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型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管理浅析

2015-01-26杨振宇李明荣

中国设备工程 2015年8期
关键词:制浆检修设备

杨振宇 李明荣 王 杰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02)

现代大型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管理浅析

杨振宇 李明荣 王杰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岳阳 414002)

从企业不同时期的设备管理模式及体制进行分析,并对设备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创新、现代大型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管理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设备;管理;模式;体制;互联网

我国企业在近30多年内,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高速扩张式发展到产业高度整合,从规模效益型向品牌、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的蜕变。设备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当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又一次面临着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不同时期的设备管理模式及体制

1.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预修制

该时期的中国工业还处在恢复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设备技术含量低,设备运行周期短,设备维修频次高。设备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在公司层面设有以负责非标备件采购及小型技改项目建设管理为主的设备科,在生产车间设有以设备主任负责制的设备管理技术办和运行维修班组,公司层面没有设置设备运行管理的专业管理部门,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主要表现为分散自主管理。计划预修管理把设备维修分为设备大修、中修、小修,推行“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等一整套技术标准,是典型的定期计划预防修理阶段。

2.市场经济改革高速发展期的预防维修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制浆造纸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线的引入,企业产能成倍扩张,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国内也迅速发展,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由计划预修制快速过渡到预防维修制。为了更好的做好设备专业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企业在公司层面成立了装备部,对公司设备管理的行政和业务工作全面负责。

3.产业升级、行业整合时期的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由于制浆造纸产能飞速扩张,造成国内外市场部分纸种供大于求,为适应企业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近年来,制浆造纸产业开始大面积的行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浆纸产品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制浆造纸企业由规模效益型向品牌、质量效益型转变,“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成为企业确保产品盈利能力的法宝,设备的经济管理需求也日益突出。企业设备管理融会贯通国内外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在预防维修制的基础上,吸收生产维护、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和日本全员生产维护的精华,提出并实施了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二、不同设备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1.计划预修制

计划预修制基于摩擦学和磨损理论,设备管理重在维修,设备人员围着维修转。由于计划准确性的影响,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的情况比较多。基于当时生产和设备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局限性,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在浆纸生产线上大量采用了冗余设计,在机备用设备较多。但是由于不注重设备的基础保养,计划预防修理阶段的生产设备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设备故障率,以及相对较低的设备运转率和设备时间效率。同时,对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如何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是设备管理最大的任务目标,对于维修成本等设备管理的经济性很少甚至没有考虑。

2.预防维修制

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期,国内纸张需求快速增张,企业规模型效益显著,要求产出更多的产品。纸机向大型宽幅高速自动化方面全面发展,制浆造纸单条生产线能力由年产几万吨达到几十万吨,纸机运行车速从每分钟几百米达到一千五六百米甚至两千多米,主流程关键设备基本实现了高度的机电一体化和控制系统智能化,设备维护维修的技术难度和作业强度急剧增大。设备在研制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了可靠性与维修性,在线备用设备基本取消,只要正确规范的操作好、维护好设备,其维修周期就可以大幅延长。此时,设备管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即设备维护保养重于维修。为了适应生产和设备管理的需求,企业在公司层面成立了专业的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设备的专业管理、节能管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专业技术管理小组相继成立。同时,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和检修管理分离,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管理由不同的专业队伍负责。但是,这个阶段设备管理的重心还是设备技术管理,保运行,保生产线的设备运转率和时间效率,设备的经济管理还是考虑不多。

3.设备综合管理模式

对于流程型的制浆造纸企业来说,设备综合管理是对主流程线上的或者是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所有设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技术和经济管理,要确保生产线设备整体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设备管理以产品品牌建设为关注点,将一条流水线上的所有可能影响产品的设备(也称产品作业线)视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台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管理。那么每一台单体设备就是这台复杂“设备”的一个构件,对每一个“构件”的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能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建立全部信息系统与反馈机制,组织企业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应用现代化方法与手段,经济合理地组织维护与维修。在维修策略方面,则致力于建立以状态维修为主导的维修管理体制,同时辅之以改进设计为目标的改进性维修,以及传统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

三、设备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几个工作创新

1.细化设备检修组织管理,确保设备可靠性

(1)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要优化设备检修组织管理,推行“标准化检修工作”。以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各项检修活动,推行更为规范的检修项目管理模式,对技术方案的准备成熟度,安全控制方案的严谨、可靠性提出了跨越式的高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检修质量承诺书》、《标准化检修规程》、《检修项目进度甘特图》、《检修项目验收报告书》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手段并运用于日常检修管理工作之中,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可靠性。

(2)以前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理念和方法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其特点是维修质量过分依赖维修人员个人的维修经验和责任心,维修技术传承主要以“师徒结对”的方式来延续,这导致同样的维修项目,同样的维修人员可能出现不同的维修结果,更不用说不同的维修人员了。创新维修体制,发动全体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历时两年多,编写并实施了一套共计12卷,涵盖浆、纸、电、碱、水系统机电仪设备的《标准化检修规程》,做到检修工作流程化、标准化管理,设备检修全过程做到了“规范一切,一切规范”。该书是我国造纸行业第一部关于制浆造纸联合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标准化的专业性书籍,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造纸行业现代检修管理的先河。

2.开展以“减少浪费”为主题的“设备精益管理”工作

开展以“减少浪费”为主题的“设备精益管理”工作,从“废旧设备修复、绿色再造”、“进口设备及备件国产化”、“设备技术升级改造”、“进口关键设备自主维修”、“检修流程优化”5大方面入手,发动全体员工主动查找浪费点,申报“精益改善项目”,积极提出解决办法,促使管理重心下移,挖掘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从而逐步建立拉动式管理。“精益改善项目”季度创效额的10%作为员工奖励,既提高了员工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更加重要的是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3.以TPM管理理念为导向,深化点检管理

(1)以TPM管理理念为导向,强化班组设备管理,有针对性的对全公司的生产班组进行系统的TPM管理轮训,认识上要改变“设备维护和保养是设备组或机修部门的事”的旧观念,按照TPM精神,设备是谁使用谁保养,维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生产班组是TPM活动的主要执行者,TPM的开展及效果如何,也是考核班组在设备这块绩效的硬指标。做到正确(规范)使用,精心维护,适时修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保证设备长期、可靠地运行和安全生产,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制定出操作规程,并下发到每位操作者手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进行设备操作。

(2)推行“三位一体”的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的点检管理制度,编写《设备点检标准》,明确岗位操作工人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精密点检的“责、权、利”,确保设备的可控与可靠性。

四、现代大型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管理思考

1.设备管理的重新定位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制浆造纸产业在“新经济、新工业”的新形势下,必须适应新常态,在转型提质中谋发展。很明显,以往设备管理就是服务于“生产”的习惯提法已经跟不上新形势,应尽快实现向“为产品服务”的新思维转变。传统企业内部分工很细,生产系统和设备系统各自为政,生产系统不管设备系统,设备系统往往为确保每台生产设备的完好和生产线的运转率而忙录。现代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各部门为企业的产品分工合作,为产品服务,维修以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为目标,追求系统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

2.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化

(1)在这个“以顾客、竞争和变革”为主导的新时代,国内外同行竞争十分残酷,国内企业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管理层次向精简、高效的“扁平化架构”方向发展。作为大型的制浆造纸国有企业,设备系统应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现有维修资源,搭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集团公司大维修专业化平台,对内以产品服务中心,以资产运营效率为核心,以降低单位产品维修费用为目标,提高员工待遇,逐步建立服务于产品的全面生产维护设备管理模式,追求设备用户满意和促进企业综合效率最大化;对外开拓维修服务市场,孕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对公司现有维修系统进行改革和优化。

(2)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建立设备管家体系”是张孝桐老师结合我国国情,经过企业管理实践论证后总结并形成的一种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模式。这种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由专业的设备管理部门总负责,从管理部门到生产部门、服务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现场作业人员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体制的组建。

3.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企业设备资产管理

(1)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包融了开放创新、透明分享、跨界融合、协作共赢的理念。互联网模式下,地域垄断和专业鸿沟被打被,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与人、财、物资源配置信息及各项专业技术,都透明流畅,形成了有机的连接和集成,经过系统的汇总和加工,使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消除了“信息孤岛”。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人机交互”向“人人交互”的转变,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这一转变将深刻地改变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

(2)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改变自我、变革发展的机遇。将互联网思维与国内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机融合,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造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EAM,以多种接口方式实现与人力、财务、供应、仓储、生产、OA系统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与集成,实现与企业数字化平台的无缝对接。设备系统依托企业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消除了设备各个管理模块信息与各个关联子系统信息的不对称或割裂,从技术和管理手段上,建立并实施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为推进落实设备综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合来讲,互联网模式下的现代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以产品为中心,以动态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基础,以设备经济价值和设备运行价值为核心,以点检定修为主导,围绕产品作业线开展的设备资产综合管理体系。

投 稿 须 知

我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贯彻CAJ-CDB/T1-1998规范。

(1)对文、图、表的英文缩略词和英文单词须做中文注解。(2)参考文献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的可获得地址、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等)。(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专著和论文集的析出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4)建议所投稿件短小精炼,控制篇幅在4000字以内;审稿周期为1个月。(5)稿件中注明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联系电话、(手机号码)、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信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等。(6)电子稿件要求用WORD文件、字体选用小四号(图表中字体宜小五号)字及以上字体,单倍行距;各种机械工程图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65-2012,比例适当,字迹图面清晰,图字为宋体6号。各种曲线图要在曲线上标明其含义(黑白印刷,彩色曲线无法区分),细节参见本刊刊出图样式。

电话:010-68054816、68054839

网址:www.cpe86.com.cn

投稿邮箱:zgsbgc@126.com

F273

B

1671-0711(2015)08-0046-03

(2015-07-15)

猜你喜欢

制浆检修设备
凯登制浆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调试新设备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
检修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我国制浆造纸AOX的来源分析及其减量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