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系统的问题
2015-01-26
数据中心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国内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对应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数据中心的机器越来越多,而原来的机房无论是在空间、散热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业务的需求了。于是,很多企业都开始寻求解决之道,有的企业在外面租凭机房空间,付出昂贵的租金,有的企业开始重建机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满足业务所需。
无论是租凭机房,还是重建机房,都需要太多投入,且面临搬迁带来的种种潜在危险。一些典型缺乏规划的数据中心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在缺乏规划的情况下,将面临性能、空间、功耗、安全、管理、部署方面的诸多挑战。
灾备建设的实际效果难以管理
在进行灾备数据中心的建设时,需要从大规模灾难的影响度,业务策略,成本,技术可用性,数据中心的环境,当地法律法规和审计的要求,以及和政府、服务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而在国内,大部分灾难备份建设并不完善,实际效果仍然不甚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国内灾难备份以及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考虑IT部门,资金投入也主要集中在IT部门。在数据中心灾难备份建设过程中,只备份了少部分核心业务系统,许多重要的应用系统甚至还没有建立基本的灾难备份措施,不具备基本恢复能力。
其次,缺乏系统的灾难恢复计划。灾难恢复包括数据、网络和应用的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要重视技术,而且需要关注容灾的系统性、规范性及其具体措施。很多企业虽然完成了灾备系统建设,但是,没有明确本单位灾备人员和组织的职能,不能及时对灾难发生时所带来的风险以及潜在的损失进行评估,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来降低这些风险和损失,也没有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来保证整个灾难恢复计划的顺利实施,影响实际防灾、减灾的效果。
灾备建设的成本收益比例失调
目前,许多企业组织机构一味盲目地追求业务系统的连续性,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和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创建灾难备份中心,浪费了很多资金。
首先,在国内,无论是灾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还是长期的运行维护成本方面都缺乏长远的考虑。比如,在运维成本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电力成本等长期运维成本的浪费,由于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常常由行政部门或者后勤部门来承担,这就造成了国内灾备数据中心管理者对于节省运维成本不够重视,在认识上,也不够全面,不但造成了运维成本的增加,也造成了能源的不必要浪费。
其次,灾难备份系统存在投资浪费。虽然,建设灾难备份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业务的不间断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大部分企业也应该考虑自身的效益与发展,应该针对自身的业务实时性需求,购买合适的灾难备份设备,创建适宜规模的备份中心,在效益与投入之间取得平衡。
灾备系统建设带来资源的浪费
近两年,国内灾备建设发展迅速,一次性投资和运维成本明显增多。每一个企业都建设灾备系统甚至建设高等级的两地三中心灾难恢复系统,势必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
同时,由于数据中心建设是高资源消耗的工作,对于企业本身,是人力、财务、后勤、IT系统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对于企业外部,是电力、通信、场地、人力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因此,企业都单独建设灾备中心,势必产生资源的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