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方法
2015-01-26雷雁斌
雷雁斌,刘 挺,王 浩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710100,西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建设 “天蓝、山青、水绿”的工程已成为大型水利项目建设的责任与使命,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工程建设评优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背景
引汉济渭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占地面积广、工程建设期较长、搬迁移民多及扰动较大等因素,难免会在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造成影响的范围和原因
(1)工程区涉及自然保护区多
引汉济渭工程横穿秦岭,黄金峡和三河口水利枢纽,地处秦岭腹地,工程建设区涉及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建设期间难免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工程涉及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种质资源保护区。
(2)工程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秦岭跨越甘、陕、豫、鄂4省,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也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工程地处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涉及范围内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据统计,野生动物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的有9种,濒危物种有1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8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科47属53种,其中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1种,包括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其余43种均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云南苏铁、绒毛皂荚、水松等皆为栽培种。
(3)搬迁安置移民人口多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将计划对黄金峡和三河口水利枢纽实行移民搬迁安置,众多人口搬迁扰动和移民聚居区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据统计,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涉及西安、汉中、安康3市的周至、洋县、佛坪、宁陕4县,规划水平年共需搬迁移民总人口10 375人。其中:水库淹没影响移民9 779人(黄金峡水库5 254人,三河口水库4 525人),工程占地移民596人。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安置移民点16个(洋县10个,佛坪县2个,宁陕县4个),集镇迁建移民安置点4个(洋县金水集镇、佛坪县十亩地镇、石墩河集镇、宁陕县梅子集镇)。
2.影响内容分类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弃渣、废水、废气、噪声、生态等扰动造成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主体工程中坝体开挖、隧洞开挖产生弃渣,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风险;施工中洞内涌水及砂石骨料加工、施工废水可能产生废水污染环境;施工中机械、车辆可能产生废气及施工区扬尘污染;施工车辆、机械、爆破产生噪声污染;施工区产生扰动及地表植物破坏等影响。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功在当代、利在当代,而且事关子孙后代福祉,关系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计。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到既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抓好生态环保的核心所在。
二、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任务
引汉济渭工程环评文件于2013年12月获得环保部批复,根据批复的环评文件要求,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区及移民安置区“三废”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后达标;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修建黄金峡鱼道、鱼类增殖站、修建生态下泄水设施,修建三河口捕捞过坝设施、分层取水设施、生态下泄水设施及人工鱼巢等;对受影响的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对施工迹地、弃渣场等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最大限度减免施工及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为68 140万元,其中环境保护静态投资45 000万元,水土保持投资23 140万元。
三、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
1.分析症结,把握关键,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1)建立长效机制,树立常态管理意识
工程建设期较长是引汉济渭工程又一个特点。按照工程规划,工程现状水平年为2007年,近期设计水平年为2025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10亿 m3,远期设计水平年为 2030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15亿m3。从2015年算起,到全面竣工仍有15年,如何长期抓好施工期间生态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问题。因此,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任务及目标,树立长期管理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常态化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效果保持高水准、形成新常态在管理中非常重要。
①分析研究,抓住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做好5个方面控制工作。一是水污染控制。主要是建设砂石加工及废水处理设施 (竖流式沉淀池+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回用,禁排;建设生活营地污水处理设施 (化粪池+生物接触氧化+消毒+过滤),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禁排;建设拌合站碱性废水、车辆机械维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 (隔油池+中和池+沉淀池+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回用,禁排。二是大气污染控制。拌和站料仓封闭,散装材料进行密闭、围挡、覆盖;施工区配备洒水车;无雨日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3~4次,重要干道非雨日洒水不少于4~6次。特别是在两侧有居民点的道路段应更加注意洒水降尘。三是噪声污染控制。在公路两侧居民点设置限速标志。对受交通运输影响而声环境超标的居民点修建隔声措施,发放噪声补偿费。四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弃渣定期运送至按设计确定的弃渣场,沿途严禁随意抛洒石渣。堆渣时要“先挡后弃”。弃渣完成后,及时进行平整、覆土和复耕或绿化。在施工区配置大容量塑料垃圾桶,收集各处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严禁随意弃于河内。设专人定时进行施工区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五是生态流量控制。在导流洞进口封堵塔闸门后侧墙上设置旁通管,下放最低需要的生态流量。在三河口水利枢纽、黄金峡水利枢纽分别建设不设阀门、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放水管,保证下泄生态水量不小于设计标准。
②长远计划,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使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机统一。一是提供组织保障。建立组织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为专职、长期、高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相关人员培训教育,不断补血增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管理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更好地履职履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以期符合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三是前后结合统筹管理。统筹兼顾建设期与建设后供水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保障环保工作管理和成效具备连续性。目前,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立了移民环保部,对环保工作专职管理,为长期性、常态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抓住关键工作,兼顾全面管理
把握环保工作关键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针对人民群众“求生态”“盼环保”的想法,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加以梳理,按照“分类区别,突出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原则,不断摸索,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
①加强陆生生态保护,重点是珍稀保护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一是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以减小野生动物噪声驱赶影响。施工期间加强取土场、弃土场、弃渣场防护,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在林区边的路段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二是对施工人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严禁猎杀捕食野生动物。三是施工临时占地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尽可能地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②加强水生生态保护,重点是加强珍稀保护鱼类的保护。一是妥善处理工程弃渣、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时防止施工废水直接进入河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面积,保护湿生植物和底栖生物。二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避免在鱼类产卵期间进行夜间施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非法捕捞;施工期对粘性卵鱼类产卵场保护,主要是应尽量减少对产卵场的碾压占用,尽量保持其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卵场的功能性。三河口水库采取捕捞过坝、分层取水、人工鱼巢、引水区鱼类保护措施。三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水保措施,尽量减小开挖、取料对地表的扰动。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根据工程造成的林地损失量,在异地栽培不少于原面积的林地。加强植物保护的宣教工作,严格执行秦岭保护有关规定,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四是将三河口水库受影响的7株树龄在 100~250年之间的古树,除银杏采取一级保护外,其余古树均采取三级保护。
③加强黑河水源地保护。一是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临时用地、弃渣、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禁止随意排放。5、6、7号支洞对外运输道路紧邻黑河水源保护区,施工弃渣运输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受损路基及河岸进行整治修复,防止雨季水土流失污染王家河水质,影响黑河水源地质量。二是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施工车辆在保护区内尽量减少鸣笛。三是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表层熟土回填至植被恢复区内。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区植被恢复。四是施工期和运行期加强对大鲵、秦岭细鳞鲑等保护动物的生境质量及种群变化情况的监测。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惊扰、伤害保护区的大鲵、秦岭细鳞鲑及其他野生动物。在保护区设置7 km围栏。支洞钻爆施工建议采用乳化炸药,减少爆破震动和噪声对大鲵、秦岭细鳞鲑和黑鹤的干扰。五是建设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陈河监督监测站,选择典型的监测样带,对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及保护物种种群及生境质量进行监测。
④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一是临时占地要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林地的占用。二是采用乳化炸药进行支洞钻爆施工,减少爆破震动和噪声对大熊猫等保护动物的干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和强光设备在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禁止随意排放,保护麻河湿地水质。三是施工结束后,对施工道路两侧、工区进行植被恢复。树种、草种的选择以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四是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在保护区设置宣传碑,禁止施工人员惊扰、伤害保护区内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五是建设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至保护区监督监测点,选择典型的监测样带,对保护区保护物种种群及生境质量进行监测。
⑤加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一是移民搬迁安置要按照远离一级水源保护区原则选点建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第二次搬迁。二是建设移民安置区污、雨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备垃圾处理设施。三是进行三河口和黄金峡库区的库底清理工作,砍伐水库淹没线下所有林木,拆平移民搬迁后的房屋、圈舍、厕所、坟茔等,并按照移民搬迁安置验收相关规定进行卫生处理并达标。
2.多措并举,加强管理,切实推进工程区环境保护工作向前迈进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了促使引汉济渭工程成为“天蓝、山青、水绿”的典型工程,公司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将2015年确定为“环境保护年”,明确了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规范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程序。
①制定《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制度,督促各施工单位切实落实环保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
②制定《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基金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机制,激励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以环境保护目标为导向,转变作风,有效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部门间相互协同和各层次管理责任的落实。
③编制《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环境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管理部门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环境保护长效监督检查机制。由移民环保部牵头组织,每月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于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水土流失事件的单位,建立环境保护档案,严格限定今后参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以此促进施工单位切实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⑤组织施工单位编制分标段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各施工单位按照各标段的特点,参照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认真编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经过审核、评审后,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管控依据。
(2)做好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的落实规划
①明确管理目标。一是维护工程所在江段现有水域功能,保护施工期黄金峡库区、三河口库区、输水沿线水环境质量不低于现状水质。二是工程涉及河段水质目标为Ⅱ类水,或未划分水功能区的河段,现状水质为Ⅱ类水的,施工期间废污水应禁排;未划分水功能区的河段,现状水质未达到Ⅱ类水的,施工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 988-1996)一级标准。三是在施工期间,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控制施工场地作业噪声,并将施工生活区和交通干线公路旁的噪声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范围内。四是控制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被破坏活动。五是做好施工区迹地恢复和临时用地恢复。
②分解管理任务。一是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落实制定工程招标、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相关环境保护条款,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施工文件。二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对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三是编制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开展环境监测,整编监测资料,建立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信息库。定期编制环境质量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四是加强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汇编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控制施工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提出施工期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土地资源保护、水生物保护、植物保护和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要求,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提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环保设施实施进度。五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环境监理部门,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负责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纠纷和环境污染事故。会同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督与检查,监督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的执行情况。六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工程环境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协同环境监理单位,监督安置区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③推动环保工作向深层次迈进。引汉济渭工程作为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环境保护方面涉及诸多领域,特别是生态保护方面出现了许多新课题。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公司积极联合综合实力强、有专业特长的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启动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水源区生态水文系统演化与保护研究、环境影响与生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相关科研工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向深层次、科学化管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