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加工如何保证皮棉内在质量
2015-01-25何竟滔第八师149团新疆石河子832052
■何竟滔〔第八师149团,新疆石河子832052〕
机采棉加工如何保证皮棉内在质量
■何竟滔
〔第八师149团,新疆石河子832052〕
2014年,八师各植棉团场棉花获得了特大丰收,但国家将棉花推向市场,由纺织企业根据棉花各项内在指标购买原棉。由于师市生产的皮棉纤维短、短纤维指数高、异性纤维含量高、长度整齐度差及一些其它因素,导致师市的皮棉在市场销售极度困难。现根据个人经验对如何保证皮棉内在质量谈一点个人分析(设备的调整装配主要决定轧工质量,在此不作分析)。
一、机采棉加工的现状
目前,机采棉加工工艺配置多采用增加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的方式来降低含杂和提高台时处理量,但随着清理次数的增加,棉纤维的长度受到了较大的损伤。大家都知道棉纤维的回潮率对清理效果、轧花质量及棉纤维的强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回潮率越高,纤维强度越大、弹性越小、纤维易缠绕,不利于清理和轧花,轧出的皮棉外观形态不好;籽棉回潮率越低,纤维强度越小、弹性越大、纤维蓬松,有利于清理及轧花,轧出的皮棉外观形态好,但棉纤维长度损伤较大。
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应该在轧花工艺的不同环节将棉纤维的回潮率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很注重回潮率对轧花质量及打包机的影响,而忽略对清理效果及籽棉内在质量的影响,致使虽然轧花产量提高了,但是加工质量却在相应地下降。
第八师149团从2005年开始加工机采棉,加工量从最初的20%到现在的100%,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机采棉品种的选择决定了机采棉的内在品质
在收获过程中,籽棉的成熟程度、采摘时间的控制、气候的变化、落叶剂的落叶效果等等都决定了籽棉含杂与回潮率的高低。而除了气候不为人所控制以外,其它因素都在农业管理过程中可以掌控。
(二)过度烘干对机采棉质量的影响
自棉花加工轧季开始,挡车工发现在使用烘干设备后,产生了诸如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设备尤其是主机部分在一个轧季中几乎没有故障、锯片使用周期延长、摩擦起火的几率降低等等一系列正面效应。而在产生了如上效应之后,一些领导、工人在认知上发生了偏差,认为籽棉烘干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加工,造成轧季生产的80%以上的籽棉过度烘干。然而过度的烘干致使棉纤维强度下降,再经过籽清机、轧花机、皮清机的强力打击、梳理,降低了皮棉长度,短纤维含量超标。
(三)现行的棉花检验方式不完善
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在逐年深化,现行的棉花检验方式却仍有不完善之处。虽然采用了HVI仪器化检验,但是轧工质量作为衡量棉花品级的一个重要指标继续存在。这就出现了另一种矛盾,既要保证长度、降低短纤维含量、保证断裂比强度,又要降低含杂、确保外观形态好看。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就需要在籽棉的预处理工艺中把籽棉回潮控制在一个区间上,而这个区间的控制又与棉花品种、成熟度、烘干方式等有关。
二、如何确保内在质量
综合分析了上述三点之后,笔者认为在确保内在质量方面无论哪一点都与籽棉回潮率有关,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按要求收购籽棉
籽棉在收获过程中严格遵守团场规定,看落叶效果实时采摘、看天气控制采摘时间段,确保籽棉回潮及含杂适宜,有利于加工。
(二)配置合理的加工工艺
现在所有棉花加工企业只配备了烘干系统,烘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籽棉清理,清理结束后,籽棉回潮率通常在4.5%以下,这样的回潮率使得籽棉在经过轧花及皮清后产生了大量的短纤维,造成皮棉长度、强度降低。为此在进入轧花及皮棉清理环节之前,对籽棉进行适当回潮,可增加籽棉强力,减少短纤维的含量,保证纤维长度。
(三)完善棉花检验标准
在棉花检验标准中,逐步降低轧工质量在决定皮棉品级中所占的比例,适度放宽含杂等一些质量指标,促使加工企业与检验机构及纺织企业三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淡化直至化解。
总之,棉花品种是决定皮棉内在质量的主因,但在现有的机采棉加工工艺中,设备的调整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轧工质量,决定皮棉内在质量的还是籽棉回潮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