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突破

2015-01-26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常态驱动转型

□ 本刊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集团公司2014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资源优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强化风险管控,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突破。

适应新常态,实现新突破,是本次工作会议的主题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也是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要是指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何顺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新常态,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最大课题和挑战。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敢于引领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上去,为中国石化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适应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使中国石化走上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轨道,进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新阶段,迈上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台阶。为此,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在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加快转变思维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转变,适应新常态必须首先认识新常态,转变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新常态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人们普遍对此知之不多,认识不深,加深对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把握新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当务之急。必须自觉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维,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内涵发展为主、创新驱动、服务创造价值、市场化经营、互联网思维等。只有每一名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这些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才能顺应新常态发展的潮流。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了多年,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日子好过,缺乏紧迫感是重要原因。如今新常态和低油价的叠加,使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形势愈加严峻,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不断增强,顺势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正当其时。转型发展是一个艰难持续的过程,早行动早受益,谁先转型成功,谁就能在新常态下占得市场先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本质上是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要牢牢把握转型发展的实质和内涵,牢牢把握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一方面把存量做优做精做强,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质量和竞争能力,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开拓新领域、新产业;另一方面关停退出非战略性低端业务。要将创新驱动打造成为中国石化的核心发展战略,突出把研发做强,靠技术引领和服务增值实现转型升级,使中国石化尽快走上有质量效益、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道路。

加快推动改革攻坚。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国企改革搞了多年,但主要做了改制上市、主辅分离、专业化重组等外围方面的改革,现在已经进入深层次的攻坚阶段,目标是破除传统的体制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深层次的改革由于涉及每一个人的观念、利益和灵魂,难度大,所以一直进展缓慢。如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搞了多年,但至今铁饭碗、铁交椅也没被打破,国企活力、市场适应力不强、人员过多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不建立市场化体制机制,企业就缺乏活力和效率,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就不能适应新常态,更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每一名干部员工都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确保深层次改革的攻坚战取得突破。

如此,中国石化才能如傅成玉董事长所说的那样,在新常态下实现浴火重生,继续向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常态驱动转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转型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沣芝转型记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