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灌溉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5-01-26张有俊滕育春

中国水利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试验站节水灌溉

许 军,张有俊,张 庆,滕育春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730000,兰州)

灌溉试验不仅是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灌溉工程规划与管理、水资源规划和评价、灌溉经济效益分析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水权分配,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行差别水价、超定额加价的前提条件,还是连接灌区用水管理和灌区农业生产的桥梁。近年,甘肃省农业生产方式及灌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一、灌溉试验研究的发展历程

1.初步建立(1957一1966年)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当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和建设大量灌溉工程的需要,中央和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200多处灌溉试验站(研究机构、场),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对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作物高产的土壤水分条件、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等开展试验研究。1957年,甘肃省成立了第一个灌溉试验站---张掖市灌溉试验站,1958年成立了民勤县小坝口灌溉试验站。全省灌溉试验工作初步开展,“文革”时期,灌溉试验工作基本停顿。

2.恢复发展(1978一1998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逐步恢复组建灌溉试验站(场),广泛开展大田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并逐步开展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及示范推广工作。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省共建成灌溉试验站点36个,其中省级确定的中心试验站11个,一般站25个,分布于酒泉、张掖、武威、兰州、白银、临夏、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10个市 (州),共有专职灌溉试验人员360多名。1980年,水利部安排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作物需水量协作研究,甘肃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租用)试验用地,中心站基本上建设了标准测坑和气象站,充实了试验研究人员。1993年和1995年,在全国各地协作研究的基础上,水利部组织专家撰写出版了《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和《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其中收录了甘肃省部分灌溉试验成果并建立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1993年,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编印了《甘肃省冬春小麦需水量及作物潜在腾发量(ETP)等值线图研究》。据统计,从1982年开始,甘肃省财政厅、水利厅每年安排全省灌溉试验技术推广经费约20万元。截至1998年,省水利厅先后向25个灌溉试验站安排了190项课题,下达试验经费约340万元,先后有45项试验研究成果通过了省、市两级鉴定,40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县级科技进步奖。1989和1995年,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编辑刊印了《甘肃省灌溉试验成果资料选编1》和《甘肃省灌溉试验成果资料选编2》,供全省各地参考使用。这一时期是甘肃灌溉试验站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灌溉试验站技术力量充裕,设施设备齐备,工作任务及经费充足。灌溉试验内容涵盖主要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作物受旱、灌溉效益、灌水技术、地膜覆盖及日光温室滴灌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河西地区还开展了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灌水临界深度研究,中部地区开展了防止黄土湿陷的灌水技术和方法研究,陇东、南地区开展了灌水与不灌对增产的影响等研究。

3.缓慢前行(1999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水管部门追求经济效益,水行政主管部门注重扩大投资规模新建工程项目,灌溉试验工作受到重大影响。水利部由于缺少专项经费,无法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和灌溉试验。省水利厅对省级小农水资金集中管理,全省灌溉试验技术推广项目及经费由厅科技外事处负责,纳入水利科技推广专项管理。由于各级不重视及经费投入的原因,部分试验站撤并,绝大部分灌溉试验站的研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加之技术人员流失,试验设施设备损坏老化,灌溉试验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二、灌溉试验现状及形成的判断

1.灌溉站网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尚保留的灌溉试验站有21个,主要分布于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白银、临夏、天水、平凉、庆阳等10个市(州)。这些灌溉试验站中,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9个,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3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工作人员197人,其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11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52人;现有试验场地总面积3120亩(约208 hm2),办公及试验用房总面积6031 m2。

2.灌溉试验研究现状

近年,各灌溉试验站开展的灌溉试验项目较少,省中心站主要开展了水利部安排的“北方干旱荒漠区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推广转化研究”。2011年后,场地由兰州市灌溉示范中心代管,再未开展灌溉试验工作。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张掖市灌溉试验研究中心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石羊河中游春玉米对水盐胁迫的响应及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等近20个项目,承担了省水利厅安排项目11项。平凉市水利中心试验站主要开展了省水利厅安排的“温室条件下航椒灌溉技术及灌溉制度试验”“平凉市墒情监测预报和抗旱决策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等项目。一般站中,只有庆阳、临夏、兰州等市(州)试验站开展了市(州)科技局下达的少量科研项目,其他灌溉试验站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灌溉试验站网规划

2014年1月,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14〕13 号)精神,甘肃省编制上报了《甘肃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全省初步规划灌溉试验站点22个,规划总投资2.02亿元,其中中心实验站1个,其他一般试验站12个。

4.形成的阶段性判断

一是全省灌溉试验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开展灌溉试验工作有基础;二是灌溉试验目的、重点发生较大变化,新形势下灌溉试验不仅是灌溉制度、灌水定额的提出,更重要的是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高效节水精准灌溉的示范推广;三是灌溉试验责任主体逐步向上传递,亟待全省通盘考虑,开展协同研究;四是解决好灌溉试验站存在问题后,灌溉试验工作能够逐步推开,并做出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没有新政策和项目经费支持的灌溉试验研究工作逐渐被“边缘化”。省级层面没有一个部门主抓灌溉试验站运行管理,10多年来也没有组织过一次关于灌溉试验工作的会议,未安排部署灌溉试验工作。市、县政府及水务部门层面,在水管体制改革中未能将自收自支的灌溉试验站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供养,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仅能保证人员工资,单位运行经费严重不足,灌溉试验站能申请到的项目及经费非常少。目前,还在维持运行的试验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靠出租试验用地、搞多种经营收入来补贴职工工资和运行费用。

2.人员编制缩减,经费没有保障

目前,全省规划的10个重点站、13个一般站中,全额财政拨款单位9个,编制152人,基本工资来源于灌区水费的有12个,编制65人。总体来说,全省初步规划的试验站,相对于“黄金时期”人员减少了45%,单位运行成本增加1倍多。张掖市、平凉市、临夏州灌溉试验站原有编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年轻有为、技术能力强的人员调离灌溉试验岗位。省中心站人员和部分重点站管理及费用等都由原单位承担,因缺少灌溉试验专项经费支持,致使部分人员转向其他工作;兰州市灌溉试验站由于缺乏基本试验条件和经费保障,也只好暂时承担其他方面的工作;酒泉市金塔灌溉试验站、省水利厅讨赖河管理局 (简称厅讨管局)灌溉试验站人员费用均由灌区(局)水费承担,且单位为差额事业性质,试验站人员不得不以“挣工资”为主。据了解,近年省财政安排的灌溉试验项目每年仅2~3个,单个项目补助经费2万~5万元;平凉市、庆阳市地方科研项目,每项目仅补助1万~2万元。这样的专项经费投资对开展灌溉试验工作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3.基础设施老化,试验设备无法使用

全省灌溉试验站基础设施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为砖混结构房屋,大多门窗变形、墙体开裂、屋顶漏雨。试验设备也为同期购置的土钻、样盒、烘箱、天平等,现已无法使用。调研发现,除武威中心试验站依靠中国农业大学项目拥有先进、完整的试验设施设备外,其余试验站基础设施均需维修改造才能使用。张掖站合作项目完全依靠院校自带的试验设备;平凉站实验室急需维修;临夏站无固定试验用地;兰州彭家坪站试验用地被城市建设占用;庆阳站无设施农业试验场;省景电管理局、厅讨管局试验站已将实验温室大棚出租使用。其他设施中,机井提水水泵电机老化,供水管道(渠道)毁坏严重,气象观测站无一正常,缺少移动遮雨棚、试验土槽、测坑,更谈不上土壤水溶质迁移、植物养分测定等先进的试验装置。

4.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带头人

随着老一代试验人员的转岗和退休,加上试验站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远离城市、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因素,使得灌溉试验人才越发匮乏,出现带头人缺失、技术人员断档。庆阳市节水技术试验推广站编制35人,现有 33人,其中农水专业人员只有1人;临夏州水利灌溉试验站编制 29人,现有27人,虽有 1名高级工程师,但从未从事过灌溉试验工作;平凉试验站除2位高级工程师外,再无专业技术人员。除省中心站、武威站外,其余试验站的人员技术能力基本处在试验观测记录的水平,缺乏熟悉灌溉基本理论、掌握先进试验仪器操作、懂得数据分析方法、把握灌溉试验研究方向的“明白人”。

5.已开展的研究不深不全,推广应用瓶颈诸多

一是未进行长系列、系统性、代表性的节水农业基础数据采集。进行节水灌溉研究需要长系列的灌溉农业数据作为支撑,但目前数据观测受课题或项目局限及观测仪器不同的约束,无法进行长系列、规律性的研究与分析,无法代表区域内灌溉农业所涉及的气候、作物、管理及经济效益水平。二是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规律及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不足。目前,农田供水和用水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种植结构更趋向多元化,但对新灌水技术下的种植结构新成员未进行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缺乏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及技术实施方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效应对比、技术集成等缺乏系统性研究。全省各地在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用水管理技术组装配套应用后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四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体系不健全。近年,全省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等项目,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体系或操作性强的指导措施。

四、对策建议

1.理顺关系,强化组织领导

省级水利部门要明确主管部门、技术支撑单位及中心站、重点站、一般站的职责,研究制定灌溉试验相关制度办法,提出各级试验站工作内容,为灌溉试验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市、县水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把灌溉试验工作当作重要的水利工作来抓,制定管理部门及试验机构工作计划,做好保障、协调、监督检查,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2.科学论证,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开展节水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监测。由中心站、重点站、一般站采用统一的标准,在各特征区域选择若干个基础数据采集点,定期采集节水农业相关的灌溉水量、灌水次数、农业气象等基础数据。二是开展各特征区域灌溉制度协作研究。全省采用统一协作试验方案,由中心站组织各重点站对气候特征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需水规律开展定位研究,提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灌水方式下的优化节水高产型灌溉制度。三是重点站开展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效应研究及节水灌溉信息化与智能控制配套研究,指导开展农业精准化灌溉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四是所有灌溉试验站要加强节水灌溉新知识、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及推广。

3.定岗定编,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全省站网建设布局,对灌溉试验站进行合理定岗定编,抓住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利时机,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将灌溉试验机构纳入政府一、二类事业单位或将灌溉试验站人员按公益性岗位设置,吸引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壮大灌溉试验队伍。

4.筹措资金,稳定开展试验研究

一方面,抓住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规模化节水示范增效、灌区改造等项目支持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积极向水利部汇报,争取早日启动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另一方面,省水利厅从小农水建设资金、水资源费中每年固定投入一定的试验经费及建设经费;市、县水务部门也要从小农水建设资金、水资源费中固定经费投入,并积极争取地方科技部门试验推广经费,确保灌溉试验工作能够稳步开展。

5.搭建平台,加强站校(所)合作

省级层面积极与国家及省科研院所联系,协商签订灌溉试验研究合作协议。优势互补,“传、帮、带”开展灌溉试验,培养试验人员。试验站与院(所、公司)积极合作,与教授专家互动交流,共同引进项目,共享信息,不断丰富、积累、熟化科研成果,多方位、多角度推进全省节水灌溉技术发展。

[1]康绍忠.关于建设国家节水灌溉试验与监测网络的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2).

[2]李志军,蔡焕杰,张富仓,等.陕西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陕西水利,2013(6).

猜你喜欢

试验站节水灌溉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