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1-25徐月华
徐月华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涟水223400
胃肠道术后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等,不能立马进行饮食,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肠内营养对胃肠道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将导致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1-2]。本研究对胃肠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80岁,平均(49.1±7.6)岁。所有患者皆进行胃肠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肠内营养准备:术前盲插鼻肠管,术中将鼻肠管末端放置在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约30cm处。
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模式,即营养支持于术后1d开始。第1天仅给予250mL温生理盐水(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H20044024),经鼻肠管以20mL/h的滴速缓慢滴注;第2天:给予250mL温开水加500mL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H20030012],以滴速为50mL/h速度经鼻肠管滴入;第3天:500mL温开水+1000mL能全力,以80mL/h的速度经鼻肠管缓慢滴注,持续到第6天,然后停止,改为肠外营养。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注:PA:前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11.234,5.316,13.267,*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11.241,5.267,12.362,#P<0.05
组别 n ALB(g/L) PA(mg/L) 淋巴细胞计数(×109)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4.07±5.16 42.32±5.72* 211.89±25.53 237.03±26.57* 1.35±0.23 1.67±0.25*对照组 30 34.97±5.37 36.12±5.69# 212.83±25.51 205.76±26.32# 1.47±0.32 1.49±0.31#t 1.023 12.136 0.598 6.338 1.246 13.1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肠道功能改善时间(d)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2.69±0.51 52.31±7.29 6.02±1.23对照组 30 4.67±0.67 83.11±8.67 8.94±2.52 t 5.367 9.347 4.361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模式。营养支持于术后3d开始进行。具体用量同观察组,术后第3、4、5天方法同观察组前3d。
1.3 临床疗效[3]
患者主诉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正常,无腹泻及其他并发症为显效。患者的主诉腹胀好转,肛门排气恢复,腹泻及其他并发症降低为有效;患者肛门排气及主诉腹胀基本无改变,腹泻的发生率增加及其他并发症恶化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胃肠功指标变化及对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形式表示,对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LB,PA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计数、PA、ALB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改善,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不足,胃肠道功能相关监测指标的缺乏限制了此方面的研究,同时当胃肠道发生器官衰竭时,也限制了对其功能进行评估[4-5]。尽管血浆瓜氨酸和肠道脂肪酸偶联蛋白可以作为小肠功能的监测指标,但它们在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作用仍然不明确[6-7]。
表4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由于缺乏正式的定义和分级,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策略的发展举步维艰[8-10]。目前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策略并非根据临床客观证据,而是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制定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早期制定目标导向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重症患者器官功能和预后[11-12]。
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对外科患者术后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研究认为,腹部手术后2~3d内,肠道的蠕动功能陷于停顿,因此术后3d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近来研究证明,在开腹术后甚至结直肠术后数小时,术后小肠的蠕动吸收功能即可恢复[13-14]。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ALB,PA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计数,PA,ALB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的胃肠道功能改善,肛门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80.0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 vs 20.00%,P<0.05)。说明无论是在肠功能恢复状况还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或者是患者自身状况、住院天数、治疗花费方面肠内营养治疗均好于肠外营养治疗。因此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胃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1] 何明刚.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74(22):85-86.
[2] 付慧,付中伟,高清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探讨 [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41-242.
[3] 程莉莉.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2(7):14-15.
[4] 黄勇,陈小平.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 [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2,115.
[5] 董发达,郝解贺,万大海,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2(9):136-137
[6] 袁绶礼.对胃肠手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8):57.
[7] 晋林,边芸芸,张淑霞.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l):149-150.
[8] 文菲,李宇明,林小红.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l):151-152.
[9] 黄升.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3):104-105.
[10] 高锋善.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的临床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126-127.
[11] 史松梅.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5-17.
[12] 吴云子.对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33-234.
[13] 刘永,武福南.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105-106.
[14] 沈贤波,汪新天,刘初平,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