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不良语言模式对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15-01-26肖凌燕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不断发展,积极人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与教育者的人际互动密不可分,语言是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笔者总结出常见的教师不良语言模式及对学生人格的消极影响,据此提出了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语言策略。
教师 不良语言模式 学生 积极人格 对策
20世纪90年代末,在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发起者认为在过去的将近一个世纪里,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局限在对人类消极心理的关注,缺乏对人类积极心理的关注,这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学的全面发展与应用。为此,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呼吁:心理学需要从只关注人类消极的心理品质转换到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来。目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积极情绪;②积极人格;③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积极人格的内涵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机制、乐观等。所谓自我决定,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并加以坚持。[1]积极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利他、幽默、抑制、升华和预期。研究显示防御机制的成熟不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阶层、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2]还有研究表明,乐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习得性乐观。[3]Ryand和Deci[4]认为人类三种相关需要(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与自我决定的积极人格特质有关。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能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有积极的关系,能够给予他人支持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5]
二、教师不良语言模式对学生积极人格的消极影响
1.独断式语言对学生积极人格的不良影响
所谓独断式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唯我独尊,独断专行,语言里充满着权威感与优越感,在与学生沟通中全然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在应用语言时,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等字眼。这样的语言模式会对学生积极人格中的自我决定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自我决定是积极人格的主要内容之一。自我决定的实现是以个体的内在动机为基础的,在这种状态中,个体会努力迎接环境的挑战,仅仅从这种努力中就能体会到一种满意感。
2.消极式语言对学生积极人格的不良影响
教师的消极语言模式主要表现为用极端字眼夸大学生的不足。一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按照一种既定不变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当学生无法达到老师所认可的标准时,教师往往对此感到十分失望,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教师会只关注学生的错误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努力的过程和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因此在与学生的言语沟通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缺点,并用极端字眼来主观推断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喜欢使用如“从来”、“每次”等对学生加以全面而彻底的否定,典型话语:(1)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太阳从西边出来!(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对失败有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并会对自己某一方面的暂时不足进行毫无理由的泛化,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语言模式的不良影响下,学生有可能形成不良的人格——习得性无助人格,在面对挫折时不能采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加以应对。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挫折不同的人采取不同心理防御机制,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对待挫折,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但能有效地摆脱困境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
3.发泄式语言模式对学生积极人格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学生课业难度的加深,数量的扩大,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对教师的各种考评方式的不断改革(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教师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不良情绪也随之增多,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发泄式语言对待学生。当今教师的发泄式语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辱骂型
采用侮辱性的字眼来发泄自己不良情绪,诸如“你爸妈近亲结婚啊?”“你有没有脑子?”“怎么这么笨?”等等,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暴力。带有辱骂性质的言语直接成了教师的教育工具,教师希望通过言语行为给学生施加压力,希望学生在受到打击之后有所醒悟,但是效果却截然相反。
(2)讽刺挖苦型
如:“就你有能耐!”“就你们这种水平还想……”这种语言方式往往是针对学习成绩下滑的或喜欢表现的学生。
(3)揭短型
有些教师不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盛怒之下,通过揭短让同学当众出丑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口不择言,尽情宣泄,会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乐观也是积极人格的一种重要构成特质,所谓乐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所存在的客观事物能产生一种积极体验。Seligman,Abramson,Peterson等人的研究表明,乐观主要还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它虽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形成“习得性乐观”[6]。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乐观人格特质,那么在面对成败、得失时,他会倾向做有利于自己的归因,那就是他常常就会把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归因于外在的可控因素,而把成功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因素,比如成功是由于自己智商高。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乐观人格特质形成的最基本的动力。一般说来,具有乐观人格的人常具有良好的心境、更高的坚持性,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积极特征,因而也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个人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学家B.L.Fredick提出了“拓展-构建”(broaden-and-build)理论。该理论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积极情绪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往往在体验到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会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看起来相对离散的积极情绪会增强个体瞬时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并对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心理资源有长远的影响。如果教师经常用发泄式语言对待学生,就会造成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如悲观、抑郁、自卑、愤怒等,从而会降低学生正性的心理能量。
三、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教师语言策略
1.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
所谓积极的语言就是褒义的、赞许、激励的语言。积极的语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勃特勒·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多么重要。积极的语言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体语言。教师如何才能做到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以实现:①教师要从心理上摆脱学生不良表现对自己消极的影响,始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尽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面,并用认可、赞美的语言,客观、适当地表达给学生。②对学生所犯错误持宽容态度。这要求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视学生犯错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要对学生的错误一惊一乍,小题大做,穷追不舍,试图用犀利的、刺激学生神经的语言唤起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深刻反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还会对学生的人格造成不良影响。而积极的语言能对学生积极人格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让学生的自尊水平不断提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
2.用描述性语言代替推断式语言
推断式语言是教师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所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往往是对沟通对象的动机进行猜测,而不是对沟通者行为的客观描述。典型的表达方式如:“你是不是成心捣乱?你是不是不想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动机相同,行为不一定相同。动机不同,行为也可能相同。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动机不一定正确,因此这种表达方式很难让学生信服,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描述性语言则不同。所谓描述性语言就是对沟通者行为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描述,不含有任何主观臆断的成分。运用描述性语言的好处是:①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正、客观。许多调查表明,教师的公正是赢得学生爱戴的首要因素。②能让师生双方面对问题时能保持理性的态度,能针对问题来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③能使沟通双方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准确。
3.用就事论事的语言代替发泄式语言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对学生错误进行毫无根据的概括或夸大,更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因为在失控的情绪状态下,教师很可能会口不择言,用发泄的语言对待学生的表现,这样做的坏处是:①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在这样的心理体验中,他们能享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犯错时,他们希望教师能针对自己的错误就事论事,能得到教师谅解和鼓励,他们很惧怕老师针对自己的错误会回顾过去(翻旧账)、展望未来(对学生未来发展做负面展望,如,你将来肯定会犯罪的),更怕老师会情绪失控,对自己恶语相加。发泄式的语言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导致师生关系恶化。②导致教师的威信下降。所谓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威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师德是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尊重学生被认为是重要的师德之一,它是教师建立其威信最为关键的条件。发泄式的语言其实质就是一种语言暴力,这种语言的典型表现就是不尊重学生,这样的语言模式不但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而且对教师个人形象也会有极大损害,它暴露了教师教育能力的低下。教师威信的建立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威信的丧失却是瞬间的事情,一句恶语就能使教师的威信荡然无存。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避免使用发泄式语言。③导致学生情绪失控,产生不良行为或极端的行为。学校教育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经常使用发泄式的语言,就会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出现过激行为或不良行为模式,如面对问题用情绪焦点模式代替问题焦点模式,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并且还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利于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积极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人格的一种重要标志。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人际沟通的主要工具,教师使用语言的状况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学生人格的积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想真正做到教育育人,就应当注重自己语言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尽量使用对学生人格产生积极影响的语言,杜绝一切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语言。
————————
参考文献
[1] 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 vaillant G.F.Adaptive mental mechanisms:their role in a positive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yist 2000,55(1).
[3] Schneider.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3).
[4] Ryan.Deci.Self–D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5] Lazarus R S.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Past,present,and nature,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3,55(3).
[6] Schneider.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作者:肖凌燕 (1965-),女,江苏南京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