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合肥市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民众参与意识

2015-01-26徐春雷

中国水利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达标率试点工作

徐春雷

(安徽省合肥市水务局,230000,合肥)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全市总面积1.14万km2,常住人口769.6万人,城镇化率69.1%。“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38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9.7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23m3。合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m2,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合肥市注重发挥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目前正全力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以巢湖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为核心,按照“一湖、两库、六河、多区”总体布局开展具有合肥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力争为全国类似滨湖城市提供较为完善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

一、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1.试点推动情况

2013年12月28日水利部审查通过《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2014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方案》。试点工作围绕《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内容和试点实施计划及相关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展开。2015年1月28号,市委常委、副市长江洪主持召开试点工作调度会,要求定期组织召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严格把控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和资金安排,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规范高效,切实保障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2015年5月底,市委督查室牵头对试点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相关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检查和汇报了工作进展。通过督查准确掌握试点任务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查找问题,形成《关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的督察报告》并通报全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解决存在问题,建立科学治理保障机制”。督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2.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情况

为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合肥市成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市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工作开展以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工作调度会,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2次召开工作调度会,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具体时限,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管理制度,市政府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考核办法、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结果及应用等作出具体部署。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合肥市“三条红线”指标,市县两级“三条红线”指标任务分解工作已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基本建立,各项配套政策基本完善。2014年对各县(市、区)实施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部门协作的节水管理机制,推动有利于节水的政策出台、资金落实和载体建设;健全基层节水机构,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持续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合肥市已建成省级节水型载体65个,功能区达标率为53.3%,完成了原定46%的年度目标任务,比2012年的33.3%有较大幅度提高。

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预计大部分指标在试点期结束时能够按期完成,包括:主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处理回用率、主城区河道生态补水量、主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市防洪达标率、城市集中供水覆盖率、节水器具普及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巢湖鱼类增殖放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

二、已取得的成效

1.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从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再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合肥市实现了“试点三连创”,市政府成立了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并且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捆在一起。建立了联络员会议制度和工作督查制度,近年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合肥市逐步完善了配套的涉水法规制度,制定颁布《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了“三条红线”控制体系,通过调整自来水水费、再生水价格,全面落实水资源费调价政策,形成了合理的水价机制和水资源、水生态保护运行机制。

2.水生态保护意识大大增强

合肥市充分利用各种举措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如面向社会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包括在中小学组织《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征文活动;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时机,开展 “节水天使在行动”“留住一桶水”“保护母亲河”等大型宣传活动;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公交车上做字幕广告,在小区物价宣传栏里做滚动广告,到农村散发环保购物袋等,宣传工作真正做到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各县区、街道、乡镇、企业也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全市人民积极参与进来,使得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收到良好效果。

3.水环境持续改善

大量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项目列入重点建设工程,特别是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超过500亿元开行贷款项目,独具合肥特色的“百河千渠万塘”工程与清洁小流域工程等,与水生态文明试点相映成辉。合肥市还制定了各年度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密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极大地缓解了合肥市水环境压力。随着牛角大圩等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及环巢湖治理项目建设的推进,市民赴郊区水域休闲观光的意愿大幅度增加。

三、做法与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市政府及时成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核心工作,以制度建设和工作考核作为推动试点进度的抓手,召开工作调度会,开展督查和检查,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环巢湖治理工程紧密结合。提出了“一湖、两库、六河、多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布置了53个涉及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和水文化水景观项目,使试点建设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三是注重部门联动,做到齐抓共管。坚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政府各部门共同责任的定位。从制度设定到工程建设,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市政府组织10个部门成立联合考核组,对各县(市、区)实施全面考核。考核结果经集体审定,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通报和向社会公示。 ■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达标率试点工作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