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5-01-26王洪
王洪
阜南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思考
王洪
一、基本情况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国土面积1698平方公里,耕地140.5万亩,人口167.3万,辖2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水利大县和农业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淮河防汛抗洪重点县,也是“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河道纵横,现有主要河流8条,其中跨省界河道有淮河、洪河2条,内河6条,自然灾害频繁。长期以来,“水多、水少、水脏”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近几年来,该县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化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取得明显成效。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
1.突出规划引领,前期工作成果丰硕
基本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濛河拓浚、洪河二期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洼地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前期工作,全面加快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城市防洪规划、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以优质高效的前期工作赢得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权。
2.整治城市水系,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阜南县城区共有阜地河、界南河、苗南河、北城河、陶子河、东城河、南城河和西城河8条河道,8条河道通过环城河沟通,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网。
(1)利用界南河水源,打造城区活水循环工程
界南河阜南境内集水面积115平方公里,利用红旗闸控制水位29.8米,蓄水400万立方米,引水入阜地河下段、苗南河、北城河等,再经东城河、南城河,从污水处理厂西侧入界南河下段,形成循环的活水工程水系,保持城区河道蓄水位30.0米左右,特殊情况可利用骆庄提水站提界南河水补给。目前,已建成骆庄提水站,完成界南河治理,完成阜地河下段、苗南河、北城河、东城河、南城河部分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红旗闸除险加固工程。
(2)北水南引,增补城区水源
利用田集分水岭以南、阜地河以西集水面积65平方公里,截引并控制十字河、北坝河、陶子河、六里河等水系,经阜地河引水南下,补充到城区环城河,实现碧水绕城,打造城区活水工程。2014年5月,完成阜地河至城区环城河段治理。
(3)南水北引,增补城区水源
正在实施谷河治理工程,拟兴建谷河和谐闸,从南部向城区河道增补水源。
3.实施“水网”建设,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
(1)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
至2014年底,相继实施完成润河中段、界南河、润河上段、润河下段、谷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境内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治理将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共治理河道121.36公里,加固圩堤14处74.61公里,新建、加固排涝站5座,加固橡胶坝1座,配套涵闸等建筑物22处。
治理后中小河流排涝标准达5~1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10~20年一遇。
(2)积极推进农村河沟整治
从2012年冬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动员全县各地利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河沟清淤、疏浚、连通工程。2012年度共完成塘坝清淤扩挖216处、河沟清淤120条。2013年度共完成塘坝清淤扩挖235处、河沟清淤159条。
4.节约保护并重,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县政府批准实施《阜南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为节约水、保护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规划基础。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全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阜南县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功能区水资源规范化管理及取水在线监控的实施意见》,正在起草《阜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初步构建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
县水务局切实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整合执法力量,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纵横贯通、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水政监察网络,积极推行水利综合执法,服务水资源管理工作。依法封闭了县城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223眼自备井,为合理利用地表与地下水资源打下基础。整合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土地治理等项目资金,积极推进农田终端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节水。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运行管理,推进“两部制”水价,促进农村节约用水。以全省水资源在线监控试点建设为契机,对工业用水实行在线监控,大力推进工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考核。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步降低,2013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2年的101立方米降到85立方米。
三、存在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县易旱面积大,多数河流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之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工程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2.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旱灾害频发
沿淮行蓄洪区建设滞后;县城防洪排涝标准不高,洪洼堤防及内河圩堤防洪标准偏低;四大洼地涝灾频繁;灌溉水源不足,城市和工业用水日趋紧张,应对持续干旱和特大干旱的能力依然脆弱。
3.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全县大部分农田存在排涝能力低、灌溉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农村水利与“三农”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差距更大。
4.水利工程重建轻管
水利管理能力普遍薄弱,基层水利服务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设施不配套,管理经费不能足额落实,导致工程效益不能有效发挥。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水行政执法能力不强,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策与建议
1.着力强化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水利发展规划、城市防洪规划、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治理、泵站技改、中小型节制闸除险加固、和谐闸等重点水利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确保项目有序衔接,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为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奠定基础。
2.着力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及早实施濛河拓浚工程、洪河二期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沟河塘清淤疏浚和排涝沟渠治理,提高排涝能力。争取实施濛洼、洪洼、谷河、润河洼地治理项目。加强县城城区和重点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配套排涝设施,建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力加强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
3.着力强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全面实施《阜南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做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按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不断创新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功能区划管理等工作举措,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有效落实。下大力气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逐步解决全县特别是中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推进实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确保水源地安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和取用水行为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水资源监控和分析评价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体系建设,推进跨区域调水工程实施,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着力加强工程管理
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证,实现水利工程的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管理。分期界定每一处水利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健全各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淮河、洪河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与防洪安全。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水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大力创新水行政管理机制,强化水行政综合执法,维护正常的水秩序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水利局设计院 2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