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5-01-26毕钦祥吴启宗冷维亮徐月琴
毕钦祥 吴启宗 冷维亮 史 振 徐月琴
潍坊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毕钦祥 吴启宗 冷维亮 史 振 徐月琴
一、概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坐标位置为东经118°10′~120°01′,北纬35°42′~37°26′。南依泰沂山脉,北临渤海莱州湾。南北长168km,东西宽 164km,总面积16143km2,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北部为冲积洪积平原、滨海平原,地形平坦微向北倾斜。
潍坊市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属温暖带季风性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37.2mm,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主要的河流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北胶莱河。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23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更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1000m3的下限,属严重缺水地区。
二、地下水资源量情势分析
1.地下水源地累计现状开采量
2012年,潍坊市主要地下供水水源地累计开采量为7086万m3,主要作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另有少量公共、生态和其他用水。经收集全市2166眼企事业单位自备井监测资料,累计开采量13157万m3,其中工业企业自备井累计开采量为12368万m3,占企事业单位总开采量的94.1%,乡镇集中供水自备井开采量为789万m3,占企事业单位总开采量的5.9%。
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
根据对深层地下淡水分布区调查,潍坊市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淡水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开采条件的制约,开发利用量相对较少。21世纪初,随着潍坊滨海区的设立,开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全市深层地下开发利用分布在潍坊滨海区,主要是工业生产用水。根据监测结果,2012年潍坊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05万m3。
3.地下水超采
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使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1980年的5.39m下降到2009年的21.92m,累计下降16.51m,年平均下降0.73m。潍坊市2012年末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有2个,即寿光~昌邑超采区,面积为1200km2,昌邑城区超采区,面积为365km2,合计超采区面积1565km2。
4.咸水入侵情势分析
1976年滨海平原咸水入侵总面积为2085km2,占滨海三市区总面积的37.4%,至1992年总面积已达到2361km2,占三市区总面积的42.4%。至2003年咸水入侵的总面积已达到2534 km2,占三市区总面积的45.5%,其中1993~2003年咸水入侵面积为173km2,年均入侵面积速度为15.7 km2/a,而1977~1992年咸水入侵面积为276 km2,年均入侵面积速度为17.2 km2/a。近几年来,由于越来越完善的咸水入侵防治措施以及咸淡水分界面离海岸距离加大,咸水入侵面积速度开始变缓。
三、地下水水质分析
1.2010年地下水水质情况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行评价,主要项目为总硬度、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等。在评价的46处地下水井点中水质为II类的4处,占评价总数的8.7%;水质为Ⅲ类的10处,占评价总数的21.7%;水质为IV类的9处,占评价总数的19.6%;水质为V类的23处,占评价总数的50.0%。
2.2011年地下水水质情况
在评价的46处地下水井点中水质为II类的3处,占评价总数的6.5%;水质为Ⅲ类的12处,占评价总数的26.1%;水质为IV类的8处,占评价总数的17.4%;水质为V类的23处,占评价总数的50.0%。
3.2012年地下水水质情况
在评价的46处地下水井点中水质为II类的2处,占评价总数的4.4%;水质为Ⅲ类的14处,占评价总数的30.4%;水质为IV类的7处,占评价总数的15.2%;水质为V类的23处,占评价总数的50.0%。
四、近三年地下水质量情势变化、分布及原因分析
从近三年的监则结果来看,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点水质较差,整体水环境质量情势现状堪忧,不容乐观。仅从水质达标符合Ⅲ类来看,全市年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相对稳定,趋势向好。主要超标参数为总硬度、硝酸盐氮、氟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等。其中总硬度最大超标倍数为2.58;硝酸盐氮最大超标倍数为3.36;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11.5;氯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5.44;溶解性总固体最大超标倍数为2.62;亚硝酸盐氮最大超标倍数为19.7。
从水质整体分布状况来看,青州市、临朐南部、安丘西南部、高密中南部、昌乐西南部以及寿光南部地区水质较好,基本达到Ⅲ类标准;其他地区水质较差。
地下水质量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用药施肥不科学、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不完善、地下水大量超采以及咸水入侵等。
五、对策与建议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条红线”
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大城市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严禁废水直接排放,各排污企业要建成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做到达标排放,对不能达标排放的实行关闭、转产。抓好化工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和监控,所有排污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并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2.合理确定地下水开采强度,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功能特点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针对其利用与保护状况,制定不同地下水功能区利用与保护的目标,合理确定地下水开采强度;对于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地区,要根据可开采量严格控制实际开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同时要求首先使用地表水源,逐步关闭自备井。
3.加强地表水污染防治,防止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
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防止地下水污染先要控制地表水污染。因此对沿河周边城镇,要完善给排水管网,加强排污设施建设,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同时加大对污水防治的监督检查。禁止向河流水域、渗井、渗坑排放污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4.加强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工作,积极预防与科学治理相结合
对地下水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下水水质状况,为地下水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定期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及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科学治理。
5.补源节流,防治咸水入侵
建立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工业,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快海水淡化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采取工程措施拦蓄补源。最大限度地拦蓄雨洪径流,补给地下水;实施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紧缺状况。
6.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水文局2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