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棉花质量从关键点抓起
2015-01-25梁玉兰薛江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新疆石河子632000
■梁玉兰薛江〔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新疆石河子632000〕
提升棉花质量从关键点抓起
■梁玉兰薛江
〔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新疆石河子632000〕
棉花是农八师石河子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国家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一直以来都是该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石河子地区2014年植棉面积近146 666.67 hm2(220万亩),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近70%,种植模式为100%的机采棉,棉花预计产量近50万t。2014年度棉花各项检测数据都明显好过于2013年度(机采棉),这都是各棉花加工厂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棉花加工质量,实现优棉优质而带来的显著变化,加工企业以此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石河子地区来说,种植机采棉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市场对棉花质量在销售中起着主导作用,2014年石河子地区在棉花采摘方式上有一定调整,因为2013年机采棉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困扰棉花销售的关键问题
(一)棉花质量现状依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连续多年的国储棉收储,加工企业形成了片面追求棉花质量的提升,多表现在等级、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轧工质量等方面适应国储棉收储的需要,没有调整思路适应市场的需要。机采棉的大力推广加速了我区棉花产业发展进程,机采棉技术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对提高棉花产业价值的促进尤为重要。但是棉花产业的产品是为市场和纺织厂及其他用棉企业服务的,大量的机采皮棉的销售情况不好,与机采皮棉的杂质大、长度偏短、长度整齐度指数偏低而短纤维含量较高、强度低、棉结等方面有关。
(二)机采皮棉长度偏短、长度整齐度指数偏低、强度低
机采棉的推广过程中,品种的种植不合理、尚未成熟就催熟技术及时间掌握不适宜,降低了棉纤维的强度;皮棉多次清理也会降低棉纤维的强度,皮棉长度短,增加了纤维短绒率的含量,同时小的颗粒物杂质也在增加,使纺织企业在清除过程中难以达到工艺要求,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要求,增加用棉成本。
(三)机采皮棉中异性纤维较多
石河子地区的机采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异性纤维,较多是农用地膜,其次是风化的滴灌带碎片以及脱叶碎片;脱叶催熟不当、地膜残片及滴灌带碎片混入等对棉花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纺织企业不得不雇佣大量人员进行挑拣或者购置异性纤维清除设备进行清理,大量的农用地膜残片、滴灌带碎片经轧花设备加工后,人工挑拣的成本及仪器设备的费用可想而知,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全部挑拣干净,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增加了纺织企业用工的成本。
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及建议
(一)加大培育棉花优良品种
提高棉花天然品质,良种是先决条件。做好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有计划地对大田用种定期更新换代,防止用多、乱、杂的棉种引起的退化,搞好统一选种,引导棉花品种的区域化种植,相同品种的籽棉,生产出的皮棉品质也相近。石河子地区种植机采棉历经十多年,品种由多注重产量和衣分向适应本地区气候水土的种植模式上发展。现在使用的棉种大多是专门为适应机采而培育的棉种品系,有待成熟,株型、株高及成熟时间基本倾向定向,棉花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二)籽棉收购检验工作是重中之重
围绕规范企业收购加工行为和提高企业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收购,坚持“一试五定”的操作规程,做好磅前籽棉等级的筛选工作。对于交售量大的籽棉,应根据不同形式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多点取样外,在点位、数量上可以追加,禁止籽棉堆放混等混级,严禁水分超标,杜绝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实行明码操作,优质优价。切实保证轧花质量,从根本上解决籽棉因成熟一致性不好,而造成棉纤维长度偏短、长度整齐度指数偏低、强度低等问题。
(三)严格按照籽棉加工工艺加工
在籽棉预处理环节,控制好回潮率,对收购的合格籽棉及时堆垛保管好,注意籽棉与排杂网摩擦过多会损伤纤维长度,增加索丝。在清理过程中建议籽棉烘干后清理,减少籽棉过干进入轧花机,降低棉纤维的韧性,损伤棉纤维的长度。及时更换锯片、合理调整排籽道间隙,及时检查、调整毛刷与锯筒的间隙,做好因花配车,将棉花加工环节对棉纤维的长度影响降低到最小。
(四)在源头控制异性纤维,确保棉花质量
棉花中含有的异性纤维直接影响棉纺织企业的产品质量,给其生产销售带来很大困难。因新疆气候的影响,棉花播种时必须用地膜覆盖,由于风吹等其他因素,地膜挂在棉株枝杈上或棉株较低,机械采摘时高速旋转的操作会将附着在地面的残膜带入,形成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降解地膜推广的力度,让种植户尽快适应降解地膜的操作技术。选种的关键是要控制种植密度。目前机采棉的种植品种及密度应与手摘棉的种植密度有所区别,合理地调整种植适应机械采摘的棉株高度,采摘时避免因高度不够而将地面的地膜残膜带人籽棉中。异性纤维的源头在生产基地。棉花加工企业要深入棉田,指导棉农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广泛宣传异性纤维的危害及控制方法,并协助棉农做好此项工作,形成人人认识、处处防范的良好习惯。棉花加工企业在深入棉田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宣传优籽优价,只有质量意识得到提高,棉花产业经济效益才能取得成效。
(五)认真做好对异性纤维的挑拣
棉花加工企业要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制度,加强生产中各个工序的异性纤维挑拣,尤其是对棉花收购及喂花环节的管理,这是制止异性纤维混入皮棉的重中之重。需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异性纤维的挑拣,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异性纤维的含量,树立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的思想观念。
(六)强化质量监督,认真履行职责
在监管工作中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加工企业的设备检定的监督、监管工作,提高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严格落实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资格审查复查制度,进一步理清思路,分清职责,落实责任,从源头抓起,逐步跟进,把棉花质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规模化种植是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要尽快实现机械化耕种,发展机械采摘,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全程机械化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棉花种植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大对机采棉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科研部门做好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帮助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改造,进一步提升棉花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因为市场决定供求和价格,质量将决定棉花的价格和销量,所以棉花质量必须要适应市场,适应纺织企业的需求。以提高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多关注棉花内在质量、异性纤维、强力、杂质、长度等技术指标,利用自身的优势生产质量过硬的棉花来提高棉花加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良好信誉,保证纺织企业使用最优质的生产资料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随着棉花政策的调整,棉花产业也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在市场中要有主动权,棉花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全面提高石河子地区的棉花加工质量,需要双管齐下,需要监管部门依据棉花质量监督条例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规范棉花加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全面履行职能,努力为棉花产业经济、纺织产业经济和地方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做出贡献。全面提高棉花加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提升石河子地区棉花产业的竞争力。☆