险容忍,约束无效融资需求。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对这类贷款的风险容忍度,促进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稳步发展。逐渐停止对过剩产能和预算软约束行业输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过剩产能行业破产重组,加快对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剥离,严格控制预算软约束部门的无效投资,打消大规模刺激的预期,进而遏制无效的融资需求,承受短期风险释放和改革带来的阵痛。

执行稳健政策,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就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好地实现货币增长对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市场需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仍需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改革所需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继续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和宏观调控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猜你喜欢

降息定价存款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澳联储降息至1.75%破历史新低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降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